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東方,落於西方”,事實真的如此簡單麼?

(為什麼一年中的日出方位是不斷改變的?)

原因是地球自轉軸相對於軌道面的傾斜。大家都知道,地球自轉軸相對所有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傾斜23.5度。所以,地球的軌道有時北極向太陽傾斜,有時傾斜遠離太陽。前一種情況中,太陽在赤道的北方,後一種情況則太陽在赤道的南方。


“日出東方,落於西方”,事實真的如此簡單麼?


如果太陽在赤道的正上方(對應晝夜平分點),太陽就會從正東方升起。當太陽在赤道以北,它將從正東以北方向升起。而當太陽處於赤道以南,它將於正東以南方向升起。當地球繞太陽旋轉,太陽似乎是以一個週期從赤道經過赤道以北又回到赤道,然後經過赤道以南再回到赤道(地球四季的週期)。


“日出東方,落於西方”,事實真的如此簡單麼?


因此太陽似乎從赤道到赤道以北的一個週期,然後又回到赤道,然後又回到赤道以南,然後又回到赤道(這標誌著地球上季節的週期)。因此,日出的方位角從東方向東北方緩慢變化,後又回到東方,再到東北方,之後又回到東方。


“日出東方,落於西方”,事實真的如此簡單麼?


從1994年克萊門特航天器拍攝的月球探測圖片裡能很好的觀察到黃道平面。克萊門特拍攝的圖片中(從右至左),月球被地球反射光照亮,太陽從月球較暗的一側升起,然後依次是土星,火星和水星(左下角三個小點)。

謝謝你回答我之前關於方位角的問題,我在好奇是否日出方位角於一年之中變化的速率是否不變?


“日出東方,落於西方”,事實真的如此簡單麼?


不,方位角改變的速率並不是一樣的。如果地球的軌道正好是圓形,那麼方位角的改變將會是正弦曲線。夏至或冬至時將會變化的最慢(這時日出朝最北或最南),晝夜平分點變化最快(日出在正東方)。


“日出東方,落於西方”,事實真的如此簡單麼?


黃道和赤道的關係:赤道是垂直地球自轉軸的平面,與軌道平面(黃道)的夾角是軌道傾角,也就是黃赤交角。

在春分時從太陽看到的地球轉軸傾角(或傾角)和它相對於自轉軸和軌道平面

然而,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並不是一個標準的圓形。軌跡略微橢圓,近日點(地球離太陽最近)發生在冬至左右(一月)。所以日出位置的變化並不是標準的正弦曲線,冬至比夏至會變化更快,只是變化並不明顯。

相關知識

分點:是想像中天球赤道在天球上的位置,是每年太陽穿過天球赤道和黃道在天球上交點的天文事件,這造成地球上各地的白天和夜晚幾乎等長。只有在分點的瞬間,地球上的日夜分界線才會垂直於赤道。其結果是地球的南北兩半球得到相同的照明。 換言之,分點是日下點正好落在赤道上的唯一時刻,意味著在赤道上會看見太陽位在頭頂正上方。


“日出東方,落於西方”,事實真的如此簡單麼?


地球在軌道上繞著太陽,造成太陽在天球上沿著與赤道(藍色)傾斜的黃道(紅色)上移動位置。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6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90°時開始。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反。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晝最短之日,北半球冬至一般都在西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華夏曆法用冬至所在月來定義十一月。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