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前預習呢?

饒河清




課前預習是學生獨立自主的進行自學、探究問題、建構知識的過程,是學習前置的自主學習行為,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

只有充分的預習、自學,課堂上才能更好的跟進思維,深入內化,加深理解,拓展延伸,極大的提高學習效率。

然而,實際教學中學生課前預習效果並不理想。原因有三:一是學校、老師對預習環節沒有足夠的重視和認識。二是教師組織預習盲目隨意,效果不佳。三是學生預習不夠深入,蜻蜓點水,浮皮潦草。

那麼,如何才能切實提高學生課前預習效果呢?

第1步: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針對性。

第2步:交代學習任務,組織學生預習。(明確學習什麼,解決什麼。任務劃分不可一刀切,根據實際,分層交代。)

第3步:明確組織秩序,先獨立後合作。(組長主持,按序輪流發問、發表意見)

第4步:限定任務時間,確保短時高效。(預習時間不少於15分鐘,目的在於促使學生養成自主思考,主動學習習慣。討論時間不超過15分鐘,目的在於增強討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防止耗時、爭吵。)

第5步:檢查預習效果,掌握學情狀況。(生查與師查結合。組長檢查組員,並給老師彙報。教師做抽查,側重於學困生。)



第一步,明確學習目標時,一要有目標意識,即我們學習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二要引導學生明確達到目標需要的條件。三要有激勵措施,實行小組間競爭完成。



第二步,交代學習任務是一個技術活。對於基礎好、自學能力強的同學,預習自學輕鬆。但基礎差、自學能力弱的同學幾乎是一個很難翻越的障礙。教師在交代學習任務時,不必追求整齊劃一的完美效果,因為這不現實。把最基礎、最簡單的問題交給學困生去完成。並積極鼓勵他們朝更高的領域探索。向他們明確幾個課堂中必須回答的問題,迫使他們主動去探究解決問題,實現自學過程,獲得過程的體驗,思維訓練。



第三步,明確組織秩序,方可保證效率。合作探究是建立在相互依賴、相互需求的基礎之上。沒有獨立深入的自學就沒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合作探討。因此,要絕對保證學生按照預習提示和問題設置認真深入的自學,標註學習中的疑難困惑,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交流探討。討論需要秩序,更需要組織,沒有秩序和組織的討論只能是人聲鼎沸而效果底下。秩序為:組長組織,輪流發言,做好記錄,組長小結。這一過程中,教師關注的是各小組的狀態、興奮度、參與度和學困生。積極給予學困生點撥和引導,幫助學困生學會學習,樹立自信。保證每個學困生每天都能解決一定的問題,讓他們逐步找回自信,勻加速前進。


第四步,限定任務時間,提高預習效率。任何一項任務的完成第一要素都是時間。沒有時間的保證就沒有效率的保證。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量完成任務。有效利用時間是效率,盲目消耗時間是浪費。教師要合理分配時間,保證每一分鐘都是有效的。一是要保證學生獨立預習的時間。二要限制小組合作討論的時間。三要給予各組整理小結的時間。



第五步,檢查預習效果,目的有二:一是為了督促學生預習自學,二是為了掌握學情。教師根據學生預習、自學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檢查預習效果工作量較大。我們提倡教師選定幾個小助手,指導他們來協助自己完成此項工作,一則鍛鍊了學生,二則給自身減負。


趙廣宇教育漫談


一、學生預習現狀分析和問題解決辦法

目前學生的預習大多根據教師的預先要求來進行或看書或完成一定量的預習題,其目的就是有利於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進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甚至是高效。讓預習真正為課堂服務不打無準備之仗但是有一個問題值得引起大家的思考目前的情況教師預先把學案發給學生學生拿到學案後無非是立刻尋找問題的答案有的乾脆從各類教學輔導書或參考書上尋找現成答案純粹是為了完成任務,這樣的學習嚴重影響了學生獨力學習的效果缺少了自己對文本的思考和理解。

二、教師指導學生預習的必要性

把預習目標定為:認真閱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記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理清課文恩路能複述課文中最精彩的情節提出自己的疑問把問題整理出來,這樣學生帶有明確的預習目標來進行預習就不會在預習過程產生不知該學什麼可以減少學生在預習中走彎路,帶著明確目標預習使預習有針對性有重點難點,課前預習其實是一個尋疑的過程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預習在課堂教學中起"牽一髮萬個動全身“的作用因此我們要重視預習加強預習的有效性讓有效預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活動。


改變259541880


我個人認為,這取決於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者的遠見。如果從我對教育的理解來回答這個問題,那麼我認為任何課程的設置,它都是培養學生去思索和發現這門功課的規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去極大地讓學生樹立勤于思考,永不放棄等等,完成一件事情的所應具有的良好品質。而功課只是完成這一教育理念的工具。那麼我要求課前預習就會在這種理念下,來訓練和培養學生。但是這是一個較為慢長的過程,並且不能保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都能按要求去完成。在你初次帶一屆學生中,通常情況下你佈置的預習任務僅僅只是百分之十以下的學生會按要求去完成,百分之八十會應符你,剩下的會不完成,當然你的是個嚴厲的教師。才會有這樣可憐的結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會漸漸的改變。最終效果就是學生學各科都較容易。教師在後面的教學中輕鬆,學生撐握知識好。另外一種就是把功課當成必須記住的知識,指引學生如何在預習中尋找知識點,並且如何用知識完成答題。這樣的效果快且明顯。兩者形式相同,但是理念,目標不同。方法訓練也不同。所以我認為教師都是按照教育管理者的考核要求來選擇訓練方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