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一生能有這樣一點奢侈的愛好,是難得的幸事。

你有過被“美哭”的感受嗎?

有一個人的微博底下,無數網友天天喊著自己被“美哭”:

“你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美到讓我驕傲了!”

“啊啊啊,這是我的故鄉!怎麼可以這麼美!”

“這大概是把祖國拍得最好看的攝影師了!”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15年間,他完成環球旅行,拍下無數煙火人間的美景,出版的攝影教程一路暢銷,讓人想去他鏡頭裡的每個地方旅行。

同時,他也是一位作家,寫下的文字飽蘸深情,極富哲思。他在行攝之際關切文化來處,呈現不一樣的“二十四節氣”,詩情畫意到讓人不覺吟誦起穿越千年的詩詞。

他就是知名人文地理攝影師、作家陳帆。Getty Images簽約攝影師,網易年度最佳風光攝影師,三星、魅族攝影大賽評委,攝影講座客戶包括奔馳、哇哈哈、中國銀行等。作為暢銷書作家,出版多本人文地理及攝影類書籍,最新力作《人間時節》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熱銷中。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想知道他有著怎樣的經歷嗎?世界華人週刊特別採訪,為您呈現陳帆行攝背後的故事。

15年環球旅行,最愛還是中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提及人文地理攝影師這個職業,不知道有沒有人像我一樣羨慕地想:工作就是浪!一路旅行拍攝,吃吃喝喝,飽覽世間絕景,順路就能把錢賺了,簡直不要太爽!

如大多數人所見,作品能把人“美哭”的陳帆,生活即是如此。現在定居杭州的他,每年都會有很多時候在拍攝的路上。

15年裡,陳帆作為環球旅行攝影師遊歷了30多個國家。不過,海外遊歷拍攝多年以後,他最終還是選擇讓鏡頭回歸祖國的山山水水,“走過一圈才發現,最愛的,最有共鳴的依然還是祖國的山河風景。”陳帆說,“這裡的風土人情,才會有發自內心的觸動,因為它背後承載著我們悠遠的文化與歷史的印記。”

欣賞他鏡下的世界,總讓人心馳神往。

是清晨的廣西陽朔,起伏的山尖在縹緲的雲霧中若影若現。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是晨輝裡的新疆白樺林,圖瓦人的小木屋升起了裊裊炊煙。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是雨聲裡的浙江靈隱寺,簷下的僧人合掌低語,抬眼是蔥鬱的青山。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是風煙中的甘肅敦煌,一支駝隊途徑蒼茫戈壁後留下的一夢大唐。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他呈現出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而對於中國,則有著區別於一般人文地理攝影的別樣韻味。有媒體評論:“這大概是把祖國拍攝得最好看的攝影師了。”所言並不誇張。

對於觀者而言,陳帆的鏡頭總能投注到除卻普通風光完美構圖外的地方,展現別樣的韻味。譬如江西苗寨的女紅,湘西鳳凰的花燈,浙江杭州的龍井新茶……

在陳帆這裡,文化的歸來不止於一個符號,也不止於一箇中國化的元素,而是關於一座城的歷史,一個人的故事。讓人除了美和絕美的感嘆,還有著詩情畫意的體味和帶著溫度的感動。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這或許與陳帆的性格和教育經歷有關。本科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系,碩士畢業後他居然成為了攝影師,一步一步走上專業攝影的道路。如此跨度之大的“改行”經歷,每當提起,不僅普通人感到意外,連陳帆自己的大學同窗也覺得不可思議。

陳帆說自己走上專業攝影的道路也是意外。因為工作關係接觸到攝影,他發現攝影是非常順手的表達工具,而自己的確有所擅長,漸漸地便堅持下來,而這一堅持,不知不覺就有了十多年。

為拍一張美圖,

千里奔波,只睡3小時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有詩云:“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世間絕景,風光旖旎之處,往往也在常人難以到達之處。對於人文地理攝影師而言,想要展現出世界的別樣之美,所付出的辛勞遠遠不止長途跋涉,登上險峰這麼簡單。

即便是對於“攝影是非常順手的表達”的陳帆,除了技術的考驗,也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與我聊天的時候,他說自己最近剛從山西回來,又去拍攝北京故宮。在我羨慕不已的時候,他說自己最近只睡三個小時,而拍攝是“帶著任務帶著壓力去的”。

▼ 故宮(請橫屏觀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行攝之路上記憶猶新的一次,是陳帆去色達拍攝。在色達,他遭遇了未曾預計的高反,痛苦到一夜無眠。可身體如此難受的情況下,他一見窗外的天空開始泛白,一骨碌就爬起來了。他穿戴整齊,扛著三腳架穿過雪地來到山頂,靜候日出的到來。

