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2019年已快過去3個月,回顧2018年地球物理有哪些大事發生?此篇彙總了地球物理10大事件,您肯定有聽說過,讓我們共同再回顧一下2018年發生的大事吧。


1

“張衡一號”地震電磁衛星發射成功


我國地震立體觀測體系天基觀測平臺的首顆衛星“張衡一號”於2018年2月2日15點51分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張衡一號"電磁監測衛星是我國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劃首發星,也是我國地震立體觀測體系中第一個天基平臺的首顆衛星。“張衡一號”的成功發射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張衡一號”衛星每5天實現對地球同一地點的重訪,觀測區域可覆蓋地球南北緯65度內的區域,重點觀測區域覆蓋我國陸地全境和陸地周邊約1000千米區域以及全球兩個主要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

電磁監測衛星設計在軌運行5年。它的發射運行,將使我國首次具備全疆域和全球三維地球物理場模型獲取及其動態監測能力,為地震監測預測、地球物理與空間物理研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以及通信導航環境監測等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支撐。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張衡一號”來啦


2

嫦娥四號探測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探測器是由陸器與巡視器組成,巡視器命名為“玉兔二號”。作為世界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航天器,其主要任務是著陸月球表面,繼續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檔案資料。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玉兔二號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像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嫦娥四號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對玉兔二號巡視器成像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受到全球科學界的關注,成為2018年科學的熱門話題,當選為2018年度科技類十大流行語。

嫦娥四號技術特殊,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號成功發射,為嫦娥四號的著陸器和月球車提供地月中繼通信支持。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升空瞬間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隨後,月球車“玉兔二號”到達月面開始巡視探測。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完成兩器互拍,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此圖片為嫦娥四號著陸器拍攝的著陸點南側月球背面圖像,巡視器將朝此方向駛向月球表面。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嫦娥四號”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環拍全景圖(方位投影)

3

美國加州山火


2018年11月8日美國加州“坎普山火”爆發,加州拉響最高火災警報。18天后大火才得以控制。火災造成86名平民死亡、3名消防員受傷,燒燬了13972棟民房、528棟商用房以及4293棟其它建築,過火面積達153336公頃。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加州山火由來已久,每年發生大小山火上千起,但此次“坎普山火”造成的損失尤為嚴重。這場浩大的山火考驗了美國的應急和救援制度。應急預案年久失效。外媒認為,此次加州的應急撤離方案顯然是不合格的。美聯社報道稱加州政府給居民手機發送撤離警報時,距離山火到來已不足2小時,未給居民留下足夠的逃生時間。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4

2018年11月11日奇怪的地震波


2018年11月11日地球發生一起奇怪的地震,11月11日 9:30(世界時)一個神秘的幾乎單頻的地震波的隆隆聲在世界各地滾動。美國國家地質調查所記錄到一個不明震波,開始於馬約特島(Mayotte) 海岸約15英里處,馬約特島是一個夾在非洲和馬達加斯加北端之間的法屬島嶼。震波接著在非洲各地嗡嗡作響,贊比亞、肯亞和伊索比亞地震記錄器紛紛作動,然後震波穿越廣闊的海洋,在智利、新西蘭、加拿大,甚至距離夏威夷11,000英里之外都紀錄到。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這是一種非典型的極低頻信號:一種奇怪的、漫長的、平緩的振動,發出持續的嗡嗡聲,每隔17秒就會重複一次,總共持續了約20分鐘,但沒有通常地震活動應有的特徵――劇烈波動。由於頻率很低,這個信號沒有地震的P波和S波,多次環繞地球迴盪,就像在地球上敲響了一口大鐘一樣。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一名地震學家稱,從馬達加斯加到加拿大的監測站監測到的神秘地震波很可能是由海底火山引起的。我國地震專家趙永認為就波形看不像一個純構造地震,可能含有岩漿庫顫動成分,或者說是火山活動誘發較小地震,較小地震又加深了岩漿活動,結果岩漿庫顫動與地震波合成而生成了如圖中的波。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5

光纖旋轉地震儀問世

北京大學物理系李正斌教授研究團隊利用光纖拾取震動的原理,研發了我國第一臺光纖旋轉地震儀。該儀器實現了靈敏度10nrads-1H1/2,態範圍0.1 nrads-1-1rads-1,通帶範圍1mHz-100Hz。傳感器對磁場不敏感,三分量正交,時鐘GPS/GNSS/ 北斗,並清楚記錄到陝西寧強地震。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6

涪陵頁岩氣百億方產能

2018年3月末中石化宣佈位於重慶市的涪陵頁岩氣田如期建成100億立方米年產能,相當於建成一個千萬噸級的大油田,這也標誌著中國頁岩氣加速邁進大規模商業化發展階段。涪陵頁岩氣田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經國土資源部評審認定,涪陵頁岩氣田累計探明儲量6008億立方米,成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岩氣田。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涪陵頁岩氣田樹立了我國能源開發史上新的里程碑,開啟了我國能源革命的新徵程,不但建成第一個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也為全球頁岩氣開發提供了中國樣本。目前,氣田已形成五大技術體系、近百項技術標準,是我國頁岩氣勘探開發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先行者。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2012年11月,中國石化部署在重慶市涪陵區焦石鎮的焦頁1HF井試獲20.3萬方/天的高產工業氣流,取得了頁岩氣勘探突破;2013年1月,焦頁1HF井正式投產外銷,成為中國第一口實現商業開發的頁岩氣井。2014年3月,中國石化正式宣佈涪陵頁岩氣田提前進入商業開發;同年,在美國舉行的第五屆世界頁岩油氣峰會,中國石化被授予“頁岩油氣國際先鋒獎”,中國成為除北美以外實現頁岩氣商業開發的國家。經國土資源部分別評審認定,涪陵頁岩氣田累計探明儲量達6008億方,成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岩氣田。2015年,涪陵頁岩氣田順利完成一期50億方年產能建設目標;2017年,如期建成100億方年產能的大氣田,相當於建成一個千萬噸級的大油田。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7

