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人在承包地上建墳,你有啥看法?

春雷一聲萬物新


《論殯葬業》

江蘇鹽城大豐這地方,

四十多年以前開始啦:

與城不遠設座火化場,

捧回先人辭世的骨灰。

當時理由土葬睡棺材,

入土堆土墳前立墓碑:

浪費耕地不利於農業,

機械田塊操作不方便。

1111111111111111

當年當地語言男三十,

找不到老婆不怪爸媽:

六十歲大人沒有棺材,

不怪兒女老人自準備。

概浪費木材又不衛生,

四十多年前開始工作:

去世火化送到火化場,

家人把備好棺材拆了。

2222222222222222

自己田裡有自己祖墳,

扒開土堆土露出棺材:

一個人一個壇集市買,

收殮棺板上塊塊遺骨。

一頭掛舅的爺爺奶奶,

扁擔另頭我外公外婆:

舅舅一人擔著四個壇,

公家在河邊開闢墳場。

3333333333333333

工作人員動員做田塊,

住戶屋後面墳墓搬遷:

一村半行政村拔一地,

遺骨骨灰指令點安葬。

二十塊田一排八個排,

一百六十地塊田塊上:

家家戶戶宅後有祖墳,

遷到公家一塊地安葬。

4444444444444444

目前為止劃定這塊田,

被一個一個墓碑佔去:

還有大半塊田有農民,

種植著自己熟悉作物。

實行火葬又問題出現,

骨灰的安放置需地方:

置放骨灰盒空間大小,

立碑佔地大小各不同。

5555555555555555

給💰多供給地方大些,

少的供給的地方小的:

公社的時候開闢墓區,

骨灰擺放不夠有原因。

上一代墓立後一代人,

骨灰後人們又在有的:

同一墓區選另劃一塊,

買地方立墓豎碑安葬。

6666666666666666

公社的時候公墓選址,

照顧祭拜時各位路程:

雖然那時候地塊貧乏,

多餘部分被開荒耕作。

收購旁邊種植戶土地,

開發墓穴等候來訪者:

殯葬帶來部分人從業,

不差錢大塊吃肉年代。

7777777777777777

殯葬改革工作做的早,

農村土地有善得利用:

一塊塊文明耕地展示,

促進農村經濟與便新。

殯葬改革人人理解😊

農民土地有善得利用:

一塊塊文明耕地展示,

農民好經營做好準備。

8888888888888888

六份水三份山一份田,

陸地珍貴耕地更珍貴:

殯葬開闢另一條途徑,

火化骨灰撤匯入大海。

得天獨厚地理和條件,

很快被運來泥沙掩埋:

海底地面抬高一點點,

確定這是永不變定律。

9999999999999999

六份水三份山一份田,

陸地珍貴耕地更珍貴:

殯葬開闢另一條途徑,

火化骨灰撤匯入大海。

得天獨厚地理和條件,

很快被運來泥沙掩埋:

海底地面抬高一片片,

確定這是永不變定律。








A挑夫A


現在農村人在承包地上建墳,你有啥看法?

人死不能復生,節哀吧!中國對於故人自有“入土為安”的說法,這也導致了農村地區推行火葬的極大難度。或火化或土葬,最後離不開的還是墳墓。

該不該在承包地上建墳呢?個人以為是不該也不能的。

第一:造成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困擾。故人再親,也只是你的親人,對別人來說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墳墓,不說吉利不吉利,心裡還是有些壓抑的。故人自然希望安享極樂世界,對別人造成困擾,也不會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第二:相關法律法規不允許在農耕地上修建墳墓和其他工程設施。土地管理法要求農耕地只能用於農業耕種,而在承包地也屬農耕地修建墳墓是非法佔用集體土地的做法,村集體有權要求限期遷移,故人又怎麼安生呢?

