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憲宗為什麼偏偏會喜歡一位大齡女子?你怎麼看?

莊蘇穎


明憲宗為什麼這麼喜歡萬貞兒呢,這和明憲宗的童年經歷有著極大的關係。

萬貞兒的父親因親戚犯罪受到連累,為了以後有所依靠,便把自己的女兒萬貞兒送進宮中做宮女。進宮後的萬貞兒非常懂事,得到了孫太后的喜愛。本來萬貞兒和朱見深沒有太大的交集的,可是在正統十四年的時候發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當時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兵敗被瓦剌所俘。於是京師告急、朝堂人心浮動,孫太后考慮國不可一日無君,便讓她的庶子朱祁鈺即位化解了此次危機。並且孫太后還派萬貞兒照顧朱祁鎮的孩子即還是太子的朱見深,當時的朱見深只有兩歲,而萬貞兒已經是19歲的妙齡少女了。

後來嚐到了權力滋味的朱祁鈺,動了廢掉朱見深太子的想法,準備立自己的孩子為太子,並且將當時的廢太子朱見深看管在宮中。這時朱見深身邊只有萬貞兒對他不離不棄,兩個人相依為命熬過最艱難的時候,因此朱見深對萬貞兒非常依賴,後來明英宗復位,朱見深又被立為太子,情況才好轉起來,但因長期處於權力漩渦中,每天承受著許多壓力,朱見深落下了口吃的毛病。朱見深18歲即位時,萬貞兒已經35歲了。但他依舊沒有忘記萬貞兒,朱見深原本是想冊立萬貞兒為皇后,但受到了自己母親周太后的阻撓,無奈立了吳氏為後,將萬貞兒立為妃子。但即便這樣朱見深終日臨幸萬貞兒,將皇后作為擺設。這使得皇后心中嫉恨,有一次吳皇后下令責打萬貞兒,讓朱見深知道後,竟下令將吳皇后廢黜,即便自己母親周太后從中阻止也沒有作用。吳皇后被廢黜後,在周太后的安排下又立了王氏為皇后,王皇后吸取了吳皇后的教訓安安靜靜的在朱見深的後宮做了一個傀儡皇后,自此萬貞兒成了無名有實的後宮之主。萬貞兒在37歲時生下了朱見深的第一個孩子,朱見深非常高興許諾萬貞兒立這個孩子為太子,但天不從人願,一年後這個孩子夭折,這也是萬貞兒此生唯一的一個孩子。雖然沒了孩子,但也沒減少朱見深對萬貞兒的寵幸。

後來萬貞兒在58歲時去世,得知消息的朱見深嚎啕大哭並說萬氏長去了,我亦將去矣!並輟朝七日,果然在同一年鬱鬱寡歡的朱見深隨萬貞兒而去,終年41歲。

可以說朱見深因童年的不幸對萬貞兒有著深深的依賴,隨著日久月深慢慢已經將萬貞兒當成精神支柱一般的存在。



口袋裡的喵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來說說明憲宗是何許人也。

明憲宗朱見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母孝肅皇后周氏。其實,朱見深並不是一個明君。那為什麼他那麼出名呢?

原因是朱見深作為一個皇帝,既然能夠對比他大十七歲的,而且容顏漸老的女性如此痴迷。

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明憲宗為什麼喜歡比自己大十七歲的萬貴妃。 說起這個問題,我們要從朱見深的童年說起。

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土木之變”,他的老爹英宗朱祁鎮不幸被瓦剌俘虜了。皇太后便命立朱見深為皇太子,同時立英宗弟朱祁鈺為帝。可是,朱祁鈺坐上了皇位,品嚐到了權力的滋味。居然就上癮了,於是通過賄賂大臣,把朱見深給廢了。而這時作為廢太子的朱見深,還是被留在了宮中被監視了起來,在宮中沒有任何人與她來往周圍的人都對他十分的冷漠,他找不到可以信賴的人。

幸運的是此時朱見深身邊還有一個姓萬的宮女,一直陪伴在朱見深的身邊,即使條件再艱苦也從未離開。這就是後來的萬貴妃。

你說這樣的女子,怎能不讓憲宗對她死心塌地…


赤明延康


這很大程度上是明憲宗早年的生活經歷所致。

明憲宗早年曾任太子,後被廢。在此期間曾一度受到驚恐和磨難。而這一段時間,所陪伴他的,只有被明史學家當年明月先生稱作“萬阿姨”的萬皇后(據說名為貞兒)。在他的童年時期,外界的不屑與排擠與萬貞兒的不離不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明憲宗對“萬阿姨”的依賴也從此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可以說,一方面,是明憲宗對於萬貞兒不忘故劍的情感,但我想更多的,是一種近乎於畏懼的依賴。儘管明憲宗作為皇帝身居高位一手遮天。但對於童年始終依賴的萬貞兒無法擺脫。這也是為什麼有明史學家稱明憲宗為“巨嬰”的道理。另有一點是萬貞兒在當時後宮和閹黨的地位也是重要的影響之一。

明憲宗因愛而依賴,因依賴而怕,又因怕而愛。他對於萬皇后近乎戀母情結的感情長期成為史學界的話題和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愛馱貓的馬


也許是戀母情結作怪,找個年齡大的會關心人,也許別有一番情趣,感情與年齡沒多大關係吧


書痴行者


應該是缺乏親情,皇帝的女人整天想著宮鬥和討好皇帝。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生活狀態讓他對萬貴妃有一種天然的依賴,戀母情節。


詩和遠方的愜意人生


因為這個宮女從小陪著朱見深一起長大,像個姐姐一樣照顧他


Andy玫瑰味蕾81898825


這主要與他的童年經歷有關,身在皇宮內院,明憲宗雖吃穿不愁卻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而他的奶媽也就是萬貴妃恰好填補可這個空白,從小對他悉心照顧,當明憲宗長大後開始滋生情愫,這種感情就順勢而為變成了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