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王爺們每天的生活都是怎麼樣過的?

大侃歷史


在封建社會中,皇帝一旦坐上了龍椅,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維護自己的權力。而最讓皇帝擔心的,自然是那群和自己流著相同血脈,同樣可以繼承大統的王爺們了,所以王爺們大都落得清閒。

而在清朝,這些清閒的王爺們,不像現在,可以看手機,玩電腦,整天“葛優躺”著刷微博,當吃瓜群眾。那麼當時的王爺們是怎樣來消遣時間的呢?

首先當然是騎馬射箭了。滿族人本就是擅長騎射的民族,騎馬射箭自然是他們首選的娛樂活動。天氣好的時候,帶上隨從上山打獵,和朋友們互相比拼箭法,晚上比比誰打的獵物最多,真是愜意極了。而當時每年還有一場盛大的狩獵活動,來籠絡蒙古上層貴族,這項活動就是“木蘭秋獮”。“木蘭”本是滿語,漢語意為“哨鹿”,也就是捕鹿,因為這場圍獵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間進行,所以稱為“秋獮”。清代皇帝每年秋天組織圍獵,並不單純是為了娛樂消遣,還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其次就是養鳥弄花了。拿清末的閒散王爺奕譞舉例。清末時慈禧太后完全掌握了政局,決定罷免這些王爺們,以免他們聯合起來奪權。罷免對於一些有志向的王爺們來說自然是一種羞辱,可是對於道光皇帝的兒子奕譞來說,卻是一件樂得清閒的美事。在他的宅院當中,花園、假山、草地、池塘應有盡有。在這其中養鳥弄花豈不是一件美事?而當時養鳥也是有講究的,最受王爺們歡迎的就數畫眉鳥,王爺們提著鳥籠遛鳥炫耀的可不是鳥,而是鳥籠。當時的鳥籠根據工藝和做法的不同分為“南籠”和“北籠”,做鳥籠的材料也是複雜多樣,從紫檀、黃花梨、黃楊木到名貴的象牙和玉石,都可以成為鳥籠的原材料。而這些珍貴的鳥籠就變成了炫耀主人身份財富、情趣品味的道具。為鳥造籠還是為籠蓄鳥,我們現在已無法得知。

除了騎馬射箭,養花逗鳥這些娛樂活動,王爺們還喜歡花樓消遣。“入伎館閒遊者曰打茶圍”描述的就是當時王公貴族們的這項娛樂活動。按照清朝的規定,京官其實是不允許和伶人、伎女有染或者進入相關娛樂場所遊樂的。但是在實際的執行情況中,對待伶人和對待伎女又是有所差別的。京官們可以與伶人有來往交流,卻不允許與伎女勾通。所以當時雖然多有限制,王爺們仍然能夠進花樓娛樂消遣。伶人,是以唱戲為主要的謀生手段的,伶人也以面容嬌美的男子為主,女性較少。伶人的家則稱為下處,這裡的下處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下處指的是京官王爺們下朝之後歇息下腳的場所。王爺們在這清雅的環境中喝酒聽曲兒,“排酒”作樂,往往樂而忘返。

除了這些較為普遍的娛樂活動,玩票、熬鷹、看戲也是清朝這些王爺們常見的娛樂方式。雖然在那個時候沒有手機、電腦可以供人們消遣,但是對於這些王公貴族們來說,娛樂活動卻一點也不少。有些活動真的是這些有錢人們才玩的起的,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


鄧海春


首先,滿族的這些王公貴族們他們是有固定待遇的,可以說是清朝統治時期的社會高層人士,是有國家保障的,所以肯定不用耕地,不用幹活。那麼他們乾點什麼呢?

古代的時候,和咱們現在不一樣,咱現在閒得無聊可以看看手機,刷刷微博,玩玩電腦,玩玩遊戲啥的,可是這些他們都沒有啊,而且滿族人基本不參加科舉,所以也不怎麼看書,所以啊,滿族的王公貴族們基本每天就是四件事。

第一件,茶樓裡喝茶,一大群人,帶著瓜皮帽,穿著小馬褂,坐在茶樓裡喝茶,有的是自己帶的茶葉,有的是茶樓裡供應的茶葉,反正就是專挑好的喝,一坐就是一上午,一坐就是一天,中間有一句沒一句的聊一點奇聞趣事。

第二就是遛鳥,基本也就是在茶樓裡完成的活動,閒著沒事啊,就這家那家的,都手裡提溜一個鳥籠子,互相攀比,我這個鳥好在哪裡怎麼怎麼滴,他這個鳥好在哪裡怎麼怎麼滴,倆人鬧的不可開交甚至還要比試一番。

第三呢就是鬥蛐蛐,這也是王公貴族們熱衷的活動,有些人就依靠給他們養蛐蛐捉蛐蛐掙了錢,鬥蛐蛐是最常見的,往往是一大群人圍著兩隻蛐蛐,又是比叫聲,又是比兇狠,總之就是鬥,圖個開心。

這第四呢就是侃大山,一大群人圍在桌前,一邊喝著茶一邊聊天,這個說一句這個事情,那個說一句那個事情,大家紛紛的議論一陣,都是聊的京城裡發生的奇聞趣事。

由於王公貴族們生活條件的優渥,騎馬射獵這個風氣和傳統滿滿的就淡化了,這也就導致了入關還沒裡面,當初的虎狼之師就不復存在了,就只剩下了一群只會搖唇鼓舌,沒有什麼實際本事的人了


歷史風流去


清朝王爺們的生活花天酒地,那是一個字~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