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人:大安書畫家李維陽和他的國畫藝術

畫筆抒就夕陽志

翰墨彩氣五十載

著名書畫家李維陽先生國畫藝術鑑賞

江其田


大安人:大安書畫家李維陽和他的國畫藝術


李維陽生於1945年,先後工作於大安縣(現大安市)劇團、電影院、印刷廠等單位,曾多次被省、市、縣系統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他為京劇《智取威虎山》、《龍江頌》、《沙家浜》等製作的背景和創作的電影廣告、海報,受到了省、地區等文化部門的認可和獎勵。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他設計製作的商標,受到了原國家輕工業部、吉林省、白城地區(現白城市)等部門的表彰。1994年,在全國包裝設計大賽中,他設計的外包裝D型設計圖案整型作品,榮獲了“東北賽區金獎”。李維陽先生現為國家二級工藝美術師、吉林省老年書畫院會員、吉林省商標設計協會評委委員、白城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大安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大安市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

我和李維陽先生相識於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他在大安縣電影院“東方紅”做美工,那個時候,城市鄉村既沒有電視,也沒有電腦,群眾唯一的文化娛樂就是看電影。每當有新電影片到來時,電影院就立馬貼出海報,海報上畫上電影片中主角的頭像等,以此讓更多的觀眾前來看電影。海報上的那些花花綠綠的畫都出自李維陽先生之手。時隔三十多年的今天,我觀看了李維陽先生的“維墨大安五十載”主題畫展,真乃三生有幸啊!讓我對他又有了新的瞭解,或者說,對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李維陽先生擅長水墨人物畫,他的作品以寫意人物畫為主,大多表現現實題材,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時代特色,表現了畫家與祖國同命運、與時代共前進的人文情懷。他的《春遊圖》、《八仙神通圖》、《賀新春》等作品,以真人寫生為形象塑造基礎,以線和墨韻為主、以面和色彩為輔的造型方式,展現了人物畫的氣質與風格,具有一種浪漫氣質和內在激情。

李維陽先生在中國山水畫的創新上進行了大膽突破。一般山水畫大多是反映山水、茅舍、輕舟、弈棋等等,含有濃濃的古韻。李維陽先生把古代的繪畫和現代的生活聯繫起來,他採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給國畫注入了一種清新的氣息。他的《春遊圖》、《報春圖》、《春到山澗》、《夏遊江南》、《秋賞楓葉》《東籬賞菊圖》、《仙居客至圖》,在構圖上大膽而新奇,他將山水和人文、古代和現實許多的東西都巧妙融入畫面之中,既有古廟、教堂,也有恢弘的高樓大廈;古樸雄渾的山林和水墨之中,懷古之情,思鄉之情,激動之情,感嘆之情,多種感情融為一體,不失為有深意之筆,可見李先生在謀篇佈局上著實下了很大功夫。

李維陽先生作畫十分重視立意佈局,小幅山水取勢需精緊,大幅山水取勢應宏峨,謀篇佈局應不落俗套,要別出心裁。李維陽先生創作的《漁鄉瑞雪》、《春江水暖》、《夏蔭漁家》、《秋臨江南》、《冬觀瑞雪》等作品,都依賴於氣韻,依賴於立意佈局,有更高的境界,從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藝術視點和價值取向。

