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小朋友,天天要和男孩玩,和男孩結婚,家長如何引導?

喬喬


重點提示:幼兒園的女孩和男孩玩,說要和男孩結婚,應該怎麼辦?

如果家長焦慮自己家女孩太不矜持了,大可不必擔心。首先要恭喜,這個孩子的性取向是沒問題的。而且她只是進入了大部分同齡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敏感期,即婚姻敏感期。



兒童成長過程中要經歷婚姻敏感期

其實大部分幼兒園中班或者大班的孩子都會經歷這一時期。

婚姻敏感期表現為孩子開始關注異性同學,並且會有和誰結婚的說法。

表現為喜歡和某一個異性同學玩,只和他分享好吃的、好玩的,甚至討論要嫁給他。

這其實只是婚姻敏感期的延續,最早,當孩子開始討論要娶媽媽,或者要嫁給爸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進入婚姻敏感期,這只是初級階段,繼而進入第二個階段愛上老師或者其他成人。



而到了5歲左右,才開始喜歡同齡人。

有這種情況,說明孩子已經對婚姻的認識進入了兒童所能認知的比較成熟的階段,也就是認識到婚姻是建立在同齡的異性之間的。

婚姻敏感期的孩子絕不是品質有問題

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所謂的“要嫁給誰”或者“要娶誰”的對象並不一定是穩定的。

這段時間可能是這個孩子,下段時間則有可能換成了另外一個孩子。

並不是說孩子說要和誰結婚就真的是不矜持或者是太隨意。

他們處於婚姻敏感期時,只是從自身對父母婚姻的感知基礎上自發產生的一種婚姻認識的延伸。孩子有這樣的表現,說明父母關係相對穩定,讓她能夠感受到父母婚姻的溫暖和吸引。



另外,這也只是出於孩子對婚姻的認知,孩子其實很單純,並不能真的上升到兩性關係上,家長大可不必大驚小怪。

給孩子的婚姻敏感期足夠的空間,好處也盡顯

給孩子婚姻敏感期足夠的空間,好處還是很多的。

首先,孩子通過經歷婚姻敏感期,充分體驗到對異性夥伴的這種親密的感受而不被打壓,對於將來他們發展正常的兩性關係而言,會打下美好的基礎。

其次,孩子在婚姻敏感期,可能會換婚姻對象,這一過程,讓孩子對於接納和拒絕有了更好地演練,未來長大之後,也會對於擇偶或者被拒絕這些事情上,來的更理智。



再次,在不涉及兩性關係的基礎上,體驗到這種異性吸引的美好,真的是非常美好的回憶——所謂“兩小無猜”,還有更美好的嗎?

家長應該如何做

當明白孩子婚姻敏感期說嫁給誰其實很正常,也沒什麼大不了,而且還好處多多的時候就不要當成一件不好的事情來處理了。但也要避免幾種態度。

第一,家長做一個很好的聽眾就好。孩子告訴你的時候,可以通過回答“噢,是嘛!”“為什麼是他呢?”“這樣啊”等附和,並看看孩子怎麼感受的話應答就好。

第二,雖然知道婚姻敏感期是好事,但儘量不要故意大張旗鼓地鼓勵或者開玩笑,也不要用成人的婚姻觀汙染了小朋友的純真。

第三,更不要過多的去延伸婚姻的知識,以免本來經歷情感體驗的孩子,被引導偏頗了。

總之,家長靜觀其變,當一個合格的聽眾就好了。這一時期持續個幾個月也就過去了。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用,請點贊轉發,謝謝!點擊關注,領取一個@晨光微曉 陪你在育兒和親子閱讀的路上不斷成長。


晨光微曉


我家是中班。有時候孩子今天告訴我她想跟誰結婚,明天又換了一個。再或者是吃飯的時候說起跟這個結婚,然後自己想了想說他留大鼻涕,還是換一個吧。

每次這種時候我都會很積極的配合她的講話,說好呀。這個主意不錯。那個小朋友一定很帥氣吧,她會告訴我說,媽媽,他拍球比賽得了第一名,很厲害的。

這種現象是很普遍的童真,他們現在根本不能理解結婚的真正含義。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也不需要在這個問題上太糾結。

但是如果孩子提到與性教育相關的問題上,家長就應該正確的給予引導。讓孩子明白一些基礎的性知識。這又是另一個比較重要的話題了。



婦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