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不會種田了,等這一代農民老了,那些田該怎麼辦?

全球幽默趣事集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不用那麼擔心;不要說現在農村的年輕人不喜歡種地了;就是喜歡種地五年之後也並不見得有地可種!我家是河南滎陽農村的;這幾年老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宅子被拆遷了;土地被廠礦給佔了;政府給村裡蓋了所謂的新農村的安置房;讓百姓住了進去;不管你是否心甘情願!但農民是沒有選擇的!自從搬進了安置房;給村裡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沒有電梯的樓房真的不如住老家的平房;住進安置房以後;讓很多鄉親真正懂得了土地的重要性;過去有地的時候從來不為吃糧發愁;也不為吃菜發愁;現在呢什麼都沒有了;想吃點青菜都要花錢買;城裡人拆遷發家致富;農村人拆遷更加貧窮;表面看著光鮮亮麗;背後其實真的不易!做為農民沒有了土地心裡很不安;雖說種地很辛苦;雖說種地不掙錢;但農民終歸是農民;土地就是農民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突然之間沒有了;讓很多鄉親感到不安!村裡很多人家就去老家附近開墾一些還沒有被佔用的荒地;種上小麥或者玉米;這時候鄉親們才意識到土地的重要性;雖說自己的地被佔用了;但每年政府給的那些補貼錢真的不夠一家老小的生活;當有地時有多少農民在抱怨種地的辛苦;真的不如出去掙錢好;當沒有地時突然好像有了危機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沒了;以後還怎麼生活呀!

所以擁有不懂得珍惜;失去可能後悔已晚;也許老一輩的心情我們理解不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家拆遷;土地的被佔;在很多人眼裡感覺是個好事;但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其實不然;特別是對於一個農村人;對於一個河南滎陽崔廟的農村人;自從住進樓房;每個月的水費電費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都是一種壓力;沒有個一百多塊錢都是很難解決的;表面的光鮮背後的心酸有多少人能懂!我們這邊的拆遷最終的結果是窮了百姓;富了政府!今天的農民已經不是二十年前的農民了;土地也許不那麼重要了;但失去土地又讓農民心裡不踏實;土地被佔用沒有一個好的保障也讓農民心裡沒底!農民是沒有選擇的;農民永遠都是社會最底層的忙碌者!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可在下方評論;一起共同探討!


滎陽小崔


實際上這個問題挺好回答的,因為我本身就是農村的,我是89年的,勉強算90後吧,之前也一直在種著地,從去年開始就把地承包出去了,承包給我們村的一個真正90後,因為農村自己家裡的地有限,一人只有二畝多地,全家也只有十幾畝,如果種地的話最少我每年收麥子要回家半個月,收秋要回家一個多月,這樣算下來一個半月,我在外邊上班平均每月7000元左右,這樣我回家種地每年最少少掙一萬多,但是十畝地一年也掙就是掙一萬多,所以我今年開始不種地了,但是如果一個人如果種上百畝地的話最少也能掙十幾萬,比上班強多了,所以說現在很多人不種地是因為不掙錢,如果種地能掙的比你工資要多的話應該有好多人種地的,不要擔心忙不過來,因為現在的農村都是機械化。


小迪向錢衝


這個月問題國家早就想到了 我們村就是這個月現狀 我是九零後 我幾乎沒種過地 但是地裡面的農活幹過 現在都是我爸媽在種 現在的糧食收成還不錯 但是比起上班 這點糧食真和上班掙得錢沒法比 去掉農藥化肥種子 收種莊家用人家的額農機錢 在算上人工 根本不會掙錢 但是俗話說的好啊民以食為天 土地就是農民的根 就像我爸一個月工資七八千 但是到了農忙就會請假回來農忙 這是老一輩人對土地的情感 因為我們年輕人沒經歷過六零年那個年代吃頓飯有多難 ,以後年輕人很多都不會種地 土地估計會進行承包制 就是某一個人承包起來 給農戶租金 這樣大家都能掙到錢何樂而不為呢


亮仔的日常生活


在我看來,土地,任何時候都會有人種的,也並不是所有的年輕人不會種田,試問農村出來的對年輕人,小的時候都沒有做過農活嗎。以我為例,小時候在農村老家,插秧、打穀子、種玉米、種油菜、收油菜、曬穀子、種菜等等,這些對我們老說雖然不是輕車熟路,但至少知道該怎麼做。

我是農業科班畢業,先後從事農業生產工作,拿的是固定工資,做的工作照樣是種地,只是生產活動變得更加智能化和機械化的,不再是原來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了。另外,我們農業學校畢業的大多數都選擇回到家鄉創業,從事農業生產。

作為年輕的一代,我認為並不是我們懶惰了,而是在當今快節奏生活下,我們被同化了,做任何事都講究效率,因此,在很多事情上面都善於也更加願意使用工具。當然,我沒有貶低我們上一代農民所做出的貢獻,而是覺得,農業得發展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而進步。


