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坑儒,所有毀掉的書籍還有備份嗎?你怎麼看?

開心羅布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更是歷史上爭議非常非常非常大的一個帝王。他的功績很多,但是黑料也很多。

一聊到秦始皇,什麼暴君,什麼殘酷,什麼昏君就會被提到。他的罪名也是很多,大力修建長城,不顧百姓死活,更是獨裁專治,焚書坑儒......

其他的罪名野史君就不說了,咱們今天就只聊聊秦始皇和焚書坑儒。

都說秦始皇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將天下所有的儒生和除了一些必要書籍之外,其他所有書籍的燒了。這給中國的文化帶來了非常大的災難,是文化的一種斷層,也是一種損失。

但是,歷史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秦始皇真的焚書坑儒了嗎?

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根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宴請了很多的大臣和儒生。而這次宴會的主題便是是否實行分封制。最後,秦始皇支持了丞相李斯的觀點,支持了法家觀念。

這就算了,秦始皇最後還接納了李斯“焚書”的建議。

但是,焚書也不是把所有的書都給燒了的。那秦始皇最後燒的書是什麼呢?

秦始皇下令,將除了秦國的史書,醫書,農書以及國家所收藏的《詩》《書》等之外,其他私人的書,尤其是儒家所收藏的書都給燒了。

所以呢,對於秦始皇焚書這一項罪名,是不需要質疑的,是肯定的。

但是,儘管秦始皇確實焚書了,但是他的坑儒卻是存在質疑的。

據專家所說,很有可能我們都冤枉了秦始皇了,事實上他並沒有坑儒,他只是將欺騙自己的儒生給殺了,而不是把所有的儒生都殺了。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一直都尋求長生不老,希望自己能夠統治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幾百年。所有呢,為了尋求長生不老,他資助了很多術士,讓這些術士去給自己尋找長生不老的配方。

這些術士中,有很多很出名的,比如說有去到了日本的徐福,有韓眾,有侯生,有盧生。

長生不老之藥是肯定沒有的,不管這些人怎麼找,怎麼努力,怎麼用功,他們都沒有找到長生不老之藥。而按照當時的秦國法律來說,如果沒有找到長生不老之藥的話,是會處死的。

人都不想死的,不管是誰。所以,當侯生和盧生一直找不到長生不老之藥的時候,他們就欺騙秦始皇。對秦始皇說:“皇上,我們之所以現在一直都沒有找到仙藥,是因為皇上的住所讓臣子們知道了,妨害了神仙。所以才找不到的,還讓秦始皇住得安靜一點。”

但是,謊言終究是謊言,總有被揭穿的一天。

後來,盧生和侯生的謊言被揭穿了,在揭穿之前,他們兩就想逃離洛陽。你逃就逃呀,他們在逃開之前,居然還造謠,說秦始皇之所以一直找不到仙藥是因為他太殘暴了。

這話一出,秦始皇肯定會生氣,會發火,會惱怒呀!

秦始皇就下令追捕盧生和侯生,並對咸陽所有的術士進行了審問。術士們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就相互告發,所有呢,到最後,秦始皇就將這圈定的460個術士給活埋了。

所有呢,秦始皇是焚書了,但是他卻沒有坑儒。所謂的焚書坑儒,只是後來的皇帝為了黑秦始皇,為了降低秦始皇在國人中的地位而造的謠。

想想,秦始皇確實挺慘的,雖然很有爭議,但是卻一直被黑.......


