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人,是不是不應該去旅遊?

原事催


外出旅遊和經濟條件的關係不是太大,我們可以從以下兩點來分析一下。

首先,外出旅遊不是受“經濟條件”限制的,不存在“應不應該”的事情,一個人在某個環境裡生活的時間長了,“思想”就會形成固定模式,可以藉助這樣的機會外出,看看外面的世界啊,如果是在山區,翻過這道山看看山的另一面。如果是在一個縣城,可以到另外一個縣城看看。把這樣的旅遊當做是邊走、邊玩、邊看、邊思索,看看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環境,或許也能想出改善“經濟條件”的一些路子。其次,現在交通條件都好了,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是多樣性,如果坐不了飛機,可以選擇高鐵,沒有高鐵可以選擇公共汽車,沒有公共汽車還可以選擇最簡單的騎自行車。有的人現在出遊故意選擇“窮遊”,身上帶不多少資金,卻能進西藏、遊大理,這就是把出遊當做是一種心靈的釋放,用這種方式放飛自己。

所以,可以看出來,所謂的“旅遊”也不定非要坐著飛機、輪船、汽車,經歷數小時的舟車勞頓,到外地去旅遊,或許坐著公交車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裡,或者到周圍的縣市區裡轉轉就能發現平時看不到的令人感到開心的事情,只要開心、高興才是旅遊的真正目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