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怎麼講?讓學生聽懂而降低課堂速度,還是按正常內容去講(學生底子弱,一直聽不懂)?

高中數學半桶水


我是數學李老師,來說說我的看法。

公開課是老師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但想必很多老師都有像題主這樣的顧慮,是要根據孩子來講,還是根據教學內容來講。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我們有必要先去理解到底公開課的目的是什麼。

首先,公開課是教師展示自己的機會,良好的課堂提問,巧妙的教學設計,高效的課堂效果,這些都是公開課的亮點。這當中,很多教師在聽課中比較關注的一般是整堂課的設計思路,而一個完整而又巧妙的思路除了要有本課的教學內容作為支撐,我們同樣不能忽略的是學生在這當中的表現。思路再好,學生的效果低,這堂課也不能說是高效的。

再來說說學生,一節公開課,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成果。但如果一味的遷就每一位學生,課堂的深度又難有保證。(班級授課制是現在普遍實行的教學形式,但在實踐中我們又總會發現學生的認知水平是不同的,無論怎樣的班級,差異都是存在的。)如果一節課都是以學困生能否掌握為標準,我認為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哪些學有餘力的學生可能根本沒有得到真正的提升。

基於以上的兩點,我想表達的是,一節效果較好的公開課應該是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關注學生的現有水平與提升點。(其實不僅是公開課,每一節常態課,也應是如此的)

說白了就是,既要講解應有的內容,同時也要關注學生。

最後說說我對公開課的一些經驗。

首先是心態,不必緊張,重要的是通過這一過程提升自己。 然後是備課,作為一節公開課,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是一個加分點。所以需要教師要思考一下如何在一上課就讓學生進入狀態。比如數學可以以一個有趣的情景引入,語文可以從一首歌,一個視頻,或是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資料入手。 同時備課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備好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提示和啟發讓學生在課上有更多的發言和互動。作為一節公開課,老師更要做好組織者,並在需要時幫學生一把,但儘量不帶著孩子學,而是讓學生自己思考。 同時還有就是要關注對學生的點評。

數學李老師


還不論其他方面,單從對自我教學能力的檢閱和提升這一點來說,就足以體現公開課的現實意義,相信題主已經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在準備公開課的內容方面,要根據實際的教學任務完成情況和教學進度推進情況來考慮了,如果教學任務比較緊,容不得單獨抽出時間來講公開課,那就照正常進度;如果不影響進度推進,就可以靈活選取自己最有把握的內容,這樣心態上也能比較放鬆,利於發揮。

當然,根據經驗,學校安排公開課時,相關負責人會具體說明要不要按正常上課的進度走,如果是,你就要有一個提前量,調整好之前和之後的講課內容,以便銜接好,不至於因為一次公開課而打亂了教學進度。

不論哪種形式的公開課,有幾個共同的點我認為是需要把握好的:

一,充分準備。公開課最怕的是冷場,那樣不但直觀上就給人印象課堂質量低,要命的是會讓你陷入緊張,而且會越收越緊,導致發揮完全失常。

所以,題面說到的一點非常重要:學生底子弱,一直聽不懂,要不要公開課時稍微降低難度?

要的,適當調整的目的,就是確保公開課時課堂氣氛的緩和、互動的產生,有了互動,一是課堂質量的加分項,二是利於師生之間的默契達成和氛圍營造。

備內容時難度適當調整,備學生時首先考慮課堂氣氛。

二,上課正常發揮就好。不論準備的如何,公開課一開始,就必須放下顧慮,讓自己迅速進入正常講課的狀態,把精心準備好的課自然呈現出來就好。

三,課堂節奏的掌控和應變。按備課的環節儘量做到流暢,但也可能會有預估不到的情況發生,意外可能來自學生,也可能來自聽課的人,這時候需要冷靜處理,以避免自己的節奏被意外打亂為要。

四,不要拖堂。即使可能會緊張,也要注意掌握好時間。(我多年前第一次上公開課時拖堂5分鐘,後來才知道那是我那一節課最大的敗筆,嚴重減分項,也可能是因為聽課領導早就坐不住,早就急等著臺上那位快快閉嘴吧,哈~也許尿急! )

祝一切順利!


童心朵之雲


公開課怎麼講?

因為學生底子弱,所以你得把你要講的主題梳理清楚,按一二三四分類,每個章節突出主題,說話要言簡意賅,切忌囉嗦。引經據典要深入淺出。最好是用講故事的形式與學生們互動,對於聽不懂的學生要鼓勵他發言。

你講課時態度要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這樣才會拉近學生的距離,促使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調動氣氛,加深聽課者的印象。


小峰製圖


我是一個農村小學教師,因學校各方面的條件較差,地區差異明顯,所以對公開課這一活動的優劣持保留態度。公開課是一種開放教學課程,面對的對象除了相應的學生,還有特定的人群,我們這兒大多數是校內交流的公開課。

公開課都是需要教師提前準備的,教師在課前要做充分的準備,如備教材、備學生,就如何完成教學目標,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等等作細緻安排。大多數老師為了完成這項“光榮”的任務,還要提前試講,這個問題該讓哪個學生回答,那個問題該由哪些學生舉手,都做了詳盡佈置,以便課堂教學按照提前準備的教學設計順利進行,做到“暢通”,讓聽課者“滿意”。

基於以上一點,大多數的公開課對於學生來說都是舊知識,這樣課堂氣氛好,學生能主動積極的討論和回答問題,達到預期效果。由於都是學過的,對於學生來說就無所謂快慢了,也就沒有必要減速教學,說白了,公開課是說給那些評課的人聽的,學生只要積極配合就行。

我們農村教師緊缺,多數是六個年級九至十個教師,兩班三教員的情況偏多,還有一些是一班一教員,如果按照教研教改的要求去組織聽評課,那會適得其反。首先是都去聽評課了,剩下的班級誰負責;其次是教師緊缺,每天滿課,還有多少精力去認真組織公開課;再有即使為了完成任務去聽課,又有幾人去認真聽,又有誰願意做出中肯的評價;最後是學校硬件配置不行,教師也沒時間作知識的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教學技能也就停留在農村這樣偏僻的小學校而不想突破了。

公開課的目的是促進教研教學改革,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初心是非常好的。但是好多地區只抓表象,從領導開始就是為了應付檢查,完成任務。學校每次外出參加公開課或者理論培訓的都是固定的那幾個人,年年如此,次次一樣。參加培訓的教師也是敷衍了事,沒有目的的去培訓,回來繼續安心教學,不及時將所學普及於其他教師,失去了培訓的意義。

現在國家推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除了快速發展學校的基礎設施外,教師數量和質量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了,教師素質提高了,公開課這一活動一定會走向正軌,能更好的服務於教學,服務於教師,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終達到服務於學生的目的。





南軒松1971


想辦法表演完,別想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