Power泡兒


也許想你的印象裡農業是不是還是和以前一樣一家四五口人才耕種七八畝農田?今天的農業和十年前都已經今非昔比了,我小時候經常幫家裡做農活,特別是雙搶時,烈日當頭要忙一兩個月,真的特別辛苦,這種累是現在的農村孩子無法體會的。

因為當時所有農活都是由人工來完成,一天一家人起早貪黑才收割一畝稻子,忙一個雙搶就要忙半個月,還要收花生等其他農活。因為全都是人工在勞作,累不說,效率特別低。 可是現在農業和我們那時候已經不一樣了,我家有好幾年沒種田了。前幾年種田,家裡五六畝稻穀往往是一下午就收割結束。收割機收割完,拖拉機再把稻穀給拉回來。我們只需要曬穀子就可以,而現在曬穀子環節都省了,有的收割機就帶烘乾設備,而且在我們村也有烘乾廠。

這些年一直在家待著發現現在的農業和十幾年前的農業,簡直是兩個世界。我們這邊有一些種糧大戶,一個人種幾百畝田已經不是神話,除了打農藥和播種等少量環節需要僱人外,其他環節一個人也可以搞定。所以看到很多夫妻二人種幾百畝稻田的現象,隨著科技化的越來越進步,我估計以後一個人種幾千畝田都有可能,所以這樣你還擔心以後農村沒人種田嗎?有沒有人種田不取決於農村是不是有人,我覺得取決於糧食價格,只要農民覺得種田有利可圖,自然就不乏種田人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首先,這個問題很現實,確實到了值得思考得時候了。

其實我也一直在關注這個現象,2018年10結束北漂生活,回到農村老家的小村莊,開始三農自媒體。當我回到村的第一天,發現村裡有了一個青蛙養殖戶,而且還是90後。於是就一探究竟。

我們村在大山深處,父輩都是50後,現在每家基本也就2畝水田,山地零零散散也有一些,現在基本都荒廢了,只有水田目前還在種植。因為60後70後80後的基本都在外面務工,或許再過5年,50後基本就體力不支弄不動了。所以這位90後告訴我,它承包了20畝水田簽了10年的用田協議。而且每年的租金1畝才300元。聽他這麼一說,煥然大悟。

同時我也一直在關注村裡成片的水田,確實不是很多,昨天聽聞又有一個承包了30畝準本養龍蝦,又是一位90後。

所以,當你還在擔心農村的田沒人種的時候,已經有人搶到了先機。或許再過10年,在外務工的60,70,80後沒有在外面定居,如果再回到農村,可能要給90後打工了。


時代在進步,總有一部分思想超越的人,與時俱進。我是80後,在村裡發現一片地好久了,準備種果樹,但時間成本太長了。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留言。


湘北祥子


您好,作為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來說,這個問題應該是多慮了,我先簡單闡述一下我的觀點哈。

我小時候生活在北方的一個小農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村裡面的耕種還是很原始的,包括種植小麥,收割小麥、基本都是人力的辦法,很原始的方式,那時候如果是一個三口之家的話,基本上也只有幾畝地,平均到每個人也沒那麼多,可似乎耕種的週期很長,從播種,打農藥,上化肥,收割,晾曬糧食等等,沒年都要折騰很多天,並且搞得人都特備累。

後來隨著我年齡的增長,發現村裡面慢慢有收割機開進來了,種植糧食也變的越來越機械化,無論是種植小麥、玉米、還是收割,人力用的越來越少了。

因為糧食價格很低,跟房價、物價的增長速度比,糧食價格增加幅度很低,所以當農民很苦,忙活下來一年幾畝地,也賺不到什麼錢,再加上化肥等價格增長,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出農村外出打工,而家裡的地就租給同村的其他人,可能以前一家人只有幾畝地,現在農村很多人都選擇把地租給其他人,就造成了每家種幾十畝上百畝地的情況越來越多,再加上現在種植的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每戶種幾十畝上百畝地也可以應付的過來,所以以後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因為工作效率、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並不代表耕地會被荒廢,就像國外的農民一樣,每家幾百畝耕地也一樣可以耕種。我覺得這應該是以後的一個趨勢。(純手打,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


野釣大全


  這個問題不是以後出現,早在十幾年前就出現了,現在的青年人,一是沒有意願種地(寧可外出打工),二是沒有技術種地(從小不接觸農事,多數五穀不分了)。

  現在很多農村,耕地早被撂荒,傳統農業確實出現了青黃不接、際代斷層問題。

  不過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這些問題,國家也已經看到了,並出臺各種政策,促進農業發展。這些年,雖然傳統農業因為收益問題,正在逐步式微,但更專業化、更高效的現代農業正在興起,蓬勃發展。這得益幾個方面原因:


