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為什麼不在非洲建國?

whocares77375111


以色列在二戰後復國是有歷史和現實多重考慮的。

第一,二戰前猶太復國主義已經定下了在巴勒斯坦復國的目標。

猶太復國主義產生於19世紀後半期的歐洲,正是因為歐洲對猶太人整體態度不好,甚至歧視,所以他們認定不能在歐洲復國。

非洲建國其實沒有被正統猶太教考慮過,當然有過北非,比如埃及的考慮。但是這只是很少人的想法。

因為與其在埃及建國,不如在與埃及近在咫尺的巴勒斯坦。

為什麼選擇巴勒斯坦?

現實原因是一戰後巴勒斯坦是英國人統治,當時猶太人遊說英國人取得了成效,英國外相發表了貝爾福宣言,同意給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復國權利。

數十年來歐洲和美國乃至中東其他阿拉伯區域的猶太人移民了幾十萬人,加上當地的幾十萬人口,在二戰後聯合國巴以分治決議時,當地已經有近百萬人口了。

這個體量完全可以成立國家了。聯合國的巴以分治決議等於給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復國提供了一個法理依據。

第二,非洲不是猶太人宗教上的應許之地。

不只是非洲不能被當做猶太人復國的基地,就是其他人提到的美國、德國、南美等地,也不是傳統和主流猶太人認定的復國所在。

猶太人之所以在巴勒斯坦復國的一個重要宗教原因是,當地是聖經中所言以色列要復國的地方,也是祖先在此生活建國的地方,還有耶路撒冷這個對猶太人最大的聖地。

3000多年前以色列在當地有過王國,大衛、所羅門等世界知名的君主,都是猶太人,都是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的。

(古以色列王國地圖)

換句話說,這是猶太教認為上帝給與猶太人的應許之地和流著奶和蜜的地方,必須要在這裡復國才有價值和意義。

所以非洲從宗教意義而言,對猶太人沒任何價值,是不可能被考慮的。


木春山談天下


誠邀,如題。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樓主既然問以色列為何不在非洲建國,小編就來說說以色列建國巴勒斯坦的原因吧。

其實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歷史上,以色列就曾經在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區建國。

早在公元前11世紀,猶大人的遠祖希伯來人來到了巴勒斯坦區域,吸收當地的文化,創立了希伯來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公元前923年,希伯來王國分裂為以色列和猶太王國,後來,它們分別被亞述人和巴比倫人所滅。巴勒斯坦區域一度成為周圍列強的角鬥場。公元前64年,羅馬帝國侵略這一區域今後,曾三次打壓了猶太人的大規模反抗運動,大批猶太人被殺,倖存者幾乎悉數逃離或被驅逐出巴勒斯坦區域。至此,猶太人作為民族在巴勒斯坦的歷史告一段落,也可以這樣說,巴勒斯坦地區算是猶太人的故土,所謂故土難移,當猶太人獲准重新建國的時候,巴勒斯坦地區就成了猶太高層的目標之一。

然而巴勒斯坦可不是一塊平靜的地方,猶太人所建立的以色列國除了西方有少量的海岸線,東北南三方皆與阿拉伯國家接壤,西方大海的對面也是阿拉伯人主導的埃及,真可謂是四面楚歌,地緣環境極為惡劣,那麼以色列為什麼不考慮在地廣人稀的非洲建國呢?

你別說,他們還真考慮過。

1903年,針對當時俄國的反猶運動,英國殖民地事務大臣張伯倫(後來搞綏靖政策那位)向奧匈帝國猶太人西奧多·赫茨爾領導的錫安主義集體提出英屬烏干達方案,將英屬東非的1.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作猶太人家園。但是雖然烏干達與歐洲氣候相似,比較適於歐洲的猶太人移入,但彼時的非洲高原上充滿了風險的野生動物,並且烏干達當地人口本來就許多,這些當地人或許不會接收歐洲移民。錫安主義大會研討了調查團提交的陳述後,於1905年決議婉拒英國的提議。而後,他們才將目光投降了時屬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地區。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猶太人之所以能夠在以色列建國是因為現在的以色列就生活了大量的猶太人,當時有大約140萬猶太人一直生活在1.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這些人在過去兩千年時間裡一直都沒離開過以色列,他們是早期被阿拉伯人奴役的民族,也就是說以色列的建國實際上是一種獨立,他們花了那麼大價錢實際上買的是自己家的房產跟土地,如果去其他地方買人家真未必願意賣。