第三:農村殯葬文化的改革。現在城鄉推行火葬,並且殯葬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墳墓和其他祭奠場所不得佔用農耕地。令行禁止,這是農村殯葬文化的必然做法。


公墓或者是山林建墳是有史以來的通用做法,至於故人佔領活人田是實在有悖於情理的。紀念先人不是要搭建多麼豪華的墳墓,傳承先人的優良傳統才是大孝。

想要了解更多三農知識,請記得關注“微農村”。


微農村


現在農村人在承包地上建墳,你有啥看法?

過去,有一段時期,國家為了節約、保護土地資源,曾經禁止農村地區實行土葬,而大力提倡火葬方式,確實收到了一定成果。後來不知道為啥又對某些農村山區放寬了政策。



如今,許多農村人都在自家承包地裡建墳,確實是非普遍的現象。筆者認為,農民也並不願意,只不過是情非得已的無奈之舉罷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1村裡沒有公共墓地,只有各家各戶承包的農田,老人去逝後無處安葬,只好把墳建在自家承包地裡。

2附近雖有陵園,但價格昂貴,一般農民家庭承受不起。許多城市陵園的墓穴價位一般都在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普通農村百姓根本買不起。


3村子周邊沒有任何山丘、樹林、荒坡等等,全是一望無際的農田。有些農村地處廣茅的平原地帶,一眼望去沒有任何高山、丘陵、河流、溝壑等等,只有大片的農田,家裡老人去世沒處可葬,又不能葬在別人家地裡,只好埋在自家承包地中了。


雷子三農新視角


在承包地上建墳不是現在才有的事,而是早已經發生的事了,只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個問題。中國人講究逝者為大,入土為安,人死了一定要埋在土裡然後在建一個墳,要不然到了陰間就是遊魂野鬼。雖然這都是信鬼神的迷信,但是在我們的文化傳統裡,祖先的事永遠都是大事,建墳拜祭祖先那是文化的根。雖然現在一直大力推廣火葬了,可是那一方小小的墓是免不了的。

這些年來一到春節,清明等祭祖的日子,農村田地裡就是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還有沒燒完的野火,等到拜祭的人都走的時候,田地裡留下的就是城裡人的腳印與拜祭完留下的鞭炮灰跟沒燒完的冥幣了,原本還春意盎然的田間地頭,瞬間就變成“戰場”。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對把墳建在承包地裡的反對。其次就是有人反對的理由還有就是浪費了耕地。

其實他們說的都有道理,可是不讓人建墳祭祖那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嗎?我們還過春節,過清明,過中元節嗎?比不上城裡人能花幾萬甚至是幾十萬買一塊墓地,農村人沒有那麼多講究,在農村沒有規劃墓地,沒有建墓園以前,農村土葬就一直是這麼過來的。請不要苛責農村人為什麼要在承包地上建墳,如果也想城裡一樣能建統一的墓園,我想農村也不需要在承包地上建墳了。


農家閒人


農村人逝世後,大多數地區是選擇土葬的,這是幾千年的傳統習貫。我以為土葬比其他葬法好,不汙染環境,花費少,有個棺材就行了,可省錢安葬,錢少的人就可辦的簡但些安葬。不過農村人有這樣一個講究,人去了,就請一法師選個吉祥地安葬,不是隨便地方就葬墳,所在承包地裡葬墳的很少,不是普遍現象,長輩去世埋在地下,到了一年清明節去墳地祭奠,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亡人只佔一棺之地,留個墳頭好讓後代祭祀。地球這麼大,活人能容納,死人也應容納才對。有個別有錢人修造墳墓,佔地太多當然應限制。農村最好把墳埋在荒山荒坡荒地處,儘可能不要佔耕地最好。


一生平安0522


農村建墳是普遍現象,我們講究入土為安,大家非常在意,人死了埋在地下就算圓滿了,至於公墓沒有幾個人願意去,而且價格昂貴,即使不要錢,農村去的也不會多,這是一種風俗,也特別的現實。

