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宰相劉羅鍋》到《鐵齒銅牙紀曉嵐》

從《宰相劉羅鍋》到《鐵齒銅牙紀曉嵐》

從《宰相劉羅鍋》到《鐵齒銅牙紀曉嵐》

從同一個影視題材的時代演變,就可以生動看出影視界在價值觀上奴化和墮落的過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從《宰相劉羅鍋》到《鐵齒銅牙紀曉嵐》的轉變:

《宰相》一劇的框架是:“一個昏君+一個奸臣+一個忠臣”的模式,因為和珅和乾隆其實是沆瀣一氣的,所以主要的鬥爭其實是君臣鬥。

《宰相》裡面雖然有個美女-----飾演劉夫人的鄧婕,但很明顯,鄧婕不是花瓶,是個完全不能缺少的重要配角。

而到了《鐵齒》則完全不同了,其框架是:“一個明君+一個奸臣+一個忠臣”,因為乾隆是個明君聖主,他和和珅就是單純的君臣關係,而不是沆瀣一氣的狼狽關係,所以該劇由《宰相》裡的劉墉與乾隆的君臣鬥,轉為紀曉嵐和和珅的之間的忠奸鬥,乾隆則高高在上,明察秋毫,起到裁判的作用。

《鐵齒》裡面的以杜小月為代表的一干青春靚麗現代派十足的美女,則完全就是一大批可有可無的花瓶,純粹就是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視率。

《宰相》裡乾隆多次對和珅說:“你和劉墉都是朕的左膀右臂”-----明明白白地暗示觀眾,和珅其實完全是乾隆培養出來的,而到了《鐵齒》,則完全看不到這樣的邏輯關係。

如果從藝術性、思想性、批判性三個方面來比較,《宰相》三個都是一百分,而《鐵齒》只有第一個是一百分,其他兩項都是零分,從思想的深刻性看,這部片頭就號稱:“不是歷史”的《宰相劉羅鍋》才是一部真正的歷史正劇,而那些以《康熙王朝》為代表,一味為帝王拍馬唱讚歌,號稱歷史正劇的,反而“不是歷史”。而自稱歷史喜劇的《鐵齒》,則甚至連喜劇都算不上,和當今的那些小品相聲一樣,已經墮落為只供人們哈哈一笑的毫無營養的肥皂劇!因為它裡面早已沒有任何喜劇所特有的諷刺和批判,而只有濃濃的奴才味兒。

據網友披露,《宰相》的結尾有兩個被“和諧”掉的重要鏡頭:

第一個是嘉慶繼位後,在他爹的大喪期間就喝酒看戲,一不小心,他的酒杯從桌子上掉落下去,旁邊一個近臣急忙一個海底撈月,把杯子穩穩地接住,君臣二人對視之後,哈哈大笑,這段其實就是對應前面乾隆吐瓜子片,和珅接的鏡頭,暗示嘉慶不過又是一個乾隆,而那個近臣不過又是一個和珅而已,揭示了這個體制下昏君和貪官的無限循環。

第二個是整部劇的結尾處,劉墉和幾個小孩子玩彈珠,劉墉守在“大皇上”的坑邊,把別的小孩彈過來的彈珠一一打走之後,說了一句臺詞:“我要讓你們離皇上遠遠兒的”,這句臺詞也被“和諧”掉了,因為這句臺詞的潛臺詞非常明白地告訴觀眾,希望到了我們的子孫這一代,再也不要有皇上了。

綜上所訴:兩部劇的其實核心差別就是兩部劇的乾隆皇帝是完全不同的:

《宰相》裡的乾隆是一個窮奢極欲,專制跋扈,喜怒無常,殘暴荒淫的真正的封建帝王,一個昏君;而《鐵齒》裡的乾隆是一個披著龍袍,內心卻充滿了現代博愛、民主、平等、自由精神的“偉人”:他是平易近人的乾哥哥,他是愛情至上的大情種,他對上至皇太后、誥命夫人,下至宮女,民婦都一律平等地尊重有加,他是那樣的和藹可親,平等民主,以至於任何官員和百姓,都敢於當面指出他的不足和錯誤......總之他是一代完美明君聖主,你幾乎挑不出他什麼缺點!相信凡是看了《鐵齒》的小孩子們,一定會大呼:“啊!皇上是多麼可親可愛啊!”恨不得馬上撲進一笑兩酒窩的乾隆爺爺的懷抱!

從批判帝王到歌頌帝王,就是這兩部劇在價值觀上的最大的區別,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呵呵,“你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