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大山裡的潛艇工廠,船舶下水像坐過山車一樣

相關背景故事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在面對當時國際局勢日趨緊張的情況,我國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為加強戰備,逐步把我國生產力佈局由東向西轉移,進行戰略大調整。把國防、科技、工業等企事業單位建設到“大後方”,建設的重點在西南、西北等三線地區,俗稱“三線建設”。

建在大山裡的潛艇工廠,船舶下水像坐過山車一樣

艱苦的三線建設

“三線建設”具體是:自1964年至1980年,貫穿三個五年計劃的16年中,國家在屬於三線地區的13個省和自治區的中西部投入了佔同期全國基本建設總投資的40%多的2052.68億元巨資;400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成千萬人次的民工,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號召下,打起揹包,跋山涉水,來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風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

建在大山裡的潛艇工廠,船舶下水像坐過山車一樣

某三線廠的廠房

建在“大山”裡的潛艇工廠

在此背景下,我國的潛艇生產也做出了重大調整,在我國長江沿線規劃了多個建造潛艇的船廠。而其中,離海最遠,戰略縱深最深的當屬國營432廠。為達到隱蔽備戰的戰略目的,這座由江南造船廠援建的船廠,選址在了重慶涪陵地區,長江邊的“大山”裡。於1966年11月開工建設,1976年10月基本建成投產。自1976年投產到1985年近十年的時間裡,432廠為我國海軍總裝和交付了三艘033型潛艇。

建在大山裡的潛艇工廠,船舶下水像坐過山車一樣

432廠生產現場

事實上,432廠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它的下水方式。因為船廠是建在長江邊的山坡上,有高達30多米的落差,且當時水流湍急(未建三峽大壩前),所以當時如何把造好的潛艇下到水裡,再沿長江而下,交付海軍使用成了擋在432廠人面前的攔路虎。為此,當時的海軍和432廠一起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為033型潛艇量身定製一艘專用的槽型駁船。當潛艇要下水時,先把潛艇移動到槽型駁船上,再由駁船託舉著潛艇“乘坐”縱向斜船架滑道滑入江中,再由拖輪拖帶駁船一起順江而下,交付海軍。

建在大山裡的潛艇工廠,船舶下水像坐過山車一樣

033型潛艇下水現場,此時還未進入槽型駁船

這種“過山車”式的下水方式確實讓人震驚,筆者沒去過432廠,所以一直對它產生了好奇。直到後來遇到了一個川東船廠出來的工程師,和他聊起了此事。他看我感興趣,就詳細的給我講解了具體下水過程,還給我看了相關照片。說實話,看著確實震撼,也由衷的佩服老一輩建設者們,不畏艱辛,敢於挑戰的精神。

建在大山裡的潛艇工廠,船舶下水像坐過山車一樣

川東船廠化學品船下水

不過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蓄水後,水位上漲了,巨大的下水落差也就不復存在了,而水流湍急的問題也改善了。而432廠在1985年交付第三艘033型潛艇後,也就沒有了潛艇的建造任務,而是轉產民品。現在的432廠更名為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川東船舶重工)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北船,CSIC),是西南地區最強最大修造船和鋼結構生產企業。能自行設計、製造10000噸以下各類船舶。其主打產品是3000噸-10000噸級不鏽鋼化學品船,在國內外處於領先地位。

建在大山裡的潛艇工廠,船舶下水像坐過山車一樣

現在的川東船廠

作者:小船人的夢想 2019年4月20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