其次,時機問題。當時的中東是英國的勢力範圍,巴勒斯坦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英國已經衰弱到控制不住了,整個阿拉伯地區都在鬧獨立。也就是說以色列這塊土地對英國來說已經是別人的土地了,與其白白交還給阿拉伯人不如拿來賣給猶太人。這不得不說猶太人真的很聰明,花錢買別人不得不賣的東西!做這種順水人情又能賺大錢大家肯定是抵擋不住誘惑的,尤其是當時已經欠了一屁股債的英國。

第三,蘇聯的許可。鬧獨立屬於國際問題,沒有蘇聯的許可猶太人別想在世界上立足。由於蘇聯也想要涉足中東,需要一條能夠在中東翻滾的鯰魚。

猶太人是把這些前期工作都做完了才有機會建國。在建國這件事上面猶太人付出的代價可謂是不能說不多。當時的猶太人總共支付了1800噸的黃金,其中1500噸是給英國的買地之資,300噸是賄賂蘇聯,美其名曰無償援助蘇聯戰後重建。


優己


以色列在非洲建國沒有依據、沒有基礎、也沒有外部支持,所以根本不可能在非洲建國。

沒有依據

猶太人在二戰之後因其受了太多苦,並且為打擊納粹付出了太多,因此在國際的支持之下進行建國運動。但是這也不是說建就可以建的,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的依據來自於歷史原因,歷史上猶太人曾經在巴勒斯坦建國,定都於耶路撒冷,因此在巴勒斯坦建國也算是合情合理,如果說在非洲建國實在是沒有理由把非洲百姓的一塊地劃給他們。

沒有基礎

猶太人在非洲雖然也有後裔,但是過於分散並不是猶太人建國的首選目標。巴勒斯坦地區當初也沒有多少猶太人,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加上重回故鄉的信念讓漂泊數千年的猶太人在建國初期就聚集起了大量人口基礎。

沒有外部支持

以色列可以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是因為自己的信念?當然不是!美國當初把以色列扶持起來就是為了拆散當時的阿拉伯國家,如果沒有美國支持早就被阿拉伯聯軍給攆出去了。所以說猶太人在非洲建國,對於大國沒有利用價值,當地土著肯定會群起而攻之。



在當初美國提出了很多建國方案,其中有一個就是在和黑龍江搭界的俄羅斯猶太人自治州,但是由於外部壓力因此沒有得以實施。


虎賁軍huben


反對最高贊回答,猶太人的確曾有在非洲建國計劃,也得到了外部支持(世界霸主英國),只是中途放棄了而已。

我看很多回答裡面說,以色列在非洲建國沒有依據,沒有外部支持特別是美國支持,因此沒能成功。這些說法坦率說,並不符合事實。

首先,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前,中東問題特別是巴以問題的主導者並非美國,而是英國和法國,英國是以色列復國的直接支持者,法國則是以色列軍火最大供應商(以色列空軍前期主力戰機都是法制幻影系列)。1956年美國還和蘇聯一道威逼以色列從蘇伊士運河撤軍,大約到了60年代中葉之後,美以關係才逐漸密切起來,以色列和英法的關係才相對疏遠了。

此外,讓猶太人在非洲建國並非天方夜譚,歷史上至少有兩個大國計劃讓猶太人在非洲復國。分別是19世紀末的英國和1940年代的納粹德國。

19世紀末俄國猶太人被捲入1881年沙皇刺殺案中,因此被沙俄迫害,復國願望很強烈,希望通過金錢資助讓佔領巴勒斯坦的奧斯曼蘇丹鬆口。不料蘇丹只同意部分移民,但拒絕猶太人復國。於是猶太復國運動不得不思考別的出路,在否決了埃及西奈半島,塞浦路斯以及阿根廷等方案後。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就是後來簽訂《慕尼黑條約》出賣捷克給希特勒的那位)提出可以從東非殖民地(今肯尼亞一帶)劃出一塊1.3萬平方公里的地方給猶太人當民族家園。


