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超乎年齡的懂事,是好事還是壞事?

T哥孃親


少年而老成,是一件好事。但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少年而老成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是好事。

1.不健全家庭,兒童因過早的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會將過多的精力花費在家務上。從而減少了自己的學習時間,和求知慾。因經濟問題而遏制自己的好奇心。其實是對幼年的孩子非常不利的。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單親家庭,貧困家庭,有家暴的家庭等,孩子輟學比較早,過早的參加社會工作,出賣廉價勞動力掙錢。大部分掙扎在社會的底層,文化教育水平低,成年後很難彌補缺失的教育。

2.健全的家庭,兒童表現出比同齡人成熟,能很早明確自己的興趣和志向,有較強的自制力,可以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去實踐。這樣該兒童會有超出同齡人的智力和適應這個社會的能力,很容易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吸引更多的關注,和優質教育資源的偏愛。最後在人生的發展中,有所建樹。

以上可以看出,少年老成,應該分情況而看,不能一概而論。


八神一請叫我廠長大人


這事我是這樣認為的:超乎年齡的懂事不是好事,是壞事。而且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太懂事”

從小父母就教我們要做個懂事的孩子,學校老師也喜歡懂事的學生,懂事的孩子處處被人誇,但我覺得懂事的孩子大多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所以只有懂事才能換來安全感,才能不被批評,才能被人喜歡。

懂事的表現:

遇到想要的東西,媽媽說貴,咱不買,孩子就點頭同意;

好想讓父母陪著玩一會,父母說累,孩子就自己去玩;

遇到父母讓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孩子趕快把玩具給小朋友玩;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這樣“懂事”的孩子。

記得有句話是“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每個“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有“委屈”和“不快樂”

“懂事”的孩子會用盡心思的讓身邊的人高興,開心,滿意,從而避免批評,責罰,無論自己是否願意,都會去滿足別人。孩子小的時候這樣,長大了肯定也是這樣,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顧忌所有人的情緒,唯獨不考慮自己,這樣的人生會很累,而且不快樂。

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天真無邪,想哭就哭,高興就笑,學會拒絕。

所以說,“懂事”不是好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懂事”。你呢?


快樂兒童ing


我覺得過於懂事的孩子是比較讓人心疼的,性格與自己身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來自家庭方面的關係。

不經常陪在孩子身邊?對孩子太過於嚴厲,孩子想要尋找依靠時父母拒絕?父母經常吵架?在孩子面前抱怨?看到父母因為某件事受欺負等等……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性格早熟。父母應該多多想想在平常是否有這些負面的事情影響到孩子,小孩子都是比較敏感的,大人比較小的舉動都可能觸動到孩子。

父母找不出原因,可以多讓孩子和同齡的小孩接觸,多陪在孩子身邊,和玩耍互動,經常和孩子溝通,有的時候有的孩子便會自己說出內心的想法來。


瑾雨2019


孩子超乎年齡的懂事有利也有弊。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彬彬有禮?恐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孩子講《孔融讓梨》、《孟母三遷》的故事。在父母的薰陶下,孩子懂得了禮讓。當家有客人時,孩子的彬彬有禮往往會得到客人的稱讚,家長也覺得很有面子。但有時候,孩子為了得到客人和家長的誇獎,可能就會違背自己的意願,說些違心的話,做些違心的事,變得處事圓滑,像個小大人。這樣的孩子活在大人的誇獎中,比較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往往會束手無策。孩子,還是有些孩子該有的調皮好。


夢兒56


孩子超乎年齡的懂事肯定是不正常的,肯定有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家庭不和詣老是天天吵架,打孩子。


愛987326


孩子過早的懂事是察言觀色的結果,並非自己真實的想法,或許為討好大人,也許要委屈自己。不支持不誇讚,慢慢的靜等花開。


姑娘玩沙


環境改變人性,古有孟母三遷,今有擇校而居。小孩的智慧跟環境有著很大的關聯。


水上南人


孩子是小大人,和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要看是什麼事情了。


盧溝曉玥


家庭因素丶環境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