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思維01——表徵

人生的第一堂財務思維課。

財務思維不是我們的一個選項,而是商業社會給我們提出的一個新的要求。

解決財務的三大核心問題:表徵、找錢、花錢。

本文主要介紹第一個核心問題:表徵。

財務思維01——表徵

01 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就是一張公司的體檢表,財務思維就是根據體檢表結果,做健康判斷和決策的能力。

第一張表是資產負債表,左邊是是資產,告訴你家底有多厚,右邊告訴你購置這些家底的錢從哪裡來的。

第二張表是損益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分是銷售收入,中間部分是成本,最下面是利潤。

第三張表是現金流量表,反映企業一段時間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一個變化情況。

財務報表從內部來看,它是管理和決策的工具(儀表盤);從企業外部來看,它是最通用的商業語言。(企業雙方之間信息變得透明)

財務報表的首要原則就是真實性原則,但“真實”不代表“全部”。

02 資產邊界

什麼是資產,只有那些未來能夠給企業創造利益的經濟資源,才是資產。

研發支出是資產還是費用?在財務高手眼中,研發支持不是費用,而是資產。研究發現,公司每增加1美元研發支持,這個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估值平均增加5美元。

資產僅僅是部分資源,不能量化的資源,會計準則目前就不允許出現在報表中,如“清華大學”、“可口可樂”這些品牌(無形資產)。

在未來可能無形資產比有形資產更重要。

03 負債經營

負債就是欠了別人錢,將來必須要還,這是義務。

負債率不能跨行業比較,不能把一家房地產公司和一家高科技公司的負債率放在一起比較。

高負債不代表面臨危險(高風險),如房地產,OPM(Other People's Money ,用別人的錢),本質是一種無息債務融資方式。

什麼是風險?風險是無法預測又不可控的因素。

04 利潤革命

近似的正確好過精確的錯誤。

通常所說的利潤只衡量了盈利水平,缺不能衡量盈利能力。因為它忽略了投資的一種重要隱形成本,資金的機會成本。

從“會計利潤”到“經濟利潤”的轉變,因為“經濟利潤”比“會計利潤”更能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水平和價值創造能力。

案例:安然公司

05 利潤質量

可持續利潤最可貴。

投資一家公司,投資的不是它的過去,也不是它的現在,而是它的未來。因此一家公司能不能持續盈利,從投資角度來說特別重要。可用此原則選股票。

什麼事情做一次不難,難得是能持續做下去。

盈利能力分析框架:主要的利潤、次要的利潤、經常性的、非經常性的。

案例:兩面針牙膏

06 現金水平

企業靠利潤髮展,但是靠現金流生產。現金持有水平是所有企業財務特徵中,預測破產風險最重要的一個指標。盈利的公司也可能破產。

企業現金並不是越多越好,現金的持有水平是平衡了資金風險和使用效率之後的結果。

現金比率=[現金+短期投資]/流動負債

07 現金結構

現金被分成了三類:經營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

經營活動現金流就是企業自我“造血功能”;籌資活動現金流相當於外物在給企業“輸血”;投資活動現金流相當於企業在“放血”

監管部門從關注“現金流是否良好”轉變為關注“現金流是否合理”。

對於初創階段的企業,應該更多關注現金流是否合理;對於衰退階段的企業,應該更多關注經營活動現金流水平。

現金轉化週期=(應收賬款週期天數+存貨週轉天數)-應付款週轉天數

08 凡有表象,必有隱藏

小米5%承諾的背後。其實,基於小米公司歷史數據(-0.3%,3.4%)和與企業對比(海爾4.3%),硬件產品利潤率能達到5%的企業鳳毛麟角,雷軍並沒有說什麼。

09 報表附註

字越小越重要。

考察企業財務情況,不僅要關注報表本身,還要關注財務報表附註中的會計政策。

學習筆記分享——《賈寧 財務思維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