下圖為1901年英屬東非地圖,規劃中的猶太民族家園在地圖左側維多利亞湖東岸一帶


對於東非提案,猶太人內部反對聲音很大,因為猶太人散居各地,其身份認同是基於猶太教,迴歸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故鄉,回到猶太教發源的聖地是維持復國運動最有力的理由,相反,在巴勒斯坦之外的任何地方復國,都會讓猶太復國運動向心力大大喪失。但也有人接受這一動議,因為可以憑此和英國搭上關係,為未來重返巴勒斯坦做準備。

結果,第六次猶太復國大會通過表決接受了提案,但是經過實地考察,英國劃定的東非地區人口稠密,且危險野生動物多,確實不適於猶太人大規模移民和建國。因此,復國目標又轉回巴勒斯坦。1917年英國為了獲得猶太人的支持,發佈了《貝爾福宣言》,明確了對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復國運動的支持,猶太人趁著英國戰勝奧斯曼帝國託管巴勒斯坦的機會,大舉向中東移民,為以色列的建立打下基礎。

另外,40年代,納粹德國曾經提出把猶太人給遷徙到馬達加斯加的計劃,因為法國被德國佔領,法國殖民地馬達加斯加就被德國間接控制,可以用來流放歐洲猶太人。不過這個計劃因為德國沒有海軍保障和自由法國很快攻克馬達加斯加而失敗。

綜上,以色列在非洲建國的計劃並非不存在,只是英國規劃的區域不適合,而且一戰讓巴勒斯坦復國計劃獲得轉機而已。當然,猶太民族的身份認同和共同信仰也決定了巴勒斯坦是絕對首選的復國之地。


歡迎朋友在此分享您的態度和意見——讓歷史照亮現實的寫作者 昭 楊


昭楊


以色列當然可以在非洲建國。非洲雖然說還有坑,但是沒蘿蔔了總不能一個國家兩個坑吧?

再說,南非不是還有一個曼德拉嗎

在二戰的時候日本想幹啥來著了

所以說為什麼不能在非洲建一個猶太人國家呢?


我們要知道。

以色列國的建立其根本原因就是美蘇需要在中東地區打一根楔子,牽制阿拉伯國家的精力,避免阿拉伯國家的聯盟,保持美蘇在中東地區的存在感。而不是所謂巴勒斯坦就是以色列人的故鄉,以色列國都滅了幾千年了。巴勒斯坦地區已經在巴勒斯坦地區呆了幾百年。就因為猶太人要復活以色列國,所以巴勒斯坦人失去了故鄉。

這個藉口真彆扭

只要,非洲有一個對美蘇有較大威脅的國家,或者說有發展成一個世界性大國潛力的國家,那麼建立一個國家牽制這些有潛力國家那就是值得。

不比如印度獨立的時候是一個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在內的大印度斯坦。那麼這個國家發展世界大國是非常簡單的。

如果說,阿拉伯國家是一個伊斯蘭共和國,那麼這個國家成為世界大國也很簡單。

美蘇共同合作建立的以色列,英國在,退出印度的時候,實行了蒙巴頓方案。

以色列已經被用了這麼好的棋子還真沒了,扶持一個利比亞國王,還是扶持一個東部和南部非洲帝國的國王吧

納米比亞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以前可都是南非的傳統勢力範圍和領土

所以南非的時候,美蘇只好自己下手了。


嘯鷹評


以色列人不是非洲人,而是現代智人的化身,是世界人種的進化了的智人,是人類歷史上能夠編寫出《聖經》的人類史的第一民族智人,而當年仍然在非洲的所謂人類還處在動物本能階段尚未進化成為真正的智人,正如現代的黑猩猩不能成為人類一樣,以色列人究竟是從何處而來,對於人類歷史特別是目前許多大國來説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礎,人類的種族分佈和進化史不是一步到位的,或者說人類的種族起源本來就不同,為什麼一定要讓以色列人到非洲建國,而不是在中東建國,這是天大的笑話。其實中東歷史正是人類進化和活動最頻繁的歷史,是人類分化繁延的歷史進程最優厚的一頁。可以説,如果沒有中東的人類活動歷史,整個地球人類基本尚未進化。以色列人離開中東向各地遷移並繁延生息最後又回到中東建國立業是人類歷史的大變遷,是人類活動的歷史宿影。非洲本非以色列的誕生地,按《聖經》歷史記載,以色列在中東建國是迴歸立國,因為人類經歷二次世界大戰表明的殘酷歷史表明,僅有財富不表明人類智人就一定能安身立命,現代國家表明,一個國家的安全可以保護該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不受別國侵犯。以色列是基於《聖誕》的歷史才在中東建國。


