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有可能在美國的領導下建立一個“亞太北約”組織嗎?你怎麼看?

軍事小科普


美國處心積慮要在中東建立類似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小北約”,然而由於美國的中東阿拉伯盟友內部紛爭難以彌合,只好放棄。那麼,美國會將日韓、澳大利亞等拉到一起,組建一個“亞太北約”組織嗎?

我們看到,澳大利亞是美國領導的“五眼聯盟”國家之一,凡事對美國言聽計從,馬首是瞻,極力維護美國的權威,只要美國在亞太軍演,都會積極參與其中,一副為虎作倀的嘴臉躍然紙上。

日本相比於澳大利亞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遏制東方大國的崛起,不斷與美國狼狽為奸,不時充當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的急先鋒,又與俄羅斯存在領土爭議,故而耿耿於懷,內心一直不滿。

韓國雖然多次抗議要求美軍撤出,然而有心無力,只能聽從美國的擺佈,部署薩達就是最明顯的例證,韓國民眾曾不斷走上街頭遊行示威,譴責美國將破壞韓國國家安全,然而美國充耳不聞,韓國當局只好照辦。

鑑於此,美國組建“亞太北約”的機制是成熟的,目標是明確的,很可能鋌而走險,孤注一擲要將該反動組織建立起來,但是礙於中俄的堅決反對,以及這些國家基於發展對華關係的重要性,又不便去積極配合美國,如此一來,“亞太北約”暫時只能束之高閣,待日後再做定奪。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這個問題初聽起來很滑稽,但是仔細一想,其實建立亞太北約已經初具條件和初具雛形。

現在存在兩個外部條件促進亞太北約的形成,一個是歐洲軍的建立,一個是亞太地區北約對手越來越強大。首先,馬克龍日前提出要建立歐洲軍,實際上就是北約解體的一個先兆。在美國全球戰略變化之下,歐洲希望脫離美國求生存,求壯大。於是,沒有了歐洲的北約,剛好就構成了“亞太北約”。其次,北約的對手越來越強大,北約因為對抗俄羅斯而生,之後消沉了一段時間,現在又開始有了發揮的舞臺。

“亞太北約”確實已經具備雛形,也就是日本建議的菱形安全計劃,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印太戰略。“亞太北約”可能是由日本、印度、美國、澳大利亞構成,其目標指向性不言而明。但韓國在亞太北約中的發揮的空間不大,畢竟韓國在半島還是有本國的核心利益需求,很難拋棄本國安全去參與亞太北約。


小溪解局



北約是美國稱霸天下的一大工具,美國人做夢都想把這個工具放大,把全世界都握在手裡,幾十年來從未停止東擴,不斷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讓俄羅斯寸步難行。與此同時,美國及其走卒時不時地炒作亞太版北約,幾十年過去了,影子也沒見著。這是因為巔峰期的美國覺得沒必要搞,而現在想搞卻搞不起來。



1、克林頓、小布什時期的美國,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美國,也是人類最強大的國家,天下無敵,沒有哪一個國家敢在軍事上挑戰美國,誰願意找死呢?在亞太更是如此。那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龍國的軍事力量還很弱小,只能固守在陸地上做被功式防禦,海空軍的力量甚至都不如日本,根本無力衝破美國人搞的第一島鏈的封鎖。所以,美國人認為根本沒必要勞民傷財,搞什麼亞洲版北約。


另外,在外期間發生了二件大事,使美國人掉轉槍口,不再瞄準龍國,一件是龍國加入世貿組織,企圖用世貿組織的規格優勢困住龍國,讓龍國給美國打工,相當於在海外控了一個金礦,只是沒想到自己失算了,龍國竟然在重重束縛中逆天了;另一件是美國發生了911事件,隨後相繼打響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牢牢吸引了美國的注意力,無暇他顧。



2、奧巴馬、特朗普時期的美國已從巔峰期滑落,開啟了緩慢的不可逆轉的衰落進程,雖然依舊一枝獨秀,一手遮天,為所欲為的時代卻悄然逝去,美國想拉攏日本、朝國、澳大利亞等盟友兼販夫走卒搞亞太版北約,卻力不從心,搞不起來。這是因為美國的亞太假想敵早已逆天了,從山雞蛻變成了鳳凰。