駿馬說古今


大一統的王朝,需要大一統的思想。思想是支配行動的,歷史上因思想認識見解不同,往往形成黨派之爭,黨派之爭的結果,也往往是導致王朝走向衰敗滅亡的一個重要誘因。唐中後期的牛李黨爭、北宋的變法派與保守派之辯、明末的閹黨與東林黨之戰等等,都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各王朝的覆滅。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林立,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引發了春秋各國的無義戰和戰國的兼併戰。人們的思想相對自由,針對當前形勢環境,可以自由發表各自的觀點,出現了百家爭鳴,形成了諸子百家的學說思想。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推行了大一統標準,自然在人們的思想上也要實行大一統。焚書坑儒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產生的。其實“焚書”和“坑儒”是兩回事,“焚書”發生在公元前213年,為了慶賀秦王朝修築長城和取得南越地,秦始皇在咸陽宮大宴群臣,有一個叫周青臣的人,借給秦始皇獻酒之機,向秦始皇大獻媚言,說秦始皇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又誇秦始皇在全國改諸侯分封制為郡縣制,使國家再無戰爭之患,人民得以久享太平,秦始皇功超三皇,德愈五帝,從古至今無人能比。這些話卻引起了一個在座的名叫淳于越的博士的不滿,他最煩厚今薄古,認為古時是最好的,特別稱讚古代的分封制,反對郡縣制。他就奮然說,商周時代都因分封子弟功臣而傳國千年,是因為子弟功臣可與國君相互照應;如今秦國富有四海卻不分封子弟功臣以作呼應,倘若出現像篡奪齊國政權的田氏,那可怎麼應付?說周青臣不當面指出不足,卻一味奉承,不算忠臣。兩人沒有私人恩怨,文人相輕,純屬觀點之爭,不料卻讓丞相李斯抓住了把柄,上綱上線,認為儒生以古非今,迷惑百姓,會讓天下不知所從,容易出現混亂。因此他建議秦始皇把除秦國以外的歷史書籍及民間收藏的文學、詩、書、百家語等都燒掉或沒收。之後秦始皇就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範圍內沒收詩、書、百家之語,目的是為了實行愚民政策。至於秦始皇到底焚書沒焚書,後世有諸多爭議,想著在全國沒收書籍,肯定是焚燒了一部分書籍,但沒有全焚,很大可能是大部分統一收藏到秦國宮室了,後來項羽攻佔咸陽,一把大火燒了個淨光。其實在全國各地藏書很多,秦始皇也不可能把書沒收盡。“坑儒”事件發生在“焚書”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派方士盧生、侯生等人替其訪求仙藥,這些方士求仙藥失敗後,不謹言慎行,還私下裡議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得失及求仙意圖等方面。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感到方士胡亂議論惑亂人心很可恨,就下令在京城及附近搜查審訊有議論情況的方士,共抓獲460人並全部活埋。至於這460人是不是都是儒生,《史記》上記載都是用“諸生”、“術士”稱呼,“術士”自然多指求仙訪道之輩,也可能有些儒生為了適應秦始皇的求仙渴望,也加入了術士行列;也可能抓捕術士擴大化了,也抓捕了一部分儒生。總之秦始皇的“坑儒”,應該不是專門針對的儒生,只是後世後來以訛傳訛,把活埋的術士變成了“坑儒”。

能發生“焚書坑儒”事件,當是秦朝大一統形勢下的產物,有其維護國家統一的積極因素,也有其鉗制人們思想自由的消極因素。孔子說: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焚書坑儒”的愚民政策,無形中降低了全民素質,放鬆了禮儀廉恥的規範,助長了粗野愚魯的尚武本性。暴民揭杆而起,如暴風驟雨,導致秦朝二世而亡,恐怕這也是誘因之一吧。


sunjin72976689


“焚書坑儒”是發生在我國秦朝的兩件大事,前後相隔不過一年,產生的後果也是很嚴重的。《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稱“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尚書〉序》曰“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隋朝的牛弘提出的“五厄”之說——論中國曆代圖書被焚燬,秦始皇焚書也首當其衝。“焚書坑儒”是秦始皇毀滅中華文明、慘無人道的兩大鐵證,老贏在一些人眼中簡直就是千古罪人、萬世暴君。

這裡有個問題是:“秦始皇焚書坑儒所有毀掉的書籍還有備份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再回看下《史記·秦始皇本記》對此事的記載(節選):“臣(李斯)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這裡面透露出如下信息:一、除秦國外,原其他國家的歷史書籍均被燒燬,這應該是沒有備份的,燒燬就絕跡了;二、詩、書、諸子百家著作都由博士官署掌管,除此之外他人不得擁有,有了的必須燒燬,私藏者有罪,而且罪很重。由此可以看出,被燒掉的詩、書、諸子百家著作,是有備份的,在國家的庫房裡。三、一些技術種類的書,還是允許民間擁有的,這畢竟是發展生產的。故有王充曰:“秦雖無道,不燔諸子,諸子盡書,文篇具在”。朱熹也曰:“秦焚書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舊留得;如說‘非秦記及博士所掌者,盡焚之’,則六經之類,他依舊留得,但天下人無有(本作者曰:冒險私藏者應有之,不是有孔家後人“魯壁藏書”嗎?)。

 “焚書”這事,發生在公元前213年,是秦始皇完成大一統的第三年,國家不安定因素還大大存在,各種思想混亂,厚古薄今大有人在,李斯描述為:“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站在當時的立場看,統一思想很有必要,但以“焚書”之極端手段來達到這一目的,還是不可取的。


知行合一乃王道


秦始皇焚書,被毀掉的書是否有備份?這裡說的是秦始皇的焚書令。這個焚書令是丞相李斯建議的。那是不是說焚書後所有的書籍都沒有備份了呢?答案是除了各國曆史書外,大部分書籍有備份。


