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和山西的麵食,你認為哪個才是中華麵食的扛鼎或精髓?

博士大頭哥哥


山西的面,山西的醋,山西的酒,山西的藥都展示著山西五千年文明的厚重,更體現了山西人對事的極致追求!

簡單聊聊山西面食,先來說大家知道的。 比如拉麵,山西有大拉和小拉麵或者叫小開條,我們晉中一帶說拉麵實際就是說的這種小拉麵。 單說小拉麵先不論面的和,揉,醒這些工序且不說,單說鹼這道工序,好多地方和麵不放鹼,即使放也是直接把鹼面放到面裡頭揉,我們這裡做則是要加一道工序-“鹼”要拿手沾鹼水一點點押、按、猜,直到一小碗鹼水都猜進了面!費時費工,鹼完的面繼續醒!最後切開單根拉,這面微微泛黃剔透,且筋道剔,只是較為費事,這只是很簡單的一個小拉麵!

再說一個簡單的刀削,都是削也完全不一樣,大同雁北叫勾刀面,用勾刀削,面是細長的,澆頭是肉臊不打滷!大同的尤為有特色,太原也有如順溜連鎖店,不過沒有大同的有特點,大同同學辦喜事去吃確實十分不錯!

晉中一帶是彎刀,面是柳葉形的,澆頭打滷。拿我老家壽陽來說,炸醬刀削就很有特點加黑木耳,蒜薹,韭菜,瘦肉沫拌醬油炸,這是我們壽陽傳統的炸醬削麵。我從小吃到現在,面在滷裡好像魚兒,是活的!前幾年我妹的一個天津的女同學來了我家第一次吃,讓她記憶猶新!

說起打滷,打滷麵是太原的特點,如太原辦喜事村裡流水席一般就吃打滷麵和油糕。太原打滷麵,最具特點五花肉,蝦仁,腐竹,金針菇,香菇,海帶,黃花菜,韭菜,雞蛋打滷!

以上這些就都是傳統做法,不是現在城市化後的改良面。

關於剔尖,便尖,拔魚兒,剔拔菇,這四種類似,但也有曲別,如剔拔菇多用紅白合子面來做,用的傢俱也完全不一樣。擦尖,擦仡鬥,抿圪鬥,抿蛐也類似,但也不一樣抿蛐是用豆麵合子面,擦圪鬥用的是紅面合子面 說起合子面,山西這裡還有一個很有特點的包皮面,外皮白麵裡面雜糧,這面完全體現了山西人的精打細算的特點!但也成就了包皮面不一樣的口感!

小炒肉燜面,烙餅拌湯(疙瘩湯)都是太原晉中人常見的飯!多說一句,雖說是同樣的東西但叫法不同,卻也體現了山西人對面食不一樣的理解和製作細緻,比如拌湯,好多地方叫疙瘩湯,在晉中一帶拌湯裡的面要拌的均勻細小連在一起,所以叫拌湯,不能疙疙瘩瘩,最後搭配豆角,西紅柿油烹!所以名字直接體現了山西人對面的理解!

所謂揪片,切疙瘩,餄烙,貓耳朵山西話叫攆圪瘩,也就是陝西人叫的麻食,是山西很普遍的吃食,並不奇特!這類麵食適合人多且快,多為湯麵實際上是山西晉商走商時候發展而來,當時山陝商人常在一起所以飲食相互影響!

然而,山西除了這類快食麵好多特別有特點的,這些是不易做或者成本高,只能在家享用的,在我是晉中人壽陽人,如山西壽陽的撓(又叫糊嘟),這飯比較難把握,一不小心就糊鍋,也比較費事!沾料多以土豆辣椒小炒或西紅柿油烹。還有紅面油蛤蟆,炒不爛,油柿子等,特別是油柿子特別費工,口感獨特,甜而不膩,它不放糖但很甜,核心就是當地的米西(小米,草麥)熬製而成,再加上雞蛋白麵,秘製而成!這油柿子,就是壽陽當地人也很難吃到正中的,因為會的人太少。

說到難做的,還有一種晉城的澤州饌面,工藝極為難,這個面得做四天,一般只能婚事時才吃,關於這個面央視做過專門介紹!可以看看!

還有山西雜糧多,紅面,莜麵,蕎麵,豆麵,糕面,玉茭面就是玉米麵,造就了山西吃雜糧面的特點!如碗禿,灌腸,莜麵條等,由南到北由東到西和而不同!莜麵栲栳栳是其中集具特色的麵食!

另外餅也是山西人常做的也異常豐富!各具特點!簡單說幾個有特點的,晉南油酥餅,燒餅名氣大,那榆次來說,晚上常吃稀飯和餅,這個餅就是晉南燒餅,一吃就四十來年

此外吃烙餅也是我們晉中人的特點,蔥花烤餅多層,外皮是脆的,還有做的好的形如絲拿起來一串!80,90回老家還能吃到,現在少了!

太谷餅也是從小吃到大,小時候上街吃個太谷餅很滿足!太谷餅也是好東西甜而不膩,一個太谷餅一個油柿子我吃幾十年最喜歡的兩樣!

