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是被大火推到了亞馬遜暢銷榜首的!

法國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18點50分,法國標誌性建築巴黎聖母院發生嚴重火災,尖塔已倒塌。

雖然主體建築骨架和兩座鐘樓在大火中倖免於難,但巴黎聖母院的塔尖坍塌,三分之二的屋頂被毀。

看到起火前後的對比圖,令人心痛。大火的起因可能跟巴黎聖母院的修繕工程有關,無情的大火吞噬了人類太多的瑰寶。

《巴黎聖母院》是被大火推到了亞馬遜暢銷榜首的!

但也有幸災樂禍的網友說這是火燒圓明園的報應,該怎麼評論,不防看一下今日第二篇文章雨果對於火燒圓明園的態度,這篇文章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雨果曾在《巴黎聖母院》中寫到:“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教堂的頂端”,“巨大的火焰、兇猛而劇烈,碎片隨著風煙飄散”。

法新社4月17日報道,因為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近日在法國銷量大增,登上了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首位。

當國家遭遇危難,法國人有在文學作品中尋找慰藉的傳統。其他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讀過的和沒有讀過的,讓我們一起再用心去讀一遍《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被大火推到了亞馬遜暢銷榜首的!

01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畔的西堤島上。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築,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

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徵。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歷時180多年,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正面雙塔高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

聖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們的女士”,這位女士正是耶穌的母親聖母瑪麗亞。

1804年,35歲的歐洲征服者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帝,1970年戴高樂將軍的國葬在這裡舉行。

《巴黎聖母院》是被大火推到了亞馬遜暢銷榜首的!

02 雨果

雨果是法國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九三年》和《悲慘世界》,短篇小說有《“諾曼底”號遇難記》。

雨果全名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1885年),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雨果的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一名將軍,受其影響,雨果最初的作品大多是歌頌保王主義和宗教。

1823年,隨著自由主義日趨高漲,雨果的政治態度發生改變,他與浪漫派文藝青年繆塞、大仲馬等人組成“第二文社”,開始明確反對偽古典主義。

1851年,拿破崙三世(拿破崙的侄子)稱帝,雨果對此大加攻擊,因此被放逐國外。此後20年間各處漂泊,此時期完成小說《悲慘世界》。

1870年法國恢復共和政體(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雨果亦結束流亡生涯,回到巴黎,受到了巴黎人民的熱烈歡迎。

《巴黎聖母院》是被大火推到了亞馬遜暢銷榜首的!


03 《巴黎聖母院》雨果

1831年,雨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問世,此時法國曆史正是維護大革命的成果時期,雨果熱情的讚揚、謳歌革命。

1815年,被資產階級革命政權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國外封建勢力的支持下復辟,死灰復燃的封建勢力變本加厲的壓迫人民,宗教勢力更是邪惡黑暗與宮廷狼狽為奸。

小說在此背景上開始了,描寫了善良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在中世紀封建專制下受到摧殘和迫害的悲劇。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面目醜陋卻真誠善良的卡西莫多是勞苦大眾的代表,道貌岸然的衣冠禽獸克洛德·弗洛羅是教會黑暗勢力的代表,英俊瀟灑卻冷酷無情的菲比斯是殘酷的統治階級的代表。

他們之間糾纏著美麗善良的完美姑娘埃斯梅拉達,作者在埃斯梅拉達的身上寄託了理想和希望,但是宗教貴族和黑暗勢力是不可能允許美好事物的存在的。

《巴黎聖母院》是被大火推到了亞馬遜暢銷榜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