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舉行第二屆“讀吧!廈門”古詩文大賽

古詩文大賽 傳承經典

全市數千人參與線上線下答題,學習古詩文熱情高漲

厦门举行第二届“读吧!厦门”古诗文大赛

青少年組半決賽,選手們緊張答題。

廈門日報訊(文/圖 本報記者 羅子泓 實習生 張雅珣 通訊員 李穎)《歸園田居》中,出現了幾種動物?《近寒食偶成》的作者是漳州人還是福州人?面對各類古詩文考題,選手們沉著作答。

昨日上午,第二屆“讀吧!廈門”古詩文全市大賽在廈門市圖書館集美新館舉行。經過兩輪激烈角逐,廈門大學中文系學生陳怡羲從二十多位選手中脫穎而出,摘得桂冠。

選手互不相讓 差點“答爆”題庫

題目當前,大家都很拼——半決賽10道基礎題過後,成年組選手們的比分依然緊咬。此時,主辦方只好搬出加賽環節。誰料,選手們依舊保持著互不相讓的氣勢,差點“答爆”題庫。好在,加賽最後一題,2號選手程浩煒憑藉高速度、高正確率的回答取得最後一張決賽“入場券”。

廈門元素題目 難倒場上選手

本次大賽由廈門市總工會、廈門市圖書館和廈門市圖書館學會主辦,設有線上詩詞競答遊戲和線下古詩文大賽兩種方式。線上競答吸引2960位市民參與,答題人次近9萬;線下比賽分為青少年組和成人組,全市共985人報名參加初賽,22人入圍決賽。

值得一提的是,主辦方還特地在競賽題目中加入廈門元素——成人組半決賽加試中,一道“請對出廈門鼓浪嶼魚腹浦聯‘霧鎖山頭山鎖霧’”的題目難倒了場上選手。見狀,觀眾們按捺不住激動的情緒,小聲嘀咕著答案:“天連水尾水連天”。這其中,不乏正在讀小學的孩子們。

【人物】

金獎得主陳怡羲談記憶方法

先背下詩句 再理解詩意

嘴上說著“過來玩兒”,其實實力不凡。廈大中文系大三女生陳怡羲表現亮眼,取得冠軍——半決賽,她憑藉90分高分在所有參賽者中位列第一,順利拿下晉級名額;決賽階段,她果斷按下搶答器,接連兩題答對五言、七言詩句,把分數收入囊中。

說起古詩文背誦,陳怡羲的方法十分特殊。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是先理解含義再記憶,她卻反其道而行之。“機械地背誦是用右腦去記,如果理解地記,就是用左腦。”陳怡羲說,因為右腦的記憶效率比左腦高,所以先背會詩文再看意思,或許才比較科學。

此外,她還擅長用聯想的方法記古詩文。舉個例子,“得成比目何辭死(出自盧照鄰《長安古意》)”這句詩,陳怡羲會把它拆分成“一個德國人,變成比目魚,做了一次核磁共振後,去世了”這幾個部分來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