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真不只是算命的,萬物變化的哲理才是它的核心內涵

《周易》真不只是算命的,萬物變化的哲理才是它的核心內涵

提起《周易》,很多人會覺得它就是算命的,是封建迷信,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誤解。我以前也不瞭解《周易》,只覺得它很玄妙、很神秘。最近讀了張聞玉先生的《周易正讀》,對易學和《周易》有了初步的認識,才理解到易學真的是博大精深,不愧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張聞玉先生從金景芳先生學《易》,走的是金老哲理易學的正路,追求的是“正讀”,不走邪門歧路。《周易正讀》是張聞玉先生晚年精心編著的一本講解《周易》知識的入門書籍。所以,這本小書特別適合對易學和《周易》感興趣的初學者。

1,易卦、《易經》和《易傳》

易學講陰陽,是研究日月運行和相關活動的一門學問,講的是變化。易學,包括易卦、《易經》和《易傳》。

最初只有易卦,是用符號表示的卦畫。華夏祖先觀察到天地萬物的變化規律,並記錄下來。因為沒有文字,就用符號來表示。

卦畫全都是象徵性的符號,很難懂,就像天書一樣。有了文字之後,人們就開始用文字來解說這些卦畫,形成了《易經》。我們現在所說的《易經》,是卦畫和經文的圖文組合。

經文記錄的都是後人對易卦的理解,每個人有自己的理解,也就有了不同的版本。古代有三易的說法,即夏代的《連山易》、商代的《歸藏易》和周代的《周易》,它們對卦畫的解讀不同,易卦的排列次序也不同。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就是傳說中周文王“演八卦”的解讀經文,即成於周代的《周易》。

可是,經文還是很難懂。孔子給學生講授《易經》,又形成了《易傳》十篇,來解說經文。所謂“以傳通經”,就是說《易傳》是理解《易經》的橋樑。

《周易》真不只是算命的,萬物變化的哲理才是它的核心內涵

2,六十四卦中有包羅萬象的哲理

易學由象、數、辭三個要素構成。象是卦畫,數是卦畫的代碼,辭是解讀象、數的文字。

《易傳》注重對象、數的哲理解讀,由此形成了義理派易學。不管是八卦還是六十四卦,都是“二二相耦”的。張聞玉先生對六十四卦的解讀,也是兩兩配對,互相對照,注重事物的變化和相互轉化。六十四卦中所講的哲理,從國家治理、維護社會秩序到個人生活、婚姻、交友的方方面面,包羅萬象。

比如第二十九卦坎卦,講面對重重困難時,應該如何應對。卦辭“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張聞玉先生的正讀是,面對重重坎陷,要有誠信,意志堅定,心性不亂,必然亨通,行事也有上好的結果。

與坎卦相對的是第三十卦離卦,講的是人在順境輝煌時期該如何做。卦辭強調,人在輝煌之時,一定要守靜謙虛才好。這跟平時常說的順境中要戒驕戒躁、保持腳踏實地的教誨,如出一轍。

看來,我們今天所講的面對逆境和順境的處事方法,早在坎卦、離卦中就講透了。

另外如第七卦師卦將如何治軍,第八卦比卦將如何在內部保持團結友愛,對古代的國家治理,甚至今天的企業管理,都有啟發;第二十七卦頤卦,講飲食養生,適度為好,第二十八卦大過卦,講行為過分要及時糾正,也符合個人修身養性的追求。今天討論的許多處事道理,在卦辭中都有闡述。

《周易》真不只是算命的,萬物變化的哲理才是它的核心內涵

3,怎樣跟黑暗作鬥爭?對第三十六卦明夷卦的解讀

張聞玉先生對第三十六卦明夷卦做了一份非常詳細的解讀。高亨先生把明夷卦理解為田獵故事,李鏡池先生認為講述的是行旅之難。張聞玉先生通過辭義分析,否定了以上兩種解讀。他認為,這一卦所講的是殷商末年三位仁者的故事,包括微子行遁、比干剖心和箕子佯狂的事蹟,並且對三位君子在亂世之中的做法做了比較和評判。

明夷,是指光明受到損傷。漢代經學大師鄭玄這樣解釋明夷,“日之明傷猶聖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亂世,抑在下位,則宜自艱無干事政,以避小人之害也”。也就是說,明夷卦是說明君子遭逢亂世該如何做的。

明夷卦的卦辭“利艱貞”,主張君子處亂世要同時兼顧“艱”和“貞”,才能就“利”。這裡,“貞”是指堅守原則不動搖,“艱”是指晦其明,隱晦光明。這也是“利艱貞”在六十四卦中唯一一處作為卦辭。

殷商末年,紂王昏庸無道,群臣屢次勸諫都無果。面對這種情況,微子“三諫不聽”,選擇避禍逃走,明哲保身;比干直言死諫,惹怒紂王,招來殺身之禍,最終被剖心;箕子也勸諫過紂王,紂王不聽,他就披頭散髮假裝發瘋為奴,身體受辱。

對於三人的做法,卦辭分別評論。微子逃走了,“吉”,但並不“貞”;比干守正道(貞),但行為躁急冒進(疾),卻不艱;只有箕子,做到了晦其明、守正道。

遭逢亂世,光明受到損傷,怎麼做才好呢?微子沒有堅守原則,雖然保身,但光明也不存在了;比干行事強硬,取禍殺身,用明得晦,光明也消失了;箕子身處艱難,沒有讓光明熄滅,用晦得明,是明夷卦最推崇的做法。

《周易》真不只是算命的,萬物變化的哲理才是它的核心內涵

那麼,這些道理對我們現實生活有什麼用呢?當然有用。比如面對壞事,我們要保護好自己,並巧妙地想辦法解決。

假設我們遇到了壞人正在做壞事,我們力量弱小、不能跟壞人正面鬥爭。那怎麼辦呢?假裝沒看見,趕快走開,這樣做當然不好,那樣壞人就得逞了。逞英雄去阻止壞人,不但會導致自己受傷,也未必能阻止壞事的發生,這樣也不是好辦法。正確的做法是及時報警,通過正當的司法方式向受害方施以援手,去阻止壞事發生,並懲治壞人。

假如我們遇到比自己強大的惡人、被欺負、遭受了損失,該怎麼辦?一味逃避、自認倒黴,肯定無法追回損失,還會縱容惡人繼續作惡。強行跟惡人爭鬥同樣會給自己帶來更大損失和傷害。正確的做法是,儘量保護個人的安全,保留證據,然後尋找幫助,通過合理的途徑追回損失。

通讀《周易正讀》就會發現,《周易》中把國家、社會、家庭、個人所面臨的各種情況,抽象出不同的問題,用簡約的卦象和卦辭加以闡釋。因此,研究易學,特別講究“悟”。“悟”又有靈活性,當閱歷越來越豐富之後,自然能悟到不同的哲理,對易學的理解也就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不是僵死的。但是,“悟”絕不是穿鑿附會、胡亂猜測,要遵循一定的玩象會意之道,這就需要研究者自己體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