明明只有首都或陪都才能稱“京”,可為何南京建國後卻一直沒改名?

清ai小叄


我們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從他的名字開始,我們對於一個城市的第一印象,也往往是從它的名字開始。

明明只有首都或者陪都才能稱“京”,但是在建國之後,南京卻一直沒有改名呢?今天在這裡,我就好好的給大家說道說道。


我們從字典上搜索“京”這個字,它的本義是人工築起的高土堆,後來多作為國都的專有名稱,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後來的意義是來源於西周。

為什麼會出現上文的情況呢?我們還要追溯到明清兩代。


北京城亦或是南京城,它們的稱呼僅僅代表了這座城的職務,也就是北、南兩個方向的陪都。當然,這些都是我們的叫法,當時的人們稱之為“順天府城”和“應天府城”。而古人對於首都的稱呼,往往要加上“京師”兩個字,比如朱元璋在即位時就稱南京為京師應天府,而他在滅掉元朝後,也只是將元大都改成北平。

直到朱棣取得皇位之後,才把北平府改成順天府,隨著朱棣遷都北京,這才改為京師順天府。

朱棣死後,他的兒子朱高熾繼承皇位,他又想要遷都到南京,雖然朱高熾並沒有遷都到南京,但他仍然把京師順天府改成北京,把南京改成京師應天府。到了朱高熾所以這一代,他廢除了應天府名義首都的地位,一直到明朝滅亡。但是因為明朝這兩三百年的折騰,“北京”和“南京”的叫法早已深入當地民心。

到了清代以後,應天府就改為江寧府,但是一直沿用南京的叫法。到了民國時期,孫中山建都南京城,北京又成了陪都,叫做北平城。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首都定為北京城,北平這才不復存在,但是南京依然為南京城。



回到問題上來,明明只有首都或者陪都才能稱為“京”,但是南京在建國後一直沒有改名的原因,就是建國者尊重歷史,尊重地方人民的傳統習慣的一種表現;這是一種包容的歷史觀,同樣也是傳達出強大的自信心的一種表現。


佑子灬


叫某京的城市一般是首都或者陪都。中國歷史上稱京的城市有西安,周朝稱鎬京、唐朝稱西京;開封北宋稱汴京,又叫東京汴梁;北京,南京。

據史料記載,南朝梁代蕭子顯有這樣一首詩:“崇嶽基舊宇,盤嶺跨南京。睿心重禪室,遊駕陡層城。”其中“盤嶺跨南京”一句中的南京,就是指的當時的建鄴城。這是南京之名首次在史籍上出現,此時的“南京”二字,不過是詩句中的語言,並非建制名稱。南京之名第二次出現,則在棲霞山明徵君碑文中:“……凌江回憩,遂屆南京。”這裡的南京便指的是南京地區。

南京作為政治地域名稱,始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洪武元年,朱元璋建都應天府,改名稱南京,改年號洪武,元年元月登基。當年八月太祖下詔:“朕觀中原土壤,四方朝貢,道里適均,其以金陵為南京……”這是南京二字第三次出現,同是也是第一次作為地域建置的名稱載入史籍。

辛亥革命以後,1912年,孫中山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首都定於南京。臨時政府廢江寧府及同城上元、江寧二縣,設南京府。然而民國二年撤掉南京府,此後,都城遷到北京。民國16年,國民政府宣佈定都南京,改江寧縣城區為南京市,廢金陵道。同年6月,劃原明外郭以及北岸浦口商埠地區為市域,稱南京市。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都定在了北京。已無陪都一說。而南京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更多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名字更加好記,更加符合人們稱呼的習慣,有歷史的傳承性。也可以作為歷史的一面鏡子,供世人追思,知道歷史上曾有這麼一個古都,見證著中國盛衰變換的過程。


書生劍氣45958540


因為臺灣沒收回,國家未統一,中山先生遺志未完成!


書蠹59413346


南京是明朝陪都,中華民國的首都,自明朝把金陵改成南京後南京就作為首都和陪都使用,自永樂之後北京是政治、軍事、司法、立法首都,而南京是經濟、文化首都。清朝因為南京是個重鎮一直以來也是當做陪都來使用(但沒有給陪都名號),中華民國也因為南京是首都就沒有改名。新中國後改名字的城市極少,南京沒有改的必要,就沒有改動


大明帝國王朝


這是明朝造成的,雖已遷都北京,但南京任然是留都,相當於兩個首都,所以京字沒有去掉。


神輔24


南京是"隱都"。


殷竹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日軍的罪行


愛越離


因為南京曾經也是首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