陳帆描繪當時的場景:第一縷陽光穿透山脊的雪層,灑落在佛學院的山頂。瞬間有一種光明初降的錯覺。大大小小的經殿彷彿剎那間從深夜中被喚醒,金光熠熠,晨霧、煙雲交織在一起,在佛學院的上空緩緩地流動,雲蒸霞蔚,虛無縹緲。

山頭的經幡,在風中上下飛舞,呼呼作響。

偌大的山谷,只有他自己一人。

陳帆說,這種體會,他永生難忘。此時此刻,他幾乎忘卻了自己前後一週飽受高原反應的折磨,忘卻了旅途中獨自一人的孤寂,忘卻了不久前才在深夜暗下的不再這般苦楚出行的決心。

▼雲南梅里、西藏納木錯、珠峰、甘肅甘南等地(請橫屏觀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而這樣跋涉千里,起早貪黑的生活幾乎是陳帆的常態。為了捕捉完美的光線,呈現更好的效果,陳帆常常三更半夜起床,睡眼惺忪地抹黑到達拍攝地,守著三腳架等光線。

為了拍攝臺灣黎明日出,陳帆三更起床,爬上山等候日出前後半小時,拍攝完畢收拾器材,發現才六點半而已,普通遊客可能還在睡夢之中。

為了拍攝光影流連的街道,陳帆冒著大雨鑽進人潮洶湧的巷子,三腳架沒法展開,為了讓器材不被淋溼,將傘掛在脖子上,僅是匆忙拍了兩三張,渾身上下就已溼透。

為了呈現幽藍靜謐的夜景,陳帆查閱資料發現合適的機位在陡坡的石塊上,只有3個,於是他還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就揹著器材登山,大汗淋漓地到達拍攝地,烈日曝曬四個多小時直到日暮,就為一張臺北101大樓的夜景。

為了拍出朝霞和海浪的相依相伴,陳帆打著手電筒抹黑到達海邊,偌大的海域僅他一人,耳畔是一陣一陣的水浪聲。

饒是如此,陳帆為爭著“天時地利”而付出的艱辛,都在美被捕捉的一瞬變得值得。

▼ 臺灣阿里山、南投、花蓮、墾丁、野柳、九份、101、西門町、基隆(請橫屏觀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陳帆笑稱自己這樣起早貪黑是“人文風光狗”。因為相較於商業攝影,人文攝影投入的時間金錢很大,而物質回報率卻很低,陳帆也常常建議以攝影為收入的攝影師,儘量選擇人像、靜物、環境等商業攝影的方向。他能在人文攝影上堅持下來,最重要的是非功利的純粹的喜愛。

但同時他說:“我還是覺得幸運,通過這樣漫長的旅行去認識未知的世界。對於攝影而言,鏡頭對著的雖然是外面的世界,拍下的卻是自己的內心。人生是一個與世界交流並與之感應的過程,我認為,一個真正的攝影師不會只專注拍攝,他更關心如何與這個世界進行對話,而攝影就是他的表達方式,旅行則為他提供了歷練人生的廣闊舞臺。”

對陳帆而言,這是一場和自然,也是和山川湖海、日月星辰的對話,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它寧靜、純粹、簡單、也更直接。儘管喜歡它需要起早貪黑,舟車勞頓,風餐露宿,他卻甘之如飴。一生能有這樣一點奢侈的愛好,是難得的幸事。

▼廣西桂林、青海青海湖、內蒙額濟納、青海祁連、雲南瀘沽湖、四川稻城、西藏珠峰、臺灣基隆、雲南洱海(請橫屏觀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詩情畫意,不一樣的“二十四節氣”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許多人常說,陳帆鏡下的人文風景有著不一樣的感覺。具體哪兒不一樣,若要細講恐怕很多,而“詩情畫意”卻是不可忽視的關鍵。

這或許與陳帆同時是一名作家的身份有關。出版了多本攝影教程和散文隨筆集的他,還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節氣”為切入口,細數了中華文化脈絡和蘊含的天人之道,出版了攝影文集《人間時節》。

讀陳帆的圖文,你會感受到一種油然而生的詩情畫意。

立春時節,他會想起白居易的“白日斜漸長,碧雲低欲垂”。攝影是畫,文是詩,他信手拈來的詩詞,搭配如畫的攝影作品,讓人油然而生忘我的情思。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見了那三月三的暮春出遊,他又娓娓道來《鄭風》裡描繪的場景:青年男女相約河邊出遊,以傳愛慕之情。

時而,他又則提及某株山草在《本草綱目》裡記載的妙用。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見了盛放的桃花,他講述桃花潭李白和汪倫的友情,桃花塢唐伯虎的寂寞。

