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喜歡孤獨的人,沒有朋友、沒有知己、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是不是一種病?

你的世界我路過2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比如,我並不排斥熱鬧,職場上照樣與團隊合作很好,但我更喜歡一個人坐在窗邊看萬家燈火,看看書、寫寫字,腦海裡也是熱鬧如海,並沒有覺得孤獨。孤獨,不是病,不是你誤解的抑鬱症或自閉症。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尤其是藝術家、哲學家、作家、研究人員等等,需要安靜獨立思考的空間。

喜歡孤獨,與孤獨存在是兩種形態。有的人是自我選擇孤獨,或者說他們喜歡孤獨。有的人是不得不孤獨,比如,世代生活在深山裡的居民。自古以來,古文裡有隱士,獨居深山,寂寞高手;也有大隱隱於市的高人。那麼,現代人選擇孤獨,有這麼幾種形態:

第一,天生喜歡安靜的人。我有一個同學,從小就安安靜靜地坐著,從不主動與人交往,不是抑鬱症,也不是自閉症。他自己說,只有自己待著的時候,自己的心態最舒服。後來,他學畫畫,有點小成就,和老婆自願選擇深居簡出,安安靜靜地生活,甚至是極簡主義。這都是個人的選擇,天生如此,不是毛病,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做很舒服很愉悅。

第二,受過刺激後選擇孤獨。我有一個朋友,原來喜歡熱鬧,因為有點權力,圍繞他的人很多,晚上家裡也是車水馬龍的。後來栽了,結果門前冷落鞍馬稀,一個幫他的也沒有,也讓他明白了世態炎涼的人性。出來以後,自己做生意,與人打交道能力很強,商務酒場也熱鬧,但公事之外不太交往,自己選擇孤獨,他對人性已經失望,獨處也能讓他舒服,安安靜靜地讀書研究市場,事業做的挺好的。

第三,大徹大悟之人選擇孤獨。以前有個同事,整天嘰嘰喳喳的,後來禍從口入,倒了大黴。找人算命,說他說話太多,凶兆太多。然後又學了一些禪,大徹大悟了,從此惜字如金,沉默寡言,再後來就深居簡出,在家裡吃齋唸佛,自己的臉也紅潤了,身體也健康了,別人見了他覺的他變了一個人。他養成了孤獨和獨處的習慣。

第四,工作很忙的人。尤其是從事文字工作者。比如,我們N年前做辦公室文字秘書時候,白天忙活日常事務,晚上都要寫材料。就算是出差,白天忙公務,晚上人家吃飯喝酒,我們馬上回房間寫東西。忙的沒有時間交朋友,沒有時間應酬,不是喜歡孤獨,是不得不孤獨,要寫東西的時候必須安靜,以後就養成了晚上獨處的習慣。

第五,境界層次高的人。有些人喜歡思考,思想深邃,眼光高遠,境界深遠,就像寂寞高手,與周邊人沒有共同語言。比如,以前城裡的文化人下鄉到山區農村,人們覺的他的另類,他覺得自己無法交流。當然了,也有人能夠入鄉隨俗,與當地人打成一片,有的人就做不到,也不願意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乾脆躲進小樓成一統,自己徜徉在自己的世界裡。職場上也是,有些思想超前、思想深遠的人,思想上鶴立雞群,喜歡獨處,享受自己的精神世界。


職場火鍋


久病成歡孤獨成癮,喜歡孤獨並不是一種病,但是這種行為有點不合群的。


舉個例子吧,我有兩個小學同學,共同學習了6年我們沒說過一句話,她也沒跟班裡其他同學有過交流。那兩個同學是姐妹,從上學開始就一直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從來不回答老師問題,也從來不參加集體活動,總是安靜的坐在角落裡,埋頭看書寫字。久而久之也就沒人主動找她們玩了。到現在我都不知道她們過得怎麼樣了,後來考的怎麼樣也無人知曉。不知道她們內心怎麼想,反正我們都覺得不合群。


有人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可是一個人孤獨久了就會與世界脫節,同時也需要獨自承受生活的壓力,要是有個知己朋友,可以分擔生活的喜怒哀樂就好了。畢竟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小時候我們都知道“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社會還是需要大家一起的。如果是我,一個人孤獨久了可能會抑鬱。沒人說心裡話沒人陪伴。我還是會覺得難過的。