首先,龍國從2009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步快走,把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甩得遠遠的,望塵莫及,並且逐年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早已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的經濟都離不開龍國,公開與龍國為敵,他們都無法承受這樣的代價。剛剛閉幕的進口博覽會就是最好的註腳。


其次,這十年來,龍圓在軍事上一日千里,真正地脫胎換骨了,不僅是世界最強陸,也進階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海軍、世界第二大空軍,與俄軍相比,也就是在核武器、戰略轟炸機、戰爭經驗、血性與硬氣等方面有較大差距而已,已衝出美國的第一島鏈,正衝擊第二島鏈,假以時日,也照樣廢掉第二島鏈。所以,美國現在搞什麼亞太版北約,對付不了越來越強大的龍國,既沒意義,更是搞不起來。


奧巴馬對此心知肚明,但又不甘心,搞了個亞太再平衡戰略,然而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被特朗普廢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亞太戰略,依舊逃不掉失敗的宿命!


飛狼


目前可以抗衡美國全球霸權的只有中俄兩個大國,在歐洲美國通過北約來遏制俄羅斯,那麼在特朗普政府推出“印太戰略”的背景下,美國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個“亞太北約”組織呢?我認為,從目前的國際形勢來看,美國正式在亞洲組建一個類似北約的組織既無可能、也無必要。


北約是冷戰的產物,亞太地區的形勢完全不同。北約是冷戰時期美國為了抵禦前蘇聯對歐洲盟國威脅的產物,對應的是一個華約組織,現在成為了遏制俄羅斯的工具。但是亞太地區的形勢完全不同:中國在冷戰時期就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這點對新中國打開外交局面和改善地緣政治環境非常重要!近年來又提出了“和平崛起”的主張,現在“一帶一路”戰略又可以讓跟著的中小國家有肉吃,相對於“俄羅斯威脅論”,“中國威脅論”對於美國和日本這樣的國家可能存在,但對於中小國家來說則沒有什麼市場。中國又沒有組建任何軍事集團去威脅或者對抗美國,美國組建亞太版的北約又師出何名呢?退一萬步說,美國如果僅拉攏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組建了一個亞太版的北約,但吸引不了其他中小國家的加入,也遏制不了東方大國。



美國和這三個國家已經有了軍事條約或協議,沒有必要再公開結盟,而且這三個國家利益訴求也各不相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自冷戰以來就是美國“島鏈”戰略的重要節點,幕後在美國的主導下已經有了合作,現在仍然是遏制東方大國的力量,何必非要圖個虛名呢?但是這三個國家利益訴求各不相同,美國想捏在一起也很困難:最薄弱的一環是韓國,這個國家最大的威脅是半島國家,而且和日本既有歷史恩怨也有現實的領土衝突;澳大利亞一直搖擺不定,既想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高鐵,又想獲得美國的軍事外交支持;日本想遏制東方大國但現在不得不承認實力已經不濟了,而且他又想在中美兩個國家之間搞投機,希望通過對抗中國讓美國主子放鬆套在脖子上的鎖鏈但又不想做炮灰,又想通過東北亞的經濟合作來進入中國的大市場。就是從美國來看,他的戰略重點仍然在歐洲,在和俄羅斯對抗升級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升級亞太局勢。



美國的國防部長剛剛公開聲明無意遏制中國(當然就當他放屁),但目前既無可能、也無必要組建一個亞太版的北約。但是美國遏制我國的戰略不會改變,把自己做強才是硬道理。


雲霄飛翼


美國想在亞洲建類似北約的軍事組織,這種可能性一直存在,也是美國夢寐以求的戰略需求。但美國不是萬能的,是做不到心想事成的。美國要建亞洲北約並非易事,首先亞洲的情況不同於歐洲,美國建亞洲北約的對手鎖定是中國。先不說中國有獨特的條件,中國完全有能力抵消並拆除任何軍事圍堵。就韓國與日本有島嶼爭端,互不信任在所難免。日本與俄羅斯有島嶼爭端,這就將俄羅斯牽扯進亞洲戰略博弈。俄印是傳統盟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亞洲戰略博弈中避不開印度的摻和。俄印的關係抵消了部分美國的政治影響,何況印度是個崛起中的大國,不會輕易被美國利用。澳大利亞是美國的鐵粉力量有限,是個大島國很容易遭戰略武器攻擊,沒有多少資格參與核大國的博弈之中,充其量是個敲邊鼓助威的小傢伙。我們沒有理由,為美國企圖建亞洲小北約而擔心。