  一、土地政策改革激活農業創業。


  首先是土地流轉政策。2004年,國家出臺提出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流轉。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要求大力發展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

   土地流轉政策,激活了現代農業的發展。讓很多有志於從業農業的企業、專業人士和返鄉創業青年可以大施拳腳。讓農業產業程度更高,產量和效益也更高。

  其次是其他配套政策,也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如:

  1.土地確權,讓土地可以抵押貸款,解決了農業融資難的問題。

  2.農業保險政策,政府承擔80%,農民承擔20%,解決了自然災害的風險問題。

  3.各種惠農補貼,如種糧補貼、良種補貼、土地流轉補貼等等。


  二、現代農技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大大提升了農業效率。


  如超級稻、海水稻、巨型稻等的發展,提高了單產、擴大了種植範圍,保障了食糧安全。

  目前各地現代設施農業(如大棚蔬菜)、立體種植(如套種、間種)蓬勃發展。提高了種植效率,也無需全國人民都地種了。

  

  三,創意農業,會讓農業時尚起來,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


  創意農業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後期,近十年來發展創意,各色特色農莊、創意家庭農場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由於這種創意農業,有效地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讓農業變得更有文化、有藝術氣息,很有時尚氣息,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年輕人對農業“老土”印象,讓他們對農業的態度也發生改變。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也說明了這一點。 

   

   總而言之,社會是朝前發展的,農業也一樣。對此,我們要有信心。雖然目前有土地撂荒現象,但農業不會消亡,只是朝更專業、更規模、更現代、更時尚的方向發展;雖然傳統農民可能會慢慢消失,但農業工作者、農業企業會慢慢取而代之。

   


吃瓜村村長


每當看到“農村人口在流失,未來農村土地誰來種”這樣的問題,我都想反問大家一句話。

你真的以為中國缺農民麼?

其實不然,中國以前不缺農民,現在還是不缺農民,未來更不缺農民來種地!幾千年來,制約中國農業發展的最大原因:

  1. 中國的土地不夠多,人均面積太少!

  2. 中國的土地整體不夠肥沃!遠不如其他農業大國!


人多地少,影響中國農業的根源所在

雖然從小到大,我們就被灌輸“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饒”這樣的詞彙,但是實際來看,中國的農業生產稟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比不過美國,巴西等國家,甚至連我們的老對手——印度都不如。

不管是事實還是數據都證明,一直以來,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困境並不是未來農民不夠多,而是長久以來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太少。

大家想一想,美國農民不過是200萬左右,卻能夠耕種20億畝以上的耕地,人均耕地面積搞到1000畝!哪怕是一年種一季,一畝地收益100塊錢,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反觀中國呢?截至目前,我國還有高達7億農民,常年耕地面積不過是18億畝以下,人均耕地面積不過是2.5畝左右,即便是實際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業人人均耕地畝數稍多,但也在個位數之內,能夠產生的效益真的非常有限。

職業化農民或稱未來農業生產趨勢

那麼,既然上文中說了,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中國並不存在種地農民不足的危機,那麼到底哪個群體會成為後期中國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呢?其實發展趨勢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職業農民。

長久以來,農民群體都是一個階級群體的形式存在,並未真正成為諸如教師或者公務員那樣的職業。即便是現在,對於很多種地農民而言,多是處於農忙時耕種,農閒時外出打工的自由寬鬆狀態,這樣極大的釋放了農村勞動力,但是也制約了我國農業生產的上升空間。

隨著我國農業生產的不斷髮展與變革,加之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非職業農民將會慢慢退居二線,那些年輕力壯並且掌握專業的農業種植技藝的職業農民將會成為耕種的主力軍。

屆時,人均耕地面積幾十畝甚至數百畝不是夢,通過擴大種植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整體種植收益也就不再是誇誇其談了。

中國不缺農民,缺的是人均耕地面積,用更少的人來耕種原本的土地,這才是解決之道!


鍾情三農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時時刻刻都在關心關注著農村的發展和變化。

我非常喜歡回答這個關於農村將來的話題。

現在的年輕人不是不會種田而是不願意種田,主要是種田沒利可圖,在家種田不夠一家人吃喝,現在農村種田的主力軍大部分都是60後,70後,都將退出種地的大軍。甚至80後農民也有很多人會消極或者是拒絕像父輩一樣種地。

90後00後將成為農村土地的主人。他們的思想觀念形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型農民,對於他們來說,農民只是一個名稱。

那麼農村的土地該怎麼辦,由誰來耕種,到時候會出現很多的種植大戶或者農業合作社,這些農民會把土地承包或流轉給種植大戶或者是合作社,而他們轉變成為新一代的“地主”,每年只管收租金或者是分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