SuperFenSuper


以前看過一個說法,說一個人的孤獨有十級

孤獨第一級:一個人去逛超市。

孤獨第二級:一個人去快餐廳。

孤獨第三級:一個人去咖啡廳。

孤獨第四級:一個人去看電影。

孤獨第五級:一個人吃火鍋。

孤獨第六級:一個人去 KTV 。

孤獨第七級:一個人去看海。

孤獨第八級:一個人去遊樂園。

孤獨第九級:一個人搬家。

孤獨第十級:一個人去做手術。

我對照了一下,發現我自己差不多都做到了,最後手術有家人陪,可住院是我自己去的。

可我沒覺得孤獨,我覺得挺正常的。

這裡強調一點,在我的認知裡,孤獨和寂寞是兩回事。

一個人的時候我過的非常充實,不需要有人陪伴也能做很多事情,效率很高。

甚至很享受這個時間,特別是有家庭有孩子之後。能有一個人的單獨時間簡直不要太幸福。

我不認為一個人就是孤單寂寞冷的表現,反而我認為一個人去做這些事情,表達出的是:

我很好,

我內心很強大,

我能照顧好自己,

我足夠成熟等等

這樣很積極正面的意思。

當然,如果你覺得一個人的時候不舒服,心裡不踏實,那還是需要有夥伴,畢竟人類是群居動物,需要陪伴是正常需求。

一個人再享受孤獨,也是經過了不知所措,孤單寂寞,最後才鍛煉出來,學會跟自己相處的。

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有一點我想說的,就是可以一個人,但不要沒有朋友。

朋友是我們跟這個世界最近的聯繫,不要切斷了你跟這個世界的往來。

人群中才溫暖,你可以保持距離,但千萬不要消失不見。

否則時間長了,這種孤獨會讓你變成隱形人,最後一定會無法忍受的。

願你享受孤單,也享受人群的溫暖!


玲瓏一刀


我很肯定地告訴你,孤獨不是病。

我也喜歡孤獨,我享受一個人完成事情的感覺,這讓我舒服。我不喜歡閒聊生活瑣碎,不喜歡高談闊論,也不喜歡論人長短,更不喜歡尬聊。

你的提問中說到,你喜歡孤獨,這怎麼會是病呢?想想看,什麼才能稱作病?我所理解的病是這樣的,身體或心靈上飽受折磨稱之為病。你喜歡孤獨,你會因為孤獨而失眠、失落、苦惱甚至絕望嗎?不會,因為你喜歡孤獨,你享受孤獨,你在孤獨中也有別人難以理解的快樂,所以這怎麼會是病呢?

不喜歡結交朋友,沒有知己是孤獨的一大典型特徵,這是你喜歡孤獨的結果,並不是孤獨的原因。朋友易交,知己難得,但凡見過幾次面的都可稱之為朋友,但這種朋友又有何意義呢?我寧願孤獨,也不漫無目的地閒聊。我也相信,緣分到時,必能在某天遇到了可以暢聊三天三夜的朋友。

如果你不因為孤獨而煩惱,那就不是病。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人人都為爭名奪利,活得實在是太累太辛苦。喜歡孤獨,自由自在,請珍惜這份孤獨。





冰光說電影


喜歡孤獨,沒有朋友,沒有知己,終日獨往獨來,在很多人看來此人一定不正常。因為,人是群居動物,沒有了正常的社會交往,就沒有了生活的樂趣。

這種觀點在年輕的時候我完全贊同。因為,寂寞和孤獨久了,會讓人精神不正常,甚至崩潰的。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到了“昨天”越來越多,“明天”越來越少的年齡後,發現享受孤獨才是人生的最大樂趣。因為,過去要按時按點上班工作,不能獨往獨來。所以,總是違背自己的意志,說一些不想說的話,做一些不願做的事。

現如今不用上班工作了,自由自在的自己消費自己的光陰了,卻發現時間過的太快。很多想到的事還沒來得及做,一天就過去了。結果是今日復明日,明日剩幾何。

人就是這樣,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不會寂寞孤獨。假如無所事事,終日一個人獨處,那真的會憋出病的。

所以,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意義的活著。沒有朋友算什麼,沒有知己又算什麼?享受孤獨,自力更生的生活,正如一首詩:苦得其所,樂在其中。苦中有樂,其樂無窮。



皛川


孤獨不代表寂寞。喜歡孤獨的人,頭腦靈活,有獨到的見解。

一個人的時侯,想幹什麼都可以,才工作時,別人喜歡找朋友玩,而我就在宿舍,把紅樓夢全集看了一次又一次,因為時間久了,現在又忘記了,記得當時能把曹雪勤寫的詩從頭到尾背一遍,個人喜歡看書,後來戀愛了,又把婚姻法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雖然經過了三十年,因為婚姻生活與平時家庭生活習習相關,因此,一直都能記得。