此外昔陽燒餅,也十分好,是甜脆的也是我特別喜歡的一種餅!

還都是傳統餅,不包餡兒,不是什麼現在類似糕點的餅,還有很多!

總之,山西面食因地域,人文歷史,總體性格造就了山西面食,種類異常豐富,且特點鮮明!


海之幽靈842


山西人,陝西生活十來年,只能說各有千秋吧!陝西面個人覺得口味重一點的喜歡吃,種類多、精到。油潑面,炒麵,哨子幹拌,餓的時候吃能把舌頭嚥下去,香的不要不要的。個人還喜歡吃小炒,賈老二丸子湯、牛肉夾饃。山西一直被稱做麵食之鄉,感覺麵食種類更多,刀砍面、剔尖、剪刀面、揪片、莜麵栲栳栳,糜子糕、抿豆麵等等等。冬天三五好友,一人一斤汾酒,熱炕一坐,黃糕燉肉、粉湯羊雜、再來碗羊肉哨子武打片,天南海北胡撇,簡直賽神仙。山西有些麵食我自己也說不出來是什麼,其中個人感覺大同刀削麵味道最佳,其他的太原過油肉炒麵,燜面都可以。大部分只知道山西面食,其實山西面點很牛逼,這個我也不是很瞭解。舌尖上的中國,現在其實各地美食都差不多。麵食秦晉兩地為代表。分開說就看個人口味了,不過這兩地總有幾種麵食讓你欲罷不能。


紫薇無姓紅塵留名


在對比陝晉麵食 各自特色 之外… 我個人必須普及一個 歷史小知識: 麵粉是小麥 通過石磨或是風車 磨的…… 而且漢族人和西北少數民族 學的, 以前 漢族人 種植小麥 是喂牲口的~ 沒有 針對人的料理手段……

所以, 陝和晉哪個更貼近 西北方向……

肯定是 陝西……

換句話說… 山西面食 傳承自 陝西面食……(其實 我個人最早接觸朝鮮辣白菜,就是一個重慶企業做的軟包裝, 上面白紙黑字寫著 : 韓國泡菜起源於中國, 昇華於 韓國……… 這句話 說的我個人 心服口服)

咱們山西人別在那振振有詞 滔滔不絕的 說這些 山西面食有多少種 之類的 話了…… 省得丟臉…(參考 我們怎麼看待 宇宙第一強國: 大韓民國)

山西人歷史上 對面食的 精雕細作 是因為大部分土地貧瘠+山多 交通不便…… (沒有 大航海時代 來自南美的 玉米 土豆 紅薯… 真的就剩下 小米蔬菜 當主力了……)

只能通過對面食形狀的改良 來刺激食慾……

再說了, 你只要在西安呆過就知道 陝西人極度愛吃牛羊肉喝茶!! 麵食…… 已經 等而下之了……


再戰高棉


沒有哪個是最好的。陝西的面,山西的面,甘肅的面,新疆的面,河南的面,重慶的面,四川的面,等等,都各有特點,各有精髓。

就連湖北的熱乾麵等也有它獨特的風味。

所有這些加起來,才組成了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麵食文化。

不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於一個單個的個體來說,往往更喜歡自己家鄉的那一碗麵,這和從小的飲食習慣有關,另一方面,也是自己濃濃的故土情結,所以最愛家鄉的那種味道,情理之中。


小點兒的廚房媽媽


我認為山西的麵食品豐富多樣/,可以說是麵食品種最多的省,最出名的就是刀削麵。可是我們陝西省的麵食品種雖然沒有山西多,但每一種面都做到頂極。如有愛吃麵食的朋友,可到我大西安來品嚐。因為都是精隧呀。


手機用戶秦兵馬俑


當然是山西啦!而且關山西汾陽的面就五六十種,陝西最出名的只不過就是個腰帶面,拉麵罷了。山西汾陽面食大概數幾種陝西都做不出來甚至沒見過,白麵能做麵條,拔面,柳葉面,斜其其,切闆闆,碗上踢尖,刀上踢尖,擦尖,河撈,拉麵,抿尖,刀削麵,毛耳朵,流流家,擀麵,拉條子,拌家……還有一下子想不起來啦!


巴郎2


山西人比較實在陝西人會講故事。說面山西的好。


中國工作者


都不是,雖然這兩個省的麵食種類繁多,但是沒有一個能進入國際社會,都是鄉土野食,上不了檯面。日本沒有羊肉泡饃,韓國人不知道油潑面是啥,美國吃不到踢尖和抿疙鬥,歐洲不賣刀削麵。

世界各地都有蘭州牛肉麵的影子,日本、韓國、英國、德國、美國以及中東各國都有。所以蘭州拉麵才是中國麵食扛鼎之作,沒有之一。


玄不救非15


陝西的麵食有名,外省的面不敢恭維。你說山西醋好吃,我大多時間吃歧山醋,你說刀削麵好吃,陝西岐山臊子面,咸陽biangbiang面,油潑面,等也榜上有名。


龍井茶葉虎跑水


隨便說一個城市就足夠了,寶雞麵食十幾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