李楠152425956



看圖說以色利,非洲和猶太民族的恩怨糾葛。

首先非洲是以黑人為主,少部分阿拉伯人為輔的大陸,最有活力是地中海沿岸和 好望角上的南非,左右兩邊大西洋和印度洋地區國家勉強渡日,中間內陸是沙漠、草原上野獸和獵人的活動場所,以色列人在內陸中間當獵物嘛?

先看南非,是英國殖民地,荷蘭布爾人後代的家國,自然不讓以色利人染指。埃及是阿拉伯人祖居地,以色列人在摩西時代想當個好市民,終究兄弟不和摩西用手杖劈開一條水路返回耶路撒冷,這是出挨及記。即然連埃及這關過不去,還怎能到曾經是埃及征服地區的利比亞和蘇丹,而且周圍全是大漠戈壁,難道進去當考古文物-—木內伊。



不果埃塞俄比亞幾萬名黑色猶太人倒是神奇,在哪麼遙遠的非洲之角生活,但畢竟不是白人,不算猶太主流。前一陣子不是西安那嘎嗒有信猶太教女人被接回,男人就拋棄了,畢竟人已不是哪個猶太民族。


奧斯曼帝國正在遙遙欲墜時英國人扶了猶太人一把,六十多字一紙文件繪了猶太民族希望,不到二萬人的開墾部隊最終通過六日戰爭佔領耶路撤冷,立國直至變成中東一霸。歐洲2018歌唱大賽自以色列的25歲歌手妮塔·巴梓萊奪冠,說明以色利是歐洲一夥的,即不是非洲也不是亞洲,雖曾經是非洲過客,地理上屬於亞洲,2019年歐洲歌唱大賽在耶路撒冷舉辦,看以色利是和誰混的,不言而喻嘛!


寬土包子


每當人類要做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情的時候,普遍喜歡找個什麼藉口,要麼增加正義性,要麼博取同情分。在以色列選擇在巴勒斯坦建國這件事情上面,同樣體現了某些人類的虛偽面目。

猶太人只所以多災多難,和猶太人的聰明沒什麼直接關係。多數人認為猶太人佔據了大量財富才導致了歐洲國家從政府到民眾的一致排斥,其實是非常經不起推敲的。死在納粹屠刀下的猶太人,絕大多數是沒有什麼財富的普通職業者,他們要麼是工人,要麼是診所醫生,或者是建築工程師,或者是教師等。而擁有巨量財富的猶太人基本都逃到了美國等地方。之所以逃跑,是因為無力抵抗命運,這個原因首先就表明了猶太人的資本力量遠遠達不到控制歐洲國家大量財富的層面——在資本權力大於一切的歐洲國家,佔據國家大量財富的資本力量卻被驅逐和屠殺,這是矛盾的。解釋這個矛盾的鑰匙只有一把,猶太人沒有佔據那麼多財富,相反,他們佔據的是歐洲統治者們解決矛盾的突破口。也就是說,歐洲國家要應對外來敵人爭奪自己國家的土地、人口和財富等資源的時候,需要增加自己的實力,這個實力的增強往往來源於對弱勢群體的掠奪,包括吉普賽人、猶太人甚至凱爾特人等都成為了掠奪的對象。同樣面對國內不同利益集團競爭的時候,既得利益階層同樣會選擇把內部的弱勢群體當成抹殺的對象,於是那些沒有足夠自保能力的民族再次成為了統治者平衡內部矛盾的一個替罪羊。