鑼鍋10


美國是世界最大軍事安全組織北約的盟主,但是美國並不滿足。在亞太地區,那裡分佈著美國的四個重要盟友——日本 ,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而美國的國家戰略體現出是有建立“亞太版北約”這個傾向的。

在2011到2013年亞太再平衡戰略甚囂塵上時,筆者在一本知名軍事雜上看到過“亞太版北約”或者“美日韓三國演義”的說法。然而現在還是沒有進展,究其原因,還是美國的這些盟友間心懷鬼胎、且之間糾葛不斷,很難形成統一的軍事安全組織。


美國在亞太安全領域曾經一度想要把印度拉進來,但是印度是一個國家戰略清晰、且有獨立大國夢想的國家,在“向西”還是“向東”問題上印度一直態度模糊,所以印度左右逢源,卻對於美國、俄羅斯的拉攏都有所保留,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印度就是不結盟運動的主要發起國。日本的“民主安全菱形”等戰略一直無所進展與印度對成為美國安全戰略的棋子懷有芥蒂有很大關係。


而日韓雖然都是美國的重要盟友,但是在獨島主權爭議問題上一直糾葛不斷,甚至有上升為軍事衝突的危險。這兩國之間的衝突和糾葛就讓日韓無法竭力為美國的亞太安全戰略服務,很難形成一股合力,而是專注於自身國家安全的領域。

而另一大主要原因就是“亞太版北約”的對敵問題,北約的存在目的和意義就在於遏制和應對當時的蘇聯,而現在則是遏制俄羅斯。那麼亞太版北約如果用來遏制俄羅斯則很難成效,因為俄羅斯的發展重心在歐洲而不在遠東,圍堵住符拉迪沃斯託克幾乎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雖然美國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但是除了美日之外其他的亞太國家對中國是沒有很大敵意的,反而是很依賴中國的經濟發展帶動作用。所以,亞太版北約無法針對要敵,也是多年來無法組建起來的重要原因。



西涼宣撫使


美國在1949年4月份聯合英國、法國等國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其目的是為了對抗俄羅斯,現如今美國有兩個對抗的核心就是俄羅斯與中國,美國要在亞太地區成立性質類似北約的組織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目前美國的很多盟友都離美國漸行漸遠,很多國家也不甘願一直做美國的狗腿,跑前跑後的,然而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反而招惹來更多的麻煩。反觀現在的北約,其作用越來越小,自己最近法國總統提出了“歐洲軍”的想法,事實上也是為了弱化北約的軍事存在或者說弱化美國軍事在歐洲的存在。這說明了,美國利益突出的做法已經另很多的盟友厭倦及反感。

如果說,美國真的在亞太地區聯合其他國家成立類似北約的組織,那麼,地區的關係就會變得惡化,也有可能存在摩擦。我相信亞太地區的國家也不希望看到曾經的冷戰時代出現在亞太地區吧。



歷史告訴我們,美國出現在任何地方都不會有什麼好事發生。美國想成立什麼組織就成立什麼組織,那是不可能的,這或許只是美國人的一廂情願罷了!況且北約的成立加劇了核危機,世界再也經不起核爆發了!


