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再多都不如踏出去的那一步

1

曾看到一則這樣的資訊,一位文學作家給一位讀者的回信中,針對他的困惑給出了原因:你最大的問題在於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

想太多似乎是現代年輕人的通病了,總是因為去想太多,而遲遲不行動,結果就導致了出現拖延症,焦慮症,最後總是在逃避和抱怨中去度過無為的一天。

他們大多數的通病都是找理由,找藉口:“我不做這件事是因為太難;我沒做是因為這件事太難成功;我沒做是因為這件事做了也不一定能成功還不如不做,但是呢……”

有太多太多的“因為”和“但是”了,這些都是阻止你想做的事,也是阻止你成為不了什麼人。

有一所軍校有這樣的傳統:當軍官問話,士兵只可以回答:1.是,2.不是,3.不知道,4.沒有藉口。

這所軍校就是美國頂級軍校——西點軍校,西點軍校自建校200多年來,已經培育出了3個總統,5個五星上將,等多方面的人才。

為何西點軍校會如此成功,因為他給每一個學生貫徹了:不要找任何藉口的概念。

相信大家都知道,不要給自己找藉口很難,但是給自己找藉口卻是很容易的,藉口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們找到的最好“黑鍋”。

其實仔細想一下,阻止我們去行動的因素和藉口,都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罷了。

本來都是可以毫不猶豫的去做,可是都給了自己很多放棄的理由。


想的再多都不如踏出去的那一步


2

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老天爺給了牛一個做人的機會,前提是它要自己把牛角砍掉。牛看著跟了自己這麼久的牛角,想了很久,雖然變成人牛角會是累贅,但是牛卻怎麼也放不下。

老牛在不停的猶豫中,它懷疑老天爺會不會不實現承諾,這個懷疑讓老牛放下了刀子,從此繼續老老實實的做一頭牛。

想要改變很容易,但是真正去做出改變卻很難。

其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故事中的牛,渴望改變,卻又顧慮於生活中有的沒的,然後就眼睜睜看著機會的流失。

3

拿身邊的事來講,AB兩個朋友,出身於同一個村子,都不甘心一輩子呆村裡,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其中A整天想著發大財,想著天上掉餡餅,想著哪裡有寶藏啊,看看有沒有彩票中啊……

雖然想法不切實際,但是他總覺得總有一天他會夢想實現,於是每天都遊手好閒的。

B是村裡搞水電安裝的,每天早出晚歸,腳踏實地的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A看到B譏笑說:“幹什麼水電安裝,還不如像我這樣等有企業家來我們村裡,把村子開發旅遊景點,到時候我們只要坐著收錢就好了。”

B不理會他,繼續悶頭苦幹,B認為做好該做的事,積少成多,夢想總會實現。

一晃幾年過去了,A還是每天在做白日夢,B則累積了不少的經驗,現實就是這樣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

有天,有到村子來的人發現了B的水電安裝經驗,認為他的技術已經很厲害了,就邀請他一起出外面成立工程隊,B同意了,也正如想的那樣,B現在混的如魚得水。短短几年就買車買房的,而A呢,還是天天在家裡做白日夢,在等著餡餅掉下來。

其實,很多人不是沒機會改變,而是他們的改變總是停留在想象階段,沒有真正的去做,去嘗試,現代社會有太多太多的人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的人了,你不腳踏實地的付出,怎麼會有收穫呢?


想的再多都不如踏出去的那一步


4

馬雲曾在演講中說過:“大多年輕人,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當今時代,社會發展瞬息萬變,光有想法是不夠的,行動力和執行力更難能可貴。

前段時間,摩拜單車給美團收購了,在競爭激烈的資本主義市場中,你慢一點就會被後來者趕超。企業是如此,人也是一樣,行動力是成功者區別於平庸者最大的特點。

事實上,如果在做一個決定時,考慮到方方面面的情況,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困境,因為不管怎麼想,從來沒有一個決定是可以兼顧到各方,而且更讓人覺得可怕的是,在考慮來考慮去的過程中,人反而會失去動力,甚至想出阻止自己的理由。

很多人的決定,全憑內心剛開始的熱情和衝動,而一旦沒有了這樣的感覺,那原本抓在手上的機遇就可能離你而去了。

5

常言道:三思而後行,是說我們要多想,然後再去做,這裡的想不是說要我們去瞎想。想和思考是有區別的,是要有目的性的去思考,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去思考,而想太多則是你天馬行空,沒有目的,胡思亂想。

思考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迅速的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不是讓你在思考的過程中變成一個拖延症和妄想症。

所以,不要再胡思亂想阻礙了你的行動,行動起來,不一定有收穫,但不行動,肯定沒收穫。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別想那麼多,做了再說,好嗎?


想的再多都不如踏出去的那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