然而這種欺軟怕硬的治國模式最終導致的卻是幾乎毀滅了歐洲的兩次世界大戰——對內的欺軟怕硬只會暫時平衡內部矛盾,對外的欺軟怕硬卻會導致國家之間的大規模戰爭。二戰之後的歐洲,需要修正自己一貫的治國模式,靠抹殺和掠奪內部以及周邊弱勢群體來解決矛盾的辦法就必須被杜絕。要徹底杜絕這種殺雞取卵式的治國方略,就必須從兩方面同時下手,一是從立法和意識形態等層面上強化“種族平等”,二是把有可能激發內部矛盾問題的實體轉移到外部,這第二條几乎就是為猶太人量身打造的,因為猶太人有著文化、歷史和宗教等全方位的排外情緒。第一條是不難的,無非是一群知識分子多編出幾條律法而已;第二條要執行起來,首先不能違背第一條。所以,以西方國家主導的聯合國支持猶太人建立自己的國家,被賦予了一種“同情猶太人遭遇”的人道外衣,以及“尊重任何民族建立自己國家”的法理面具;同時,把猶太人放棄了幾千年的故土巴勒斯坦作為建國地址的決定,則充滿了“遊子歸家”的悲情色彩,而“悲情色彩”是非常容易引發共鳴的。表現蘇格蘭悲情英雄威廉·華萊士的《勇敢的心》能夠得到歡迎就是一個實證。

歸納起來說,巴勒斯坦可以勾起人們對猶太人“遊子歸家”的悲情共鳴,這種共鳴進一步強化了西方國家把巴勒斯坦變成猶太人土地的法理性。既能把有可能引發內部矛盾的實體“合情合理”的轉移到了外部,又恰好能粉飾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要控制中東這個全球工業血液中心的“見不得光”的勾當,巴勒斯坦是最佳選擇。那麼非洲能起到這些作用嗎?完全不能。


獨釣寒江


以色列為什麼不在非洲建國?

大家都覺得非洲地廣人稀,又比較落後,在非洲建國應該更容易統治,更容易擴張領土,比在中東那四戰之地強多了,如果以色列在非洲建國應該不會有那麼多衝突。

猶太人號稱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之一,不僅在商界享有盛名,在全球其他頂級領域也都不乏大成者。我們能想到的他們應該都有認真地考慮過,而且不只是非洲,猶太人曾在全球範圍內找可以立國的地方,非洲這麼大塊的地方不可能逃過他們的法眼,那為什麼猶太人最終不選擇在看起來更好建國的非洲而擠死都要在加沙這一塊地區建國。

我想了想,也許就這幾個原因,說出來讓大家一起探討。

一,非洲雖然看起來大,但是沙漠也多,能夠休養生息的地方基本上都被本地人佔領,如果要在非洲建國,那必須得將主人打跑或者殺死,若是這樣會受到國際社會的聲討,理上佔不住腳。


而中東巴勒斯坦這個地方是猶太人的發源地,猶太人先祖幾千年前曾在這裡建立過帝國,只是後面被阿拉伯人和歐洲人先後滅國了,猶太人也被迫分散到世界各地。所以說猶太人在巴勒斯坦這個地方建國他至少佔理,就算打打殺殺也不至於鬧到以全球人為敵的地步。

二, 信仰。以色列有猶太人的信仰聖地——耶路撒冷,猶太人基本上都信猶太教,回聖地建國容易得到所有猶太人的支持,更何況聖經中還有如此建國預言。在以色列發起建國運動之後一批又一批的猶太人積極回到現在的以色列參與建國,能夠建立起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土壤是人口,沒有人口樹立起根基如何建國?

而如果選擇在非洲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沒有比選擇在耶路撒冷這一個地方強,非洲沒有能吸引猶太人大規模回潮的信仰所在。

三,地理環境好。以色列現在建國的地方是一個全球的航運要道,商業活躍。

四,巴勒斯坦這地區宗教衝突一直不斷,連英國都不堪管理,猶太人用某利益交換英國對其建國的支持,在英國人撤離之際宣佈獨立。若在非洲其他地方就沒有這政治環境。

綜上所述,猶太人的根在耶路撒冷,信仰在耶路撒冷,加上國際環境的可取性,猶太人建國選擇在了耶路撒冷這個地方而不是看起來衝突會小一點的非洲。

關注一下唄!歡迎討論,我也一知半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