貳哈哈哈哈士奇


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時期建立亞太再平衡,想建立東北亞小北約即日本、韓國、美國。當時美國做了大量工作,沒有成功,原因是曰本和韓國曆史慰安婦問題以及日本和韓國爭議島嶼竹島。使兩國關係不太融洽。

建立以美國為首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現在板的亞太小北約也不太可能,

理由是相隔7年日本首相安倍於本月25一27日訪華,安倍訪華的主要目的改善兩的政治關係和經濟關係,以及軍事關係。尤其是經濟關係更為重要,幾年來日本投靠美國一無所獲,被中國的一帶一路、亞開發銀行邊緣化,想搭乘中國的經濟高速列車,所以這是安倍主要之行。

韓國因為美國部署薩德使兩國關係降到冰點,文在寅任韓國總統後,中韓關係升溫,韓朝簽定停戰協議,南北走向和平,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入尾聲。

澳大利亞上任總理反華猖狂,現仼總理有意修復中澳關係。

綜上所述,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不能刺激中國,也不可能上美國的戰車,他們也不想作大國竟爭的犧牲品,所以說亞太小北約純粹杜撰的結果。


張書明8023


在奧巴馬執政時期,重返亞太以朝鮮威脅為由,撮合韓國日本兩國組成聯盟建立亞洲版美日韓小北約。但是,日本不承認二戰侵略史,韓國二戰慰安婦問題,日韓獨島爭端,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處動了韓國人敏感的神經。美國從中調停,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在美國的壓力下己經解決,慰安婦問題也己落實,獨島問題沒有解決,亞洲版小北約被擱置。

特朗普執政以來,在美國住韓國日本的軍費分擔問題上,對韓日兩國施加很大的壓力,要求韓日兩國全額承擔美國住軍費用,相關的問題還在談判當中。

特朗普在中東地區己經建立起了,以沙特為首多國包括土耳其以色列在內的中東版小北約框架。說明,美國在世界熱點地區不想過多的軍事投入,交由這些野心勃勃小兄弟們壓制伊朗敘利亞等國,美國在背後狐假虎威作後盾。

在亞太將同樣如此,將韓日澳印聯合起來,組成亞洲版的小北約。但美國的如意算盤無法實現,首先,日本和印度雖然有野心爭取在亞太的話語權,但是日印兩國與周邊國家存在著領土糾紛,其它國家不會與之趟這些渾水。更重要的原因,亞太大國的軍事力量己經完全碾壓,這些國家包括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沒有任何國家敢碰觸亞太大國真正的底線。

謝謝各位




快樂老張


這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要定義北約,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這種軍事集團組織在亞太地區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性。至少對於日本和韓國來說,建立軍事集團並不是其主要關切。

對日本來說,軍事集團組織不僅不能解決日本的安全問題,還會傷及日本的經濟利益,無疑是不會同意的。首先是來自東北亞的核威脅問題,美國一直沒有認真考慮日本的關切,即使建立軍事同盟也無法減輕來自日本北邊的威脅。其次日本政府債務已超過1000萬億,明年要把消費稅從8%提升到10%必然抑制內需,還在外貿領域受到美國的打擊。對現階段的日本來說,與東亞國家發展友好的外貿關係對日本經濟無比重要,斷然不會加入這樣一個軍事集團,惡化與其最大鄰國的關係。這一點從近日安倍的訪問就能看出來。

對韓國來說,軍事集團組織會惡化與北韓關係,還會讓其鄰國感到不滿。第一,韓國在左派政府的領導下,一直避免刺激其“同一民族”的國家,根本不會同意在去核化談判的時候建立這樣一個軍事集團,這無疑是在毀掉文在寅政府最耀眼的政績。第二,韓國國內目前貧富差距不斷加大,大學生失業率逐年攀升,人均工資漲幅過小,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國內社會問題極其嚴重,已成為影響文在寅政府支持率的主要因素,如果在這時加入這麼一個意圖極其明顯的軍事集團組織,好不容易改善的韓國與最大鄰國的關係只會進一步惡化,對韓國經濟的打擊是巨大的,從薩德事件後的影響就能看出。

總的來說至少日、韓不會加入這種性質的軍事集團組織,因為他們關切的安全並不能通過該組織得到保障,而且這種組織還會損害他們與重要鄰國的關係,並進一步損害其經濟利益。而且東北亞目前正在推進自由貿易區的合作,會推進到何種程度尚無法定論,但是日、韓至少不會放棄目前急需的經濟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