蘇拉威西地震和巽他火山海嘯

當地時間9月28日下午,印尼蘇拉威西省中部發生7.4級地震,地震一度引發震中附近海域海嘯。災區有不少人被海嘯捲走或被掩埋在建築物的廢墟下,至今下落不明。地震和海嘯已造成2400人遇難、一萬多人受傷、超過8萬人被迫過著避難生活。這次地震海嘯非常詭異,地震發生在陸地上且為走滑型地震,按理說不會引起海嘯。有人認為由於地震發生在狹長的半島,強烈地震使陡峭的海岸形成巨大海底滑坡,造成的海嘯。衛星視頻顯示,海岸邊的建築都在水中和泥漿中流動,所以有人認為不是海嘯,而是地震造成的海岸邊上大規模沙土液化。據印尼國家抗災總署分析,侵襲了帕盧市東部的海嘯最高達11.3米,海水最遠淹沒到距離海岸468米的內陸地區,給當地造成較大損失。海嘯預警系統沒有工作,居民也無法得到地震海嘯的信息,也是造成重大傷亡的原因。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12月22日晚印度尼西亞阿納克·喀拉喀托火山(Anak Krakatoa)噴發,造成海底山體滑坡,引發致命海嘯,席捲巽他海峽兩岸城鎮,造成至少430人死亡,約7200人受傷,159人失蹤,1296家民宅與78家旅館遭毀,爪哇島西端與蘇門答臘島南端災情慘重,通常海嘯時由於地震引起,但這次海嘯並不是地震引起,印尼這兩次海嘯主要原因推斷是陡峭的海岸塌方和滑坡造成的。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8

地球物理機器學習將數據轉化為見解

機器學習(ML)技術在地球物理從概念到應用發展迅速,將數據轉化為見解已經成為地球物理學的共同認識。機器學習已經開始在地球物理勘探廣泛應用,特別是對於油氣勘探的發現、三維地質-地球物理建模、勘探風險評估和/或現場評估、噪聲中型號提取和實驗室地震預測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2018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CGU),AI地球物理研究遍佈各個專題,地球物理信息專業委員會專題大會會場爆滿,反映了機器學習在地學界受到廣泛的關注。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ML勘探風險評估和現場評估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基於機器學習的松遼盆地

三維地質-地球物理建模

9

重力觀測到地震動態引力波效應信號

近兩年,在地震發生時刻檢測重力信號成為地震學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

2018年1月在巴黎召開的重力地震預警學術國際研討會上,地球物理學家探討了地震破裂輻射的地震波引起介質密度擾動的問題。學者通過對重力儀、地震儀和傾斜儀記錄的數據搜索到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大地震引起的重力變化。這個信號來自彈性重力效應,其產生原因來自介質中的彈性位移,它是與構造過程相關的質量再分配引起的引力擾動,誘導了地面的加速度。地震發生在震源位置和受瞬態膨脹/壓縮彈性波影響的地方地球質量受到擾動,且動態引力擾動以光速傳播,即使它很小,在P波到達前的靜止期可以觀察它們的變化。這些觀測結果有可能在大地震發生後迅速確定地震,給地震預警帶來新技術。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3.11大地震震中及其重力觀測臺站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日本東北地震記錄。

注:在0的那一條線為地震發生時刻重力引力波到達各個臺站的時刻;紅色線為地脈動,包含有重力的干擾;綠色線為地震波P波到達每個臺站的時刻;黑色線為地震波。


10

《“兩寬一高”三維高精度地震採集設計核心理論與關鍵技術》獲得中國地球物理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兩寬一高”(寬頻帶、寬方位、高密度)高精度地震勘技術,適用於薄互層發育區的油藏描述、各向異性發育區的裂縫預測、深層目標勘探和特殊巖性體的勘探,也是改善複雜區構造成像的有效手段。中石油東方物探公司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自主研發了基於KLSeis軟件、G3i全數字地震採集系統、低頻可控震源KZ28LFV3、數字化地震隊(DSS)和GeoEast海量數據處理系統五大自主核心裝備和軟件的“兩寬一高”地震勘探技術,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

“兩寬一高”在國內外油氣勘探開發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海外油氣勘探開發中成效顯著,基於“兩寬一高”的可控震源高效採集技術,在中東、非洲、中亞等地區,形成了可控震源集成技術,提高了採集效率,滿足了多種地表類型採集的需求,使我國物探技術領先世界尖端市場。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兩寬一高”3D勘探與常規3D勘探結果對比


- End -


歡迎添加小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