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學生會會影響你的學習嗎?

陽光e視


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都不應該是單項思維的結果。我們首先抽出這個問題的三個核心詞彙,學生、學生會和學習。

1.關於學生: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學生會這樣的平臺?內向的孩子可以得到展示自我的機會,提升自信心;外向的孩子可以得到很多考驗自我的機會,去打磨,去歷練,或許可以挖掘自己的領導潛能。純技術型的、偏藝術性的學生不適合學生會這樣的平臺,因為過多的交流互動,那些俗世的人際往來,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是一種打擾。一句話總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尊重學生的意願,營造學生被允許自主選擇的氛圍,是每個老師和學校應盡的責任。

2.關於學生會:學生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對於學生來說意味著什麼?學生會的自主運營和自我管理狀況如何?是否是一個變相的班級式的管理,大部分的決策和運行都還是由老師來直接控制?這幾個問題將直接影響到,孩子在學生會是否能夠得到成長。

3.關於學習:是否只有試卷所呈現出來的分數,才能稱之為學習?是否只有數理化這些知識才是學習?是否只有老師傳授知識,學生認真聆聽才稱之為學習?孩子在心智上,身體素質上,人際交往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的進步是否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從來就沒有任何一條原理能夠解釋世界上所有的現象。篤思之,慎行之。人生的選擇遠遠不止一種,要用一生的眼光來衡量當下的每一個選擇。





知識蒙古包


就個人而言,這種事情是因人而異的。就好比你說北方人都豪爽,南方人都溫婉一樣,實際上部分北方人也一是溫婉的,南方人也有好爽的。我大學的時候是學生會副主席,我成績一般,去了學生會主要就是不想閒著,豐富自己的生活。學生會里自律性強的人很多,人一般到達一定高度後,都會自律,就算每天很多事情纏身,也會分配的井井有條。學生會的環境雖然比不上社會,但真的每天都有繁雜的事務去做。我不做決定的評論,我只給提問者一個建議。那就是:你想鍛鍊自己能力的話,也做好兼顧學習的話,就定好一個計劃,並且自信的去參加學生會,做了別忘了堅持;如果你沒有做好準備,顧慮重重,舉棋不定,那麼就不要勉強自己加入學生會,因為你還沒有適應環境,調整自己的能力。學會規劃自己,要比去學生會更難,但學會了就能受益終身,成績的事情自然也就不用擔心了。


華版文化


在我看來,大學是從單純懵懂的學生時代向社會的一個過渡期。

沒有太繁重的學業壓力和定的死死的作息時間。

是鍛鍊自己溝通能力、做事能力的一個很好的契機。學生會只是提供了你鍛鍊自己的平臺。

首先,你得學會管理時間。初高中都是學校和老師幫你把時間安排好,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參加學生會(或是學校別的組織)就會給你帶來無形的負擔——你沒接觸過這事。這種負擔一開始會讓你懷疑自己,無法協調和學習的關係,甚至一度陷入極度失落,但後來你就發現,你學會的是在以後生活中怎麼合理安排時間的技能。

其次,參加學生會能讓你瞭解如何做好一件事情。步入社會後,很少有人會像你的學長學姐們一樣包容你,給你建議,跟你談心,可以讓可能不是很能處理事情的你提前知道怎麼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你的工作,這對你以後的工作有極其大的幫助。

題主問這個問題想必也是個積極向上的人,所以不要懼怕參加學生會所帶來的時間緊迫等不好的因素。跳出舒適圈,協調好工作與學習的關係,相信一定會收穫頗豐。


呆園子


這個問題沒法直接下結論啊,參與學生會是否會影響你學習只取決於兩點:1,你學生會的參與程度2,你的自控能力(自律與否)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確實能夠協調好學習與學生會之間的矛盾,能夠有條不紊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的安排好所有的事情,這取決於他們對時間的敏感性,強大的執行力以及自控能力,而這些能力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學生會的參與程度,決定了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去參與學生會工作,是去划水打醬油混榮譽,還是去深度參與學生工作提高自己,不同的態度決定你會花費多少時間去參與,是否有參與感,會不會形成認同感和榮譽感。相應的,你花在學生會的時間多,你花在學習的時間就少了,這是一個零和博弈。

當然,學生會的參與程度只能影響你的一部分精力,你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學生會,因此剩下時間的使用情況,就決定了你是否能夠在參與學生會的同時兼顧自己的學習。這個時候就看你的自控能力,也就是你自律與否。你能夠耐住寂寞,每天堅持讀一個小時書,我覺得就算你每天花十個小時在學生會上,也不會影響到這一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你的學習不會受到影響,只會變得更好。


愛讀書的小鍋


不一定。看你怎麼對待。想學習,會學習的人一定不會


狀元紅7070


沒話說了,好多都玩過,就是沒去學生會玩過,還有比零分更低的?


獨立和


不會,在社交、管理、組織、策劃與學習可以更好的鍛鍊自己!


元之創客


要看是什麼階段了,在中學階段,多少會有一些影響。不過因人而異,看你個人的協調能力如何。能否同時處理好學習和社團工作。先對自己做一個性格和能力評估再做結論可能更客觀一點。希望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