我們這裡老人去世都是埋在老墳旁邊,跟隨父母,如果老墳在鄰居地裡大家沒有阻攔的,都會非常熱情的讓逝者入土,毀壞莊稼也沒有人提出來賠償的,大家都明白都有父母,總有一天你也會用到別人,我們這裡一般是莊稼隨便毀壞,但是大家都是非常注意,儘量躲避,一般是辦完事帶上禮物到對方家看看,表示一下謝意。

老人去世了沒有幾個人找事的,鄰居看不起不說,大家會譴責你,到時候你家有事大家會刁難呢?所以沒有誰發難對方的,大家都是非常積極的支持,農村就是這樣,大家都是相互的,都有父母,誰都會給自己留好後路。

在自家承包地裡建墳,如果是村民自己的土地不行,必須徵求對方的同意,如果是國家的林場也要徵求村委會的意見,你沒有權利把自家的墳建到別人的地裡,如果是你自家的土地就無所謂了,誰也沒有權利干涉,所以建墳要提前溝通,切不可不聲張就建,到時候真叫你麻煩。

自己承包的土地你沒有權利建墳,是叫你種莊稼的,絕對不能改變土地的用途,你沒有權利,你只有使用權,只能種莊稼,如果是自己的土地你愛幹嘛幹嘛,所以新墳最好建在自己的地理面 。

我們村是一個非常和諧的村莊,我們都是一個王家,都是爺們,所以大家無論是誰,只要老墳在你地裡你就要無條件支持,不能提出異議,其他村不行,如果老人去世都是埋在自家地裡,別人根本不讓你埋,這一點我們村做的很好。

當然自己承包的土地裡是不能建墳的,因為不是你家的土地,說不定哪天你就不在承包了,到時候弄得亂七八糟,還是希望你明白,你不具備土地擁有權,所以你沒有權利改變土地的用途。


大海傳媒


關注【石頭娃的鄉村生活】,洞察農村百態,展示最真實的農村生活

對於農村在承包地上建墳也是視情況而定的,政府現在禁止土葬,主要是土葬會佔用大量土地,其中就有農民的耕地,耕地對於農民來說是緊缺資源,其次就是現在土葬對於農村景觀也是不和諧的,但為了照顧民俗現狀,國家至今的政策還不是一刀切,現在農村還有少量的土葬,那麼對於農村人在承包地上建墳,我有啥看法呢?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石頭娃的鄉村生活】對此問題認為有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 火葬成本與土葬成本

現在的火葬一般都是壟斷機制的,並沒有進行市場化調節。在火葬過程中,租車費、火化費、存屍費、骨灰盒的保管等一系列費用加起來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對於花費基本上就是殯儀館要多少咱們農民就得拿多少,因為出於尊重,沒人會在喪葬上討價還價的,這相對於農村的土葬成本高出跟多,還有就是墓地的費用,墓地在公墓相對便宜的也要在2萬元到5萬元,貴一些的高達10幾萬元,這對於農民來說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承受能力,火葬的高額費用讓農民感覺到了“不敢死““死不起”,這也是農民不敢火葬的根本原因,所以很多農民選擇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建墳,減少喪葬成本,不會給自己和兒孫們帶來很大壓

第二, 土葬習俗深入人心

老話講“入土為安“,土葬這個風俗已經存在幾千年,作為子女都希望老人能風風光光的走,”魂歸故里“的情懷已經深深烙在了農民的心裡,所以多數農民都會選在在自家的土地上進行安葬,在懷念的時候可以方便去祭奠,而不會選擇來回走很遠的公墓。

第三, 農民的承包地有限制

承包集體土地屬於耕地或林地,如果在上面私自建墳墓,在地面上有一定的建築物或者構築物,都是屬於違法的,但現在很多地方的管理還不夠完善,農村人土葬一般都是找個風水先生先進行計算,然後找村集體進行報備,最後在這塊地進行土葬建墓,但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將來這塊地有別的用處,到時會出現遷墳甚至毀墳的尷尬局面,所有在農村承包地上建墓還是需要三思。