喜歡孤獨的人,感情豐富,重感情,但也絕情。如果誰傷害了我,如果讓我痛心,能做到斷交,無論是誰,天王老子都不行。

孤獨的人,三觀正,因為這種人,沒事就看書,只要個人或家庭能用到的,都看,因為這些知識與生活有關,看過就不會忘記,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與書中的正確答案進行比對,能做到有錯就改,經過幾十年的改進,分辯是非的能力特別強,而且正確無誤,因為他的行為,是與書中的正確答案比對後的結果。孤獨的人,因為做到了絕情,因此也是重情的人,所以,重情的人,一定是絕情的人。因為做到了絕情,才會對後來的感情重情,因為在他的心裡的感情是唯一的,沒有第二個人能夠代替,因此,用情深,專一、穩重。

孤獨的人,因為好學,懂得多,自然會專情,即使朋友少,但一個朋友,能認真對待,不會三心二意。孤獨的人,心地善良,對人真誠,如果他覺得此人能深交,會把對方想知道的,和盤托出。因此,孤獨的人也真誠,不會騙人,撒謊。

孤獨的人,也是勤勞的人,只要發現家中什麼缺陥,他會一個人整理,不需要愛人插手,因為插手後,相當於打亂了原有的思路,一個人靜下心來,能想很多事情。

孤獨的人,也是聰明人,謙虛好學,即使有困難,不願意求人,寧願多做多想,因為自己親力而為,做過後就不會忘記。

孤獨的人,喜歡安靜,不喜歡吵鬧,因此,如果沒有特殊要求,都是一個人,不需要多人叄與,怕吵。人多了,會煩,考慮問題時精力集中。

表面上看,這種人寂寞,其實內心非常的充實,因為他的頭腦中總是在考慮問題,也不感覺孤獨。孤獨的人,懂得思考,會用平時生活中的任何問題與自己的行為進行比較,從比較中得出行為是不是規範,是不是合法,是不是正確。

因此,孤獨的人也是智者。


唱起心中快樂歌


我從小喜歡孤獨,獨來獨往,把自已的事情辦的清清楚楚,直到上班也是一樣,不串門,除日常生活外,不串崗,別的同事來辦公室坐坐,剛開始說說話,坐時間長了,你坐你的,我幹我的工作,剛開始同事們看不習慣,但後來大家習慣了我的性格,進來後,也不說話,坐一會,翻翻書,賞賞花,後來結婚了,丈夫是個內向的人,正好和我性格一樣,也是不習慣套近乎,婆婆一家認為,我這個媳婦清高,看不起她們,後來有了兒子,日子平平淡淡旳走過,在後來兒子長大成人,娶妻生子,我和丈夫也退休在家,日子越來越孤獨,我開始覺得應該和外界聯繫,要改變自已孤獨的性格,開始走出家門,邀請舊同事,逛逛街,微信也加了朋友們,平時一起吃吃飯,喝喝茶,聊聊天,也聽朋友們說他們旳內心世界,慢慢的我改變了自己,讓自己的老年不再孤獨,其實人也是會改變,從不愛交際,慢慢的適應了交際,聊天,最重的是過自己喜歡的日子,從此不在孤獨,但這絕不是病,是性格。


張風琰


喜歡孤獨的人,沒有朋友,沒有知己,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是不是一種病?

至有人類歷史以來,人類就是以群居形式存在,那是因為自然環境惡劣,生存的需要。

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種普遍、常見的現象,形成了心理依賴,形成了習慣性共識。

在這種群居狀態下,產生了社交活動。來往的好的,成了朋友,朋友談得來的,成了知己。

人們不僅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生活在別人的世界裡,相互交叉,錯綜複雜,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習慣常態。

因此,那些沒朋友,沒知己,喜歡孤獨的人,在常人眼裡,沒有隨波逐流,沒有按常人所理解的生活方式而生活,就難免被覺得異類,被懷疑是否是一種病,也是很正常的。

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的內心精神層面,並非完美,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某種缺失。

而缺失的方面,就需要彌補和平衡。如:社交,朋友和知己的存在,就是最好的彌補和平衡方式,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

反之,內心精神層面較高的人,心理缺失方面相對較少,內心自然強大,自然就不需要通過社交、交朋友和找知己的方式,來彌補和平衡自己,沒有需求,就沒有需要,也很正常。

那麼,孤獨,無疑是他們選擇的最好的生活方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平靜而優雅。省略了他人世界的參與,省略了世俗的一切煩雜,享受孤獨寂寞的美麗。

有一種思維,叫換位思考。

如塔尖定律:塔尖上的人,告訴塔底的人,說:“前面的大海很美”,塔底的人,認為塔尖的人是在說謊,回答道:“騙人,明明看到的是樹和房子"。

塔尖的人卻不懷疑,因為他也能看的到塔底的樹和房子。

這個定律,說明了個簡單的道理,位置的不同,導致視野高度相對不同。心理內在的精神高度不同,所需求的也不同。

喜歡孤獨的人,沒有朋友,沒有知己,你還會覺得他們是一種病嗎?





