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廣東老伯多次“切”心後再換心,手術成功!

通訊員 靳婷

如果把心臟看作是一所“房子”,那麼61歲的湛江人李伯的心臟就是一所“危房”,從1996年開始,這所“危房”就開始“風雨飄搖”,先後經歷過兩次換瓣膜手術後,他的心臟“安寧”了數年。

然而,2019年1月,一次突發胸痛後,李伯的“危房”終於“坍塌”——他被診斷為急性主動脈夾層,而且夾層撕裂累及心臟,讓他的“危房”雪上加霜,左室射血分數驟降,心臟瀕臨罷工。

李伯命懸一線,在對其病情進行詳細評估後,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團隊決定為其實施心臟移植手術,和普通心臟移植手術不同,李伯同時還需是實施主動脈置換手術。

在心臟移植領域,這是一個超高難度的手術方案,在此之前,廣東從無先例,尤其是像李伯這樣,曾經有過多次心臟手術經歷的,國內也並無先例。那麼,李伯的命能救下來嗎?


牛!廣東老伯多次“切”心後再換心,手術成功!

“不光要拆炸彈,還要換髮動機”

“李伯的病情複雜而兇險,不光要拆炸彈,還要更換新的發動機。”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成人二區主任黃勁松回憶著李伯的病情,依然十分感慨:接診後,省醫心外科組織大血管和心臟移植專家會診發現,李伯的急性主動脈夾層不光累及血管,還累及心臟,大面積的心肌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壞死。

在心臟彩超的檢查中發現,李伯的左心室收縮功能急劇下降至18%,這意味著,李伯的心臟幾乎已經失去功能。作為有著豐富心臟移植手術經歷的黃勁松團隊認為,李伯必須同時進行心臟移植和血管置換手術,可這種“心臟和大血管全換”的情況實在不多見。

“主動脈夾層手術風險極大,需要在患者’假死’的狀態下完成;加上他此前已經做過兩次開胸心臟手術,胸腔內必定嚴重粘連,組織間解剖都被疤痕組織破壞得面目全非,這時候再移植一個新的心臟上去,手術難度和風險不可估量。”黃勁松說,可如果不做這個手術,患者必死無疑。

團隊默契配合,讓他重獲新生

幸運的是,在經歷了近一個月等待後,李伯真的等來了合適配型的供心!有著豐富獲取供心經驗的省醫心外科醫生吳敏在經過詳細檢查和評估後,確認這顆供心能夠為李伯使用。

手術如期舉行。所有人都知道這場手術是一場’惡戰’,誰也不敢掉以輕心。果然,胸腔粘連嚴重,醫生小心翼翼地一點點剝離,一個多小時後,組織分離成功,建立體外循環。心臟移植團隊麥明傑醫生修剪好供心,由黃勁松來縫合。


牛!廣東老伯多次“切”心後再換心,手術成功!


另一邊,大血管外科主任醫師範小平迅速分離好血管,拆除李伯體內的“炸彈”:“患者假死的時間越短,術後恢復會越好,一般來說控制在10分鐘內最好,我爭取把時間控制得更短。”

僅7分鐘,範小平就完成了遠端降主動脈支架植入和遠端血管的吻合;一切如行雲流水,順利完成拆彈、重新“安心”。

努力了這麼久,到底能不能救李伯的命呢?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著供心復跳,“砰,砰……”一下,又一下,心臟在李伯體內有力地跳動起來!

成功了!省醫心外科團隊成功完成了國內難度最高的心臟移植+大血管置換手術,讓飽受心病折磨的李伯重獲新生。

術後,經過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重症監護室心臟移植監護團隊從抗排斥方案的調整、感染的防控、神經系統的保護、腎臟功能的維護、呼吸道的管理、營養支持治療以及心理的干預下,重獲“心”生的李老伯在短短的術後第8天就順利轉出ICU,術後第17天順利自己走路出院回家了。

來源 | 羊城派

圖片 | 新華社資料圖(圖文無關)

實習生 | 羅俊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