作為國畫花鳥畫家,李維陽先生集五十年來的探索與實踐,將寫意牡丹的繪製技巧與文化內涵提升到很高的學術品位,為他在中國畫領域奠定了高巍的地位。他的畫作構圖嚴謹,畫面生動、筆墨純熟,設色高雅。他的《花開富貴》,盛開的牡丹,綠葉託花,彰顯了構圖的匠心獨運。這幅牡丹圖中的牡丹有單瓣和重瓣之分,色彩也有紅、黃之異,深厚的造型功底,使得畫面五彩繽紛,層次豐富,如真品再現;整幅作品由於筆輕墨濡,達到了“意境清奇,剛柔奔放”的意境。而虛實相互襯托,白色與紅色交融在一起,色中有白,白中有色,似色非色,變化多端,花頭自然靈活的藝術特色,卻也可見其筆墨傳神之功,從中讓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凝香、一種凌越,一種清寒,一種韻致。他將作畫時運筆的輕鬆快捷、流暢自然,用色的窮盡於一蕊一絲,基調的潛心設計、細緻收拾,層次的明暗、黑白的透視關係等諸環節調度得遊刃有餘,在色調上強調了吳昌碩筆下牡丹的蒼勁古樸,別有情致,就有了筆致瀟灑飄逸,水、墨、色有機交融,再現牡丹貴而不驕、豔而不俗之神韻的風骨精髓。

無論山水還是花鳥,均在工筆寫意之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畫心靈,得機趣”,斷非畫中求畫者所能仿也。無疑,他的畫作是屬於文人畫一路。用筆洗練、造型概括,以形寫神,以形寫心,情景交融,筆酣墨暢。其成功處正在於能夠以書入畫,以學養畫,故最得傳統筆墨之意蘊。李維陽先生雖不是美術科班出身,但他的藝術造詣非同尋常,他一直謹守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古訓,通過大自然去表現自己所見所想,如蜂釀蜜,如蠶吐絲。大自然中的美經其提煉昇華,盡現於筆端,每讓觀者玩之不覺為倦。

欣賞李維陽先生的花鳥畫,真的讓人心服口服,這不是用傳承就能說破的,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個性天賦使然,是他能把先賢的哲智與自身的優勢理性結合的產物。如此他才能把曠達情懷,生命意志,心境造化,天地大美的感悟一展紙上,這樣筆墨就更加含蓄內斂,層次就更加豐富多彩,氣韻就更顯生動活潑,雖重彩濃墨亦有節奏,雖一枝一葉亦有靈性。李維陽先生的作品,折射出他的全面的藝術修養和深厚的生活基礎以及紮實的筆墨功力,作品氣韻生動,分明是李維陽先生心中清淨幽深的禪境,他那一幅幅或《花開富貴》,或《國色牡丹》乃是國畫牡丹之精品,畫風豪爽放逸,以景小境大的特色,凸顯出構圖均衡穩定的視覺效果,其濃、淡、枯、勾、點的筆法,交錯套用,潑放的筆勢點染,顯示出創作的筆韻和氣韻,使牡丹充滿了力量之感,呈現出自然原始的生命力和豐富的優美感。

在展廳,有一幅八尺國畫《馬到成功》,躍入我的眼簾,令觀者動容,在一片濃烈奪目的背景色彩中,酣暢飛揚的筆墨潑繪出八匹馬,它們自天際奔騰而來,彷彿欲破紙而出,張揚著蓬勃的生機、雄壯的聲勢。那勃勃向上、昂揚豪邁的氣魄使人為之震撼的同時,也為作者在畫面之中深釀的祝願和感召所打動。《馬到成功》在背景渲染中,借鑑了油畫特色,在黑白兩色氤氳互滲出群馬像,以高超的技藝,描繪天馬行空,使畫面極富厚重感及縱深感。墨與色的渾染交融中,馬的動勢躍然紙上,鐵蹄鏗然、迎風而舞,達到一種激情飛揚的視覺衝擊效果,表現出千軍萬馬的氣勢,與奇豔的背景色相映生輝,寄託著蒸蒸日上的願景和希望。由此,在畫家的筆下,馬被賦予了展現時代精神的使命,成為崇尚自然、銳意進取的特殊載體,寄託著一份希望,體現一種氣度,揮揚一份激情,更呈現一種泱泱大國的雄豪之美