李斯的原話為: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詣守,尉雜燒之”。

在這句話裡寫的很清楚歷史記載除了秦朝的歷史之外全部燒掉。除了博士官可以保留詩,書以及百家語之外,私人收藏必須全部要燒掉。

在這裡面提了兩個官職名,一個是史官,另外一個是博士官。

史官:主要作用是記錄國家的歷史,

博士官:1通古今,2辯然否,3.典教職。

這句話是說博士官要知道古往今來的歷史,還要知道對錯,還要負責教化萬方。所以詩書以及百家只能由他們來收藏。

因此我們說:除了各國的歷史之外,大部分的典籍雖然被燒了,但都還是有備份的。


少校柳下惠


凡有大作為者,必定是名滿天下,謗滿天下。有作為推動社會發展必然要毀掉一些反動消極的東西,不免會得罪即得利益集團,所以也必然會受到抹黑和攻擊!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郡縣制,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的,可謂居功至偉,不客氣的說至今堪稱第一人!只有近代中華民族再度危亡,出了個毛主席把她從死亡的邊緣拯救了回來,其功績可與之比肩外,縱觀古今哪裡還有其他人?司馬遷說項羽火燒阿房宮幾百裡,今日現代化考古證明不也是純屬子烏虛有,瞎說亂道嗎?翻遍史書沒見秦始皇斬殺過一位將軍,沒有一篇描述他淫晦腐朽的文章,甚至連其嬪妃後宮的記載都沒有,更別說什麼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了!秦始皇每天不看完一車竹籤是不會休息的,正因為嘔心瀝血,勤勉努力才完成了統一大業!當然有功有過是不可避免的!但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主要還是應看他對推動社會發展的功過!徐福尋長生不老之藥欺騙了秦始皇,所以殺了460個江湖術士儒生,其中有幾個大名鼎鼎的正人學者?如果像傳說的那樣,何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續延?到是徐福帶了500童男500童女東渡日本使得這個島國得以開劈鴻蒙般的獲得空前的文明和發展了!再如前些年抹黑汙衊開國領袖?一時紛紛揚揚,烏七八糟,但是真像終會大白於天下,時至今日,億萬民眾懷念毛主席,說明了什麼?知道了美帝絞殺中國的五條戰線什麼都明白了!中國人要的是團結一致,齊心向上,奮力發展,趕快崛起,千萬不能窩裡爭鬥,自毀長城!當今世界,能打敗中國的國家和族群沒有了,怕就怕自我毀滅!


江山無恙2


隨著考據學衰落,加上多次文化歷史典籍的摧殘後,越是久遠的人物和事件越是難以定論,當事之人都很難釐清,知情的也未必如實透露出去,記錄下來就更難了,後世之人還要在這方面花費時間嗎?

先來看個問題,有過一些不同說法,秦王是位年輕有為霸主,年紀輕輕就刻苦讀書,勤於理政,戰國不僅僅七雄,降伏群雄那得是什麼樣的雄主呢?

百家齊鳴的時代,多少智謀志士向秦王獻策統略方針,治國良策,如果不是一位讀過諸家學說,又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的人物,能力排眾議又擊垮六國嗎?

一個勤奮好學的,嗜書如命的人對書籍會不會捨得燒掉呢?一個禮賢下士招攬人才的君主會不會濫殺呢?

一個不能兼容幷包的人物能不能做大做強呢?採眾家之長的霸主也不捨得燒掉自己不認可的書籍吧。

野史不一定不真實,傳聞坑殺的是反對他統治的仕子包含儒生,燒的也是反對言論,城門失火吧。

皇宮應該保存完整全面典籍吧,後來被不愛讀書只愛揮槍的人佔領之後給燒了。

中國古代戰爭,謀士重臣多是文化的傳播者,大多都是忠貞不二的,又有幾個不是被殺後代流放的呢;戰後逃跑者和戰勝者有幾個不是用火來洗刷城池呢?那麼文人志士和典籍的下場可想而知了。


曲阜景川


秦始皇所焚之書乃六國貴族,方士,孔儒術士等妄圖興滅國舉逸人之書,非民間百姓之書!

記載著夏商周春秋戰國的竹簡書帛完好無缺地藏於民間,藏於秦王朝圖書館因而今日的華夏兒女才能如此瞭解先秦的歷史也因而司太公司馬遷才能鑄寫曠古鑠今的 史記!

焚書坑儒是中國史上最大的謊言,是儒家術士汙衊妖魔秦始皇的得意傑作。但是: 秦始皇留下的制度卻完好地承傳至今,留下了戳破謊言的伏筆!百無一用是儒生!毛主席說得好,孔子只會講空話!


shanghaitong


秦始皇不把裝逼,無用,騙子專用的《易經》,燒燬,是始皇一身最大的失敗!千百年來中國人在易經上浪費了多少寶貴的時間啊!


13974881682


古往今來,非同凡響的人。做事之前,都是經過精密設計周密慎重思考前困後果!!!才能做出奇思炒想的決(絕)策!!!備份肯定有!!!在哪存儲空間才是問題所在位置???


覽視聞


君是君來臣是臣。歷史的天空永放光芒萬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