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城市筆記│蘇中的麻煩

三土城市筆記│蘇中的麻煩

經常逛貼吧或論壇的朋友,想必都聽過“魯吹一號”的說法。講的是山東作為GDP全國前三的省份,給人的印象卻是土裡土氣,落後的像個大農村。由於GDP數值與現實反差太大,以致不少網友對山東GDP的含金量甚至真實性始終存疑。

事實上,不只是山東,包括河北、東北、內蒙等以國企佔主導的省份,都存在GDP注水的問題。這一點很好理解,對於國企老總來說,產值是政績,多報有助於升官。相反,像浙江、福建等民營經濟主導的省份,通常GDP數據會小於實際。因為對民營企業主而言,少報產值可以避稅。所以對“魯吹一號”現象,我向來並不感到驚訝。

真正引起我關注的,是同處長三角的江蘇,尤其是蘇中蘇北的經濟數據。在江蘇經濟如日中天,外界紛紛猜測何時趕超廣東的那幾年,三土就曾在私底下,聽一些江蘇的朋友調侃當地的統計部門“居功闕偉”。後來我仔細比較了蘇中與浙江一些城市的經濟數據,發現中間的確存在GDP總量與財政收入不相吻合的地方。

比如2018年,蘇中三個城市南通、揚州、泰州的GDP分別為8427億(20名)、5466.17億(37名)、5107.63億(41名),而浙江幾個中段城市,如溫州、紹興、台州、嘉興的GDP則分別為6006.16億(35名)、5416.9億(38名)、4874.67億(44名)、4871.98億(45名)。

單純從GDP來看,兩者在伯仲之間,甚至蘇中三市還要略微領先一點。但如果將比較的標準從GDP總量,切換到地方財政收入上,結果就有些逆轉了。儘管南通憑藉巨大的經濟總量優勢,地方財政收入(606億)依然領先溫嘉等市,但領先幅度遠沒有GDP那麼大,而同比增幅則只剩下可憐兮兮的1.2%。至於揚州、泰州,就更慘不忍睹了,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只有3字頭的340億和357億,增幅也僅為5.1%和5.4%。

三土城市筆記│蘇中的麻煩

相反,浙江這幾個城市,除了台州431.2億外,其餘三市全部超過500億。其中,溫州547.6億、嘉興518.6億、紹興501.3億。而且四市的增速均高於10%,溫州更是達到驚人的17.7%。

當然,地方財政並非收得越多越好,否則就是與民爭利。但考慮到浙江民企的避稅天性,只能說,溫嘉諸市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源於這些地方強勁的經濟活力,而非稅務部門的竭澤而漁。

三土城市筆記│蘇中的麻煩

至於說蘇中城市為何會出現GDP與財政收入嚴重不匹配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要麼是蘇中這些城市的GDP的確注了水;要麼是其產業結構有問題,但這就更麻煩了,說明這些城市經濟的含金量不高,發展後勁有限。

此前,在舊號“三土演義”所發的《改開40年之江浙城市戰爭》一文中,三土曾表示,單就城市建設、市本級首位度、中心城市能級而言,浙江是不如江蘇的。至今我仍堅持這個觀點。但就像我在“三土演義”的另一篇文章《浙江城市的三種經濟拉動模式》中分析的,“產業拉動型”和“基建拉動型”兩種發展模式各有利弊,但總體來說,產業拉動型更有後勁,對人口的吸附力更強。而很明顯,蘇中這幾個城市的產業含金量不及浙江,至於人口的吸附力,問題就更大了。

三土過去在嘉興時,身邊有不少從泰興、靖江等地來禾工作的朋友,卻很少聽說有嘉興人去那邊的。一方面這可能和嘉興人安土重遷、小富即安、缺少闖勁的性格有關;但另一方面,也在某種程度上佐證了江北城市經濟發展、民眾收入不如江南。

比如那個憑藉幾塊上海農場飛地,就號稱要建設“北上海”的鹽城,光看經濟數據倒也的確像模像樣的,GDP總量甚至還排到了紹興、嘉興前面。結果一起“開水不響”事件,就將蘇北的底褲給扒了個精光。

蘇中的情況當然比蘇北要好一些,但也麻煩不少。特別是在人口問題上,當杭州、寧波、南京這些長三角核心城市的常住人口,還在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蘇中三市的人口增長卻已接近停滯。其中表現最好的揚州,2018年也只增長了2.28萬。而一旁的泰州更慘,常住人口直接減少了1.62萬。

如果說,揚泰二市的人口問題多少還可以歸咎於地理位置的話,那麼地處環滬核心區的南通,區位總算優越了吧,結果也僅增長了5000人,聊勝於無。而另一個環滬城市嘉興,官方數據就增長了7萬人,而私底下流傳的說法,嘉興人口更是已經達到600萬量級,比現在統計公佈的多了一百多萬。

三土城市筆記│蘇中的麻煩

常住人口停滯,還只是一個方面。比之更嚴重的問題是,蘇中三市的戶籍人口無一例外都大於常住人口,也就是說,這些城市的人口是在淨流出的。

人口淨流出是什麼結果,看看中國人口淨流出的重災區——東北就知道了。如果說東北人口淨流出有自然天氣、經濟體制、官僚主義等原因,那麼地處長三角的蘇中三市,為什麼也會出現人口淨流出這種人們一般觀念裡,只存在於中西部三線及以下城鎮、農村的情況?

三土城市筆記│蘇中的麻煩

進一步來看上面這張圖表,我們發現,人口淨流出的城市,全部集中在蘇中蘇北和安徽,浙江一個城市都沒有。這其實很能說明問題,我們看最近這兩年江浙兩省的經濟發展,浙江自2017年開始,增速就一直領先江蘇。2018年,江蘇城市無一例外名義增速均低於10%,而在浙江,麗水、嘉興、台州都超過11%,溫州也逼近11%。

這部分的內容,三土在《數讀2018之長三角篇》一文中有過詳細分析,在此就不再贅述。我只想強調一點,即經濟與人口的正向相關性,這在分析任何區域城市發展狀況、潛力後勁、房產投資價值時,都是可以通用的。

而從經濟增速和人口增長這兩個維度來看,蘇中城市的麻煩顯然不小,下一步當地會怎麼應對,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