第四, 建墳對於環境汙染的危害

建墳對環境產生汙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其中防腐液裡的汞,砷和甲醛都會汙染地下水,而靈柩本身也是另一種一直汙染來源,人死亡或埋葬前(如放射治療)進入人體的放射性同位素造成的腐爛都會造成環境汙染。所以在自家承包地建墳也是需要小心環境汙染和病毒傳播的。

以上是我對農民在承包地上建墳的一些看法,總的來說,私自在農民承包地上建墳是違法行為,雖然現在的管理還比較松泛,但在未來推行火葬是勢在必行的,因為農民的耕地緊缺,土葬對環境的汙染等一些列原因,不得不來推行火葬解決這些問題,但與此同時還是希望將來殯葬事業市場化,價格調控到農民能接受的範圍,這也是解決農民在承包地建墳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最後希望農民能“老有所屬“在一塊安靜舒心的土地上。


鄉村小龍人


條件限制的沒辦法,有山的可以到山上去,有丘陵的可以到丘陵上葬,不禍害土地資源,但是,一馬平川的種植地,沒有一點多餘的土地,讓老百姓怎麼辦,現在是農村人比城市裡人多,埋死人的地方叫公墓,太貴了,老百姓買不起,死不起了,中國幾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死者入土為安,文化底蘊要傳承,但是老百姓根本就買不起~都是風水寶地的公墓~民間有了這樣的笑話,老百姓都死不起了,死啦你沒地方埋,這是可悲的事,希望改善一下。

所以人死了,沒死的時候治病需要錢,死啦發喪下葬需要錢,死人埋的地方還要錢,老百姓種地就是養家餬口,沒有沒有多少錢,都是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他們沒有城市裡生活的人富裕,吃的穿的大魚大肉,穿名牌衣服,因為買不起呀!但是他們一樣工作了一輩子的糧食供應者,沒有農村人就沒有中國人民的飯菜吃活命,所以別在難為農村人了,不容易呀,他們一輩子都沒有退休金,自謀生路的生活著,沒給國家增加負擔,而且還減輕了經濟負擔並且還奉獻了金燦燦的糧食,他們把死者埋在自己的地裡是無奈之舉,是孝道讓死者入土為安,公墓都是有錢人消費的,要善待種地的農村人和進城裡打工的農民工們。沒有他們付出的汗水建築,那裡來的美麗的城市生活環境


向上521


國家提昌火葬是為了省土地是利國利民的,但是國家搞的公墓,實際是為了給某些有關係的人承包火葬場,殯儀館,建公墓,從中謀取私利,火葬場一個布口袋最多一塊錢的成本,卻要賣百十塊錢,殯儀館停放逝者按每小時百十塊錢計算,一塊一平米左右大小的墓地最便宜的也要兩三萬,貴的要賣七八萬或者十多萬,那麼請問一下國家,有多少普通百姓死得起,葬得起的,你們國家不能提昌火葬拿這個來謀利嘛,窮苦老百姓死一個到殯儀館再到火化買墓地下葬這個過程,得花幾萬到十萬不等,那麼咱老百姓死都死不起也不敢死呀!政府跟某些私勾結謀私利,還讓不讓人活了,咱老百姓一生能苦幾萬塊錢,墓地比買活人的住房還貴呀!老農民活著還苦不到十萬而死了就得花十多萬,這墓地不管死人還是活人都承受不住呀!


望過留痕


這種問題我是深有感觸。首先報下地標,河北邯鄲,說這話也只是我們那的規則。老話說的好,人死入土為安。由於大歷史背景(我們那還是1992年分的地,具體什麼時候在重新分,不得知。),在自家地添個墳頭,自己地就少一點。在到現在,農村的墳頭成了個大問題。但是廣大勞動群眾智慧是無窮的。我們村從這幾年(具體什麼時候,也不大清楚)開始適應兩種模式。一,為了能讓自己家的老人入土為安,把墳墓埋到自己的地裡。自己少種點地,也無可厚非,畢竟是為了自己家人,也是為了自己的未來。二,埋到別人家地裡,要用經濟補償,我們那目前是一萬一個墳頭。話有點囉嗦,希望體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