便是那飄揚的裙裾,他也會聯想到趙飛燕的留仙裙,白居易《琵琶行》裡流落的江湖歌女……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而這樣獨特的美,是陳帆以“二十四節氣”的切口,從不一樣的視角深入呈現的。

我們都知道,作為古代訂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是農耕文明的產物,直至今天也與我們的生活有著緊密聯繫。許許多多的攝影師在拍攝節氣之時,通常會從物候和植被等方向去展現。

陳帆認為這樣的拍攝很正確,卻略顯單一。他覺得,節氣是一個切入口,節氣中的自然風物背後,藏著全方位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天地自然的法則背後,是中國古人思考人與自然的智慧結晶,蘊含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

在他看來,“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這是從《詩經》中翩躚走來的節氣。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這是唐詩中生動形象的節氣。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這是宋詞中清新婉約的節氣。

無數古人都曾用凝練的詩歌,對節氣進行了透徹表達,所以,陳帆結合這些明顯有中國意象的畫面,傳達詩詞意境,來喚起讀者心裡的那種家國情懷,那種情感的共鳴。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也正因如此,這些人文超越了簡單的景象,而有了文化的表達。江蘇無錫的爛漫櫻花,浙江杭州的龍井新茶,甘肅敦煌的曉月殘星,湖南衡山的金色稻田……一張照片,藏著所遇之人的僕僕風塵,藏著朝堂江湖的百年風雲,藏著一方水土的悠悠故事。

曾問陳帆,大量圖文筆墨描繪的這些中國文化,是否正在遺落,而中國文脈又是否在“冷門”?他堅定否定,認為這是我們因不自信,而將落後歸結於文化的錯覺,“與其他外來文化和宗教相比,中華傳統文化提供的生活規範、德行價值及文化歸屬感,發揮著其他文化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隨著“國學熱”、“傳統文化熱”的興起,說明我們正走向偉大的復興征程,而文化則是復興的核心,他非常樂意看到這樣的文化迴歸。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而他在這樣的思考中寫下的文字,並非枯燥的說教,相反,既有兼具哲思的文化散文,也不乏扣人心絃的情詩。

“每次遇到好的風景,總會單純地想起你,聽人說,把一個人藏在心裡,藏久了,就會跟在身邊一樣了。七月十八,我在武當。”

“儘管下著雨,依然無法掩藏它滴落的一滴淚。情之所起,一往而深,可惜到後來,很多時候往往會由深轉淺,相忘於江湖。”

“我等本是看客,你卻入了迷,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淚。”

“思念如馬,自別離,未停蹄。”

每每讀之,總讓人心神激盪;掩卷深思,心中又恰似故人來訪。誰說這眼前景,沒有住著一個心上人呢?

▼ 新疆伊寧、吉林霧凇島、新疆天山、新疆禾木、浙江杭州西湖、內蒙阿拉善、新疆白哈巴、江蘇震澤、山東榮成(請橫屏觀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行攝之外,有一種靜的生活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行攝之外,陳帆自稱是一個日常宅。攝影對他來講是一個切入口,並不是他生活的全部,在不拍攝和不講座不授課的情況下,他會在家看書,修照片或者看美劇。他也能對人們熱議發表評論,知道發生了哪些大事,卻很少去關注那些不必要的信息。

越劇《班昭》中有一段唱詞:“最難耐的是寂寞,最難拋的是榮華,從來學問欺富貴,真文章在孤燈下”,實在一點不錯,對於像陳帆這樣的天賦型選手,想要做好一件事,也離不開如琢如磨的努力。在撰寫《人間時節》這本書的時候,陳帆為挑選照片、查閱資料、撰寫文章等,有過半個月沒有下樓的經歷。

這讓人在欣賞他作品的同時,不禁反思,我們大多在喧囂中刷著不必要的流量,在信息的轟炸聲中,再也耐不住氣,再也沉不下心,我們的生活,又剩什麼呢?

其實,不管是出遊打卡,還是日常宅,無論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陳帆希望,“找到與自己契合的路線,帶著期望,隨行隨走,去閱讀這個世界,用心感受,從而獲得安慰與力量。”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美哉,我大中國!他環球旅行15年,拍下的風景美哭千萬網友

不禁感喟,於華夏綿延江山中拍攝下旖旎風景,於中國浩蕩文化中記錄下時代璀璨,陳帆這樣的人生太有價值,這樣的生活太有魅力,這樣的堅持也太需要一股韌勁。

而此刻的陳帆,又在路上了吧,他書中所言的一段話,幾欲讓人熱淚:

“在那些山野裡,人跡罕至的地方,往往有真正古典意義上的中國。經過百年現代化大潮盪滌之後,在這些短暫安寧的角落,一些文明的碎片依稀可尋,能去發現並領悟,其實是一種榮幸。”

◇ 圖片來源 微博/公眾號:@陳帆fotoch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