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庐陵】之永丰县报恩寺塔

永丰县报恩寺塔

【古韵庐陵】之永丰县报恩寺塔

报恩寺塔位于永丰县城的恩江河北岸。全塔青砖砌成,为九层四面密檐式砖塔,塔顶圆锥形铁塔刹冠三重相轮,通高27.8米。塔基平面正方形,边长6.45米,占地面积41.6平方米。塔东面底层有一券门,门内有一长方形小室,二至七层均有一佛龛,其余各面只二至三层设有佛龛。塔各层之间以青砖叠涩出檐,每层飘檐0.3米左右。塔身石灰抹面,与飘檐青白相间,淡雅大方。整个塔形,挺拔雄浑,颇具晚唐遗风。这样的设计,既使塔身坚实牢固,外观又错落有致,堪称匠心独运。尤为奇特的是,塔身微向南倾,这是因为夏季暴风雨多,且往往从这个方向袭来,塔身微倾,更能顶住狂风暴雨的袭击,人们戏称其为永丰的“比萨斜塔”。1987年,该塔被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塔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迄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报恩寺塔的名称来源于报恩寺,而报恩寺又因报恩里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唐天宝年间(742-755),中书侍郎徐全,字楚壁,谥安正,永丰东坊(现恩江镇天保居委会)人,其母侯氏死后,为遵礼制,他在母亲墓前结庐守孝。3年过去了,他把守孝的庐舍改为寺院,寺院因报恩里而取名报恩寺。历经500多年,到了元朝,寺院倒塌了。直至明洪武二年(1369),徐氏后裔又重建报恩寺(今废),并在寺院的右侧建造了这座报恩寺塔。

至于报恩里名字的由来,在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汉时,当地有个叫欧宝的人,父亲死后葬在乡里,他在墓旁结庐守孝,每天素衣麻服,蓬首垢面。一天,有猎人在丛林中打猎,赶出一只怀孕的母虎,母虎逃到墓前,连连点头,象是向欧宝求救,随后躲进他的茅庐。欧宝没有驱逐,也没有叫喊,而是随手把一些稻草盖在母虎身上,将它隐藏起来。猎人追来,问欧宝:“你看见一只老虎吗?”欧宝随手向西边一指说:“老虎朝那边逃跑了。”猎人信以为真,朝欧宝指的方向继续追赶。母虎得以脱险,返回丛林。三天后,母虎衔来一只白鹿,放在墓前。欧宝会意,用江水烹了鹿肉,除自己饱餐了一顿外,还留了一部分供奉在墓前祭祀父亲。母虎衔鹿报恩的故事一时被传为奇谈。后来人们就把墓地前面的河流唤做报恩江,把欧宝结庐的地方唤做报恩里,设镇后就称报恩镇了。报恩江就是现在的恩江,报恩镇就是现在的恩江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