錦繡140348203


沒朋友、沒知己、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屬於典型的不合群。

不合群的人大體有三種:

一種是自閉症的人,另一種是逃避現實的人,還有一種是高級的哲人。

先說說自閉症的人

自閉症多發生於兒童,所以也叫“兒童孤獨症”,不僅不愛說話,人際交往差,別人跟他說什麼都不往心裡去,也不會主動的去學什麼。

成年人裡也有這種人,所以自閉這種情況應該算是病態。

這類人不是喜歡孤獨,而是從小的基因裡面就促使他孤獨,早在2003年就接觸過這類的孩子,現在這些孩子已經成人,如果沒治好的話,應該還是繼續在孤獨著。

再來談談逃避現實的人

這類人佔大多數,也許因為曾經上過當、受過騙,不再喜歡在人群中生活。也許因為自己愛好特別進而現實生活中沒有什麼同類。還可能是因為“高不成,低不就”,有優質的父母讓其啃老。更有可能是收入低,讓自己沒法去“合群”。

多種原因讓這類人不得不逃避現實,因為大多數人都好面子的,兜比臉都乾淨,還拿什麼好面兒?總不能把屁股洗白了冒充臉吧!

逃避現實的人,各自有各自的苦衷。

這類人的特點就是,逃避現實,但在孤獨的空間裡滿足著內心的需求,打遊戲,看書,看網劇。

最後聊聊高級的哲人

高級的哲人,這類人,是人間的極品,也可以稱他們為外星人,這類人屬於人群中的另類,就像電視劇《天道》裡的主人公一樣。

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這類人不缺錢,還擁有洞察力和高度的認知力,獨處的時候,自己做飯,不看書,不上網,甚至煙不抽,酒不喝,輕易不說話,一開口就說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話。

這類人自古就有,在古代一般被稱為聖人、賢人。

自古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將進酒》

這類人可遇不可求。一般孤獨的人,也難以達到這個境界。

其實,

寂寞和墨跡一樣,都是因為在人群中找不到同類。

您說不就是這麼個理兒麼?

略表淺見,請多指導。

歡迎關注《頭條-明心國學》,提升文化修養,促進身心健康!


明心國學


有這樣的自我懷疑很正常,一個人如果跟周邊的人交流少,也沒有知心朋友,在來往的人流中穿梭,卻又形單影隻,生活的箇中滋味只能在夜深時獨自回味,無處傾訴。除了會感覺到孤獨,還會有恐慌,那種感覺要被整個世界遺忘、拋棄的恐慌。

在城市打拼,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孤獨感,本質上我們是同類人。

我上大學時候就是在外地,大學宿舍6個人,都是來自天南海北的6個地方,畢業後各奔前程,幾年過去,當年上下鋪的兄弟現在還在聯繫的寥寥無幾,大家的工作地點都不一樣,交集越來越少,沒有共同話題,想著不能失去這幾個兄弟,就隔一段時間打個電話問候下,但都變成了一次次的尬聊,沒辦法,抵不過生活的侵蝕,大學的這幾個兄弟是註定要失去的。

工作後,因為工作地點經常變動的原因,在這邊剛交到朋友,緊接著又要被派遣到另一個地方,都沒有發展出可以深交的朋友的。

過年回家跟跟高中同學聚會,也是表面熱鬧,一年一聚,喝再多酒,沒話題,情還是淡。我倒是想多些朋友,多個知己,可條件不允許啊。

也許沒有人喜歡孤獨,但入了社會,孤獨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孤獨

雖然一人在外,孤獨時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我要是在出租屋die了,是不是都沒人發現?要是我突然病倒動不了了,是不是都沒有人及時送我到醫院?想到這一股淒涼感就油然而生。

但現在有時候倒挺享受這種感覺,獨處守心,我已經把它當成了一種修煉。當然,一個人也可以看電影、看書、跑步、做俯臥撐、寫文章…沒有干擾,歲月靜好。

其實越往後,生活留給自己與自己獨處的時間會越來越少,趁著現在有自己的時間、空間,盡情去享受這份自由感吧。我們都是孤獨並幸福著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