畫家,骨子裡卻透出剛烈勁健的藝術畫風。李維陽先生繪製的《竹石》,竹葉濃黑飄逸,迎風斗雪,氣勢奪人。他畫的《春意昂然》,雄雞亦是英姿勃發、靈動雄健。粗獷剛烈的精氣神融入線條、墨彩,構圖嚴謹、色彩飽滿,給人一種高雅清逸、寧靜清新的美的享受。欣賞他的中國花鳥畫作品,如探秘原始森林,感受到強烈的生命律動;如觀賞自然景色,體察到飽含的人生禪意。

李先生的《清明上河圖》,是他的得意之作。《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維陽先生所繪的《清明上河圖》,寬75釐米,長14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漢族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當時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畫卷中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李維陽先生退休後,他喜性于山水,遊歷於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欣賞祖國大好河山,寄情於自然山水之美與風土人情之樂,且借山水而言其志,其畫境內涵浸透著畫家的人文修養,流露出很強的時代氣息,那是他用情感去體察,去感悟得來的,這一點是很讓人敬佩的。從他創作的許多作品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現代化的城市系列作品,還是鄉間田疇的系列作品,亦或是古鎮水鄉系列作品,無不張揚著畫家自己的原創特色。畫家用自己簡潔洗煉、透徹華麗的藝術語言,向你介紹了今日中華壯美和諧的城鎮,恬靜與幸福的田園,激情與歡樂的人生,發展與前進中的愛國愛鄉的感人情操。畫家的每一幅作品還都透露著天籟之聲,每一幅畫都是一首歡快的山歌,一部激越的交響樂,一支幽靜的小夜曲,讓你有無盡的遐想與思念。

李維陽先生在去臺灣遊歷寫生期間,在現藏臺北市博物院用相機拍下了元朝畫家黃公略的著作作品“富春山居圖”,這幅畫也被稱為“中國十大名畫”之一。這幅畫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埋葬,險在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稱《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段較長,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市博物院。由於老人對此畫的喜愛,回家後臨摹了這幅“富春山居圖”畫,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這幅畫卷長達11米,是李維陽先生的得意之作。

畫家用畢生的精力追索自己之所愛。那些用水彩工具對異域風光和社會生活的美輪美奐地描繪,那一幅幅玲瓏剔透、高超雋雅的水彩作品,或真或實或虛或幻的描繪,真的把李維陽先生引入了一個如夢如幻、美妙神奇的藝術世界。舉辦這次畫展,在他的心靈裡播撒了對繪畫藝術無比鍾情的種子,經過了五十多年的風雨耕耘,豐碩的藝術果實與成熟的人生歲月匯合了,讓我們共享李維陽先生的豐收喜悅。

李維陽在大安可以說是老資格

,他從小就熱愛美術,至今從事繪畫已長達50年之久。期間,對各種畫法、各種流派都有自己的風格。50年的藝術生涯,最終沉澱下來的是對中國畫的無限熱愛,他用細膩的工筆白描,刻畫人物,用以傳情,用氣勢恢宏的寫意渲染山水用以抒意。他筆下的花鳥魚蟲,無不栩栩如生,春夏秋冬,無不引人入勝。

觀看李維陽先生的畫展,如同檢閱他近五十年的書畫人生,確切地說,李維陽先生嗜畫如命,畫就是他生命的惟一。李維陽先生作畫厚積傳統,率性筆墨;人物、山水、花鳥皆工皆寫。走筆且快且慢,腕動時疾時緩,筆墨間既老成見拙,又飄逸出新。觀氣質、看構思,察筆墨,沒有三、五十年的積苦艱辛,難成今日神思奇詭、意到法隨,遊刃駕熟的功力;他作畫張弛得法,形神兼蓄,密可見厚重雄渾,疏可致清朗明麗,他的畫都頗得眾心,頗受青睞。

人與繪畫藝術俱老,相信年逾古稀的李維陽先生,繪畫藝術也會日臻入境,爐火純青,為中華畫壇留下絢麗的華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