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鐵路,百年密事

京奉鐵路遺址

一段鐵路,百年密事

又是一年一度花開踏青時,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賞花的人流穿梭如織。公園南側欄杆圍起的兩小段鐵軌和旁邊紅色鐵皮頂略帶西洋味的信號所引得不少遊人駐足。這就是近代中國第一條幹線鐵路——京奉鐵路遺址。枝頭春意盎然的花朵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更加映襯出鐵軌的沉寂與斑駁,彷彿默默訴說著歷經的種種磨難和見證的風雨歷程。

一段鐵路,百年密事

京奉鐵路全長840公里,建設歷程長達31年之久(1881-1912年)。從清帝國首都北京修築至陪都盛京。(圖為信號所原貌)

艱難發端:從“馬拉火車”到“天象示警”

京奉鐵路始自1881年興建的唐山——胥各莊段鐵路(唐胥鐵路),該條鐵路也是中國鐵路真正的起點。該條鐵路由英國工程師金達設計,他利用礦廠的舊鍋爐改建為蒸汽機車頭,命名為中國火箭號。機車行駛後,晚清言官接連上書彈劾,稱“機車直駛,震動東陵,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清廷下令禁止使用機車,一度改用騾馬拖拽。後經李鴻章斡旋,獲准正常行駛。

1889年1月16日,紫禁城的太和門失火,燒燬了兩座城門和幾個倉庫,頑固派立刻以“天象示警”要求停止鐵路修建。鐵路機車震動地脈、破壞風水,修築鐵路耗資巨大,陸運導致漕運工人失業等成為停修原因。於是在大火兩日後,慈禧太后下令停工。最終還是李鴻章以鐵路可運輸開平煤礦獲得收益的理由使得鐵路再次開工。

列強紛爭:從“強行入京”到“南滿交匯”

修築鐵路帶來的經濟利益和戰略先機就是一塊肥肉,以英俄日為首的列強們像惡犬一樣狠狠咬住不鬆口,京奉鐵路就在各種力量的牽拉制衡下艱難分段延展。

清政府出於皇城政治性和安全保密的考慮,嚴禁鐵路進入京城。甲午中日海戰後,清政府出於國防考慮,將鐵路建到豐臺、馬家堡,距離北京外城城牆不足2公里,但依然不允許修進北京城。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英軍趁機將鐵路延伸至北京使館區,另修支線通往通州。強行將鐵路端點移到了北京城的正門——正陽門,也就是後來發生過許多保密故事的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

1907年8月,京奉鐵路正式得名。但此時鐵路東段只抵奉天郊區,離奉天城還有近4公里,要繼續前行就必須與日本臭名昭著的南滿鐵路交匯。為此,清政府與日本展開了長期談判,最終日本以得到本應歸還中國的大石橋——營口支線的所有權作為交換條件,同意將“南滿鐵路抬高,在它與京奉鐵路相交處架設立體交叉橋”,使得南滿鐵路由橋上跨越,京奉鐵路延長線由橋下通過,交匯處即為“三洞橋”,也就是“皇姑屯事件”的發生地。

1921年1月1日,京奉鐵路自北京正陽門站至奉天新站全線通車。而正在此日,中華民國在南京宣佈成立。鐵路開通之時,清朝滅亡之日。

保密見證:從“刺殺重臣”到“主席訪蘇”

京奉鐵路正陽門車站始建於1903年,由中央候車大廳、南北輔助用房、鐘樓四部分組成,建築面積約3500平方米。1906年正式啟用,從清末至新中國成立,一直是北京最大的車站。該車站由英國人修建,具有濃厚的英式維多利亞女王風格。

京奉鐵路正陽門車站

一段鐵路,百年密事

民國首任大總統孫中山北上,

中共領袖歡迎國母宋慶齡由滬來京……

走過百年的老車站歷經了半個世紀的風雨蹉跎,成為了保密最忠誠的見證人。

1.革命黨刺殺出洋“五大臣”

一段鐵路,百年密事

1905年9月24日,是載澤、紹英、端方等五大臣奉命出洋考察西方君主立憲自正陽門火車站出發之日。光復會成員吳樾認為清政府預備立憲騙局將阻礙革命,準備於正陽門火車站刺殺五大臣。吳樾混入月臺,一身僕役打扮,從容接近五大臣乘坐的車廂。當吳樾即將踏入車廂時,引起衛兵懷疑而被詢問。吳樾只好點燃炸彈導火線,準備投向五大臣。不巧就在這一瞬間,火車頭後退與車廂掛鉤,引起車廂劇烈震動,吳樾手中的炸彈被震落到車廂地板上,立即引起爆炸。車廂被炸燬,五大臣中只有載澤等人受輕傷,吳樾則當場死亡。當時五大臣出洋時,火車站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實行戒嚴,閒雜人等一概不能入內。“車站稽查嚴密,外人不得闌入”,卻未能抵擋住年輕革命黨人的滿腔愛國熱忱。國父孫中山專門撰寫祭文,有“爰有吳君,奮力一擲”。

2.毛主席首次出訪蘇聯

一段鐵路,百年密事

毛主席訪蘇離開前在正陽門火車站拍攝的照片

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七十誕辰,也正值開國大典後不久,毛主席決定借這個機會訪蘇。當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雖已解放,但戰爭尚未結束,敵情社情複雜。毛主席出訪的安全保密工作,成了重中之重。臨行前,斯大林電告:“保衛工作要做好,千萬不要大意。”

周恩來領導此項工作,在向公安部長羅瑞卿和鐵道部長滕代遠交待任務時,他說:“第一,要嚴格保密。鐵道部和公安部都要為專列設代號 ,公安部的代號為李德勝,鐵道部為9002。第二,為做到高度保密,各地黨政負責幹部,除非主席特別召見,不得進站迎送。從北京出發時,中央領導同志也不進站送行。”

在此期間,中央軍委發佈命令,全軍保持一級戰備,鐵路系統對全線職工實行了“大審查、大調整、大清理”。在出訪之前的具體準備階段,除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鐵道部公安局副局長馮紀和該局政治保衛處處長任遠等有限幾人外,甚至連承辦相關工作的人員都不知道是在為主席出訪做準備。

1949年12月6日,專列開上正陽門火車站站臺,毛主席在周恩來陪同、滕代遠導引下直接登車。當時站臺上沒有旅客,專列門口兩側由羅瑞卿、楊奇清、馮紀和任遠護衛,使別人無法看見主席登車。

毛主席回國的安排仍高度保密,不公開舉行任何歡迎儀式,從而使敵特難以掌握行動的具體時間和區段。化名的越南領導人胡志明與毛主席同車回國,但外界一直不知道這個情況。毛主席訪蘇的保密工作真正做到了嚴絲合縫、滴水不漏。

看這裡,手把手教你保密:

恰同學少年: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法蘭西歲月

千萬別這麼賣舊手機!你的重要信息和私密照片都會洩露……

揭秘:曾經隱藏在老北京胡同裡的特務機關

本期編輯:柴 靜參考文獻:《京奉鐵路之歷史地理研究》

5G時代如何應對網絡安全挑戰

一段鐵路,百年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