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高新區將建“智慧綠谷”

張家口新聞網記者 邵俊琴 通訊員 李永成 張文忠

張家口高新區沈家屯村與閆家屯村交界處的郊區農村荒蕪土地,未來十多年將徹底改頭換面。作為市區向南拓展的必經之地,在東至清水河南路、南至南環線、西至張石高速附近、北至西外環的1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新區將在這裡建設張家口西部集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包裝加工及現代服務業於一體的現代化的綜合性產業園區,即張家口市現代產業園區。

張家口高新區將建“智慧綠谷”

園區空間佈局圖。

張家口高新區將建“智慧綠谷”

總體規劃佈局。

近日,《張家口市現代產業園區起步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獲得批准,拉開了市現代產業園區北部高新工業區正式進入開發建設階段。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加強園區建設、大力發展園區經濟,爭取實現“每個縣區至少建設一個園區”的目標。2012年5月,市政府正式批准高新區籌建產業園區,隨之,張家口市現代產業園區辦公室組建;2013年,《張家口市現代產業園區總體發展規劃》獲得市政府審批,為園區的發展確定了方向;日前,《張家口市現代產業園區起步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出臺,為進一步落實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科學推進園區建設提供了依據。按照規劃,高新區將建設綠色、低碳、高效、循環的“智慧綠谷”。

“三軸、一核、四區”的規劃結構

張家口市現代產業園區,隸屬於高新區,位於市區向西南拓展的主軸線上,東至清水河南路,南至南環線,西至張石高速附近,北至西外環,規劃總面積約16.8平方公里。

根據總體發展規劃,園區規劃為“三軸(商貿發展軸、產業發展軸、生活配套服務軸)、一核(商貿市場核)、四區(高新工業區、商貿市場區、物流產業區、生活配套區)”的結構,其中,園區北部以總部經濟、高新技術為主,發展高新工業區(起步區);中部圍繞110國道,在其兩側建設商貿市場區;南部利用交通優勢,打造物流產業區;東部靠近主城區,建設生活配套區的產業格局。

園區發展按照分期建設、有序開發的思路,形成近期開發建設區、中期開發建設區和遠期開發建設區3個建設區域。近期開發建設區佔地6300畝,包括園區北部臺子山和鳳凰山之間的用地以及110國道東端南部用地,將發展成為園區對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同時結合臺子山和鳳凰山山體綠化打造高新生態工業區。中期開發建設區佔地8900畝,發展沿產業軸線展開的各項用地,通過修建園區交通大動脈,打通與西外環的聯繫紐帶,商貿、物流、工業實現功能分區,形成有機聯繫,為園區長遠發展打下基礎。遠期開發建設區佔地10000畝,涵蓋園區北部關沙河以西和南部緊鄰南外環用地,將主要完善區域內的物流倉儲和貨物配送功能。

5年內起步區形成規模

按照總體發展規劃,園區北部為起步區,佔地4885畝,發展以總部經濟、高新技術為主的高新工業區。

3年內,園區完成起步區主幹道路框架建設,同步配套水、電、熱、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已籤項目一期建設並投入生產;5年內,園區起步區建設形成規模,基礎設施配套達到十通一平,簽約項目建設全部完成並投入運營,同時啟動園區中期發展區域的建設。

目前,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經成形,園區北部起步區規劃形成“兩軸三區一節點”的空間佈局結構。“兩軸”,沿興盛街和昌寧路形成的經濟發展軸線,這兩條軸線既是產業園區內部的重要交通聯繫軸線,也是產業園區與城市聯繫的重要通道;“三區”,圍繞在臺子山周圍的高新工業區、靠近西外環路的生活居住區,以及由臺子山為中心的生態涵養區;“一節點”,即興盛街和昌寧路交叉口處結合商業形成的重要節點。

張家口高新區將建“智慧綠谷”

正在建設的園區一瞥。

綠色、低碳、高效、循環

園區的產業發展將以高新技術為先導,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打造支柱產業高新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經濟與科技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園區主要開發汙染低,高新科技為基礎的工業,協調張家口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調整。其中,高端裝備產業著重於為我市制造業提供基礎產品的支持,發展與張家口裝備產業相關聯的裝備生產,進行“高端配套”,形成產業的橫向、縱向關聯和融合發展的優勢;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統籌規劃好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招商,對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壯大產業規模,帶動產業園區工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電子信息產業,逐步加大電子信息等科技附加值高的產業,形成更有競爭力的產業點;現代服務業,依託良好的區位優勢,抓住京津冀一體化的機遇,結合張家口市產業的不斷髮展,大力發展商貿交易、現代物流,使其與地方產業形成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包裝加工業,在鐵路以北集中規劃包裝加工產業,一方面為園區的商貿物流服務,同時也為周邊產業園區提供服務。據瞭解,已經有產業項目陸續與市現代產業園區簽約,截至目前,已經簽約的項目有新華科技園、北京阜興企業總部基地、遠大集團中小型企業孵化器,達成意向協議的有中歐產業園和津通產業園,涉及電子信息產業的四五個項目正在進行洽談。

市現代產業園還將充分結合園區現狀的山水條件及產業發展特點,以生態與生產發展並重,形成以“環境吸引人、以產業留住人”的宜業宜居的生態型產業園區。園區規劃遵循“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的原則和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的規劃目標,充分利用基地自然山水條件,強調對自然的可達性和親密性,注重產業園區開敞空間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有意識地建立生態廊道,並構建以臺子山為綠心,以主幹路兩側綠化帶為依託,以濱河綠廊為紐帶,公園綠地為補充的具有良好生態環境效應的園林綠地系統。據瞭解,規劃起步區域各類綠地面積共57.72公頃,佔起步區建設用地的17.78%。

“今年,我區將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張聯合申冬奧為契機,以建設綠色、低碳、高效、循環的‘智慧綠谷’為發展目標,全面推進園區建設,加快高新區產城融合、以產興城的步伐。”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園區定位和發展框架已經確定,具體到產業發展規劃、環評報告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於年底完成審批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