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不理髮,正月不能結婚,這些年俗有什麼講究嗎?

古今譚


題主所問的屬於兩個問題,我們就分別進行說一下。第一個是正月不理髮。關於這個習俗的說法呢,這個習俗是從清軍入關以後,在剃髮令頒佈前後開始的,都流傳“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這樣的說法。對於這樣的說法,一般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就是“思舊”。在古代,頭髮被人們看的非常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妄動。剃頭簡直就是剔命。在清軍入關以後,各種政策都改變了,很多人就在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念舊君,這也是思舊的由來。

對於第二種說法“思舅”,有一個相傳已久的小故事。傳言在很久之前,有一位剃頭匠,家境比較清貧,自己家裡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一年到頭也沒有攢下幾個錢,到了過年的時候,連給舅舅置辦一份過年的禮品的錢都沒有。於是剃頭匠想了一個辦法,趁著新年,就給舅舅做了一套發須的修理,而他的舅舅在他剃頭修面之後,非常喜歡,也對於這個形式的過年禮品非常滿意,所以之後的每年正月都會讓剃頭匠剃頭修面。歲月如梭,轉眼間,剃頭匠的舅舅溘然長逝,再過年的時候,剃頭匠就想起了舅舅,想起舅舅已不再人世,嚎啕大哭。就在民間流傳了“正月不剃頭——思舅舅”的說法。傳的太久,就慢慢變成了正月剃頭死舅舅了。

還有一個傳說故事,與秦始皇有關的。當年嬴政的父親子楚在趙國為質子,並且娶了趙國的一位舞姬,後來生下了一個孩子,也就是後來的嬴政。嬴政自幼在趙國長大,有一年的正月,嬴政的舅舅到家裡拜年,雖然嬴政的舅舅輩分比較大,但是年紀確是和嬴政相仿。在剃頭匠在給嬴政洗頭的功夫,嬴政的舅舅就拿起了桌上的一把剪刀不小心割破了手指,誰知道過幾天之後,嬴政的舅舅竟然去世了。在子楚回到秦國當了秦王之後,把嬴政母子接回秦國。在嬴政統一六國之後,一年的正月,剃頭匠準備給他的兒子剃髮,這時嬴政忽然想起已經去世多年的舅舅,連忙說“不能剃,正月剃頭死舅舅。”於是在民間就流傳了起來。

第二個問題,對於正月不能結婚,有幾種說法。

一種是認為不喜慶。在舊曆中,正月是“冥婚”的時間,那是因為在正月,陰間的陰物可以到陽間活動,所以如果在荒郊野外看到有娶親的話,一定要觀察周圍的環境,另外不能停留觀看。如果是很多人都在圍著看結婚,那就是陽間的婚禮,如果是沒有其他人,只有自己,又或者周圍人一點反應都沒有的話,最好掉頭就跑。關於這個情節,在林振英的電影中存在過這樣的情節。

一種是不吉利。在古代有“抬頭紅”的說法,在正月裡結婚是太歲壓頭,對於子孫後代極為不利,所以很多人不選擇在正月結婚。

一種是不利於家庭的美滿與團圓。在民間有“正不娶,臘不定”的說法,在正月娶媳婦會克公婆,臘月裡訂婚也是對婆家不好。


幸福路大雷子


首先來講正月不理髮這個說法,在民間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是:“正月剃頭死舅舅”。這句話其實沒有科學依據,屬於民俗文化的誤傳。

這句話最初來源自清順治元年,當時清軍入關,強行要求漢民剃頭髮留辮子,當時漢民由於心懷故國,相約以示不忘舊君,成為“思舊”。慢慢的被訛傳為“死舅”,以訛傳訛,、就有了後來“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正月不能結婚

古時候有‘抬頭紅’一說,意思是如果在正月結婚,是月太歲壓頭,不利兒孫,因此正月很少有人結婚。而且正月在舊曆是‘冥婚’的時節,陰間的正月和陽間一樣,要放假的,所有陰物都可以來到陽間,因此你在野外看到娶親的,千萬不要停留觀看,先看看周圍有沒有人,如果很多人都在圍著看,說明是陽間的婚禮,如果一個人也沒有,你最好掉頭就跑。


萬能小精靈


正月不理髮,準確來說是應該是正月不剃頭吧。

滿清入關,留髮不留頭,強迫漢人剃頭。於是有了“正月不剃頭,思舊”的習俗,後來以訛傳訛,成了“正月剃頭死舅舅”。


古韻起名


正月不理髮的習俗起源於清政府1644年頒佈的剃髮令。

但死舅舅的說法是誤傳。真實情況是‘’思舊",傳來傳去就變成死舅!清政府要求國民剃髮,到大多數老百姓還是思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剃頭表示"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