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升級你的認知,才有可能拉開你與他人之間的距離

俗話說,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往往是源於他們認知能力的不同。

撇除出身和智力等先天因素的影響,來自同一學校,年齡和學習成績都差不多的人,工作之後之所以會不同程度的成就,絕大部分的原因,就是他們認知能力,到底有沒有獲得“升級”。

有一些人,無論再怎麼努力,都沒辦法繼續躍升到更高的層次,與其說,這是他們能力的極限,倒不如說,這是他們的認知水平一直沒有提高,從而導致他們遇到了自我發展上的“天花板”。

那什麼是“認知能力”?

所謂“認知”,就是人類認識事物,對外界事物進行加工的過程。如果你對某些事情缺乏認知,你就沒辦法挖掘真相,獲得自我改變的條件。

好比一些人認為,只要努力工作,每天加班加點去奮鬥,美好的生活肯定會如期而至。

然而認知能力強的人,他們的想法就不會停留在這件事的表面。努力固然獲得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但僅僅靠努力還是不夠了,這只是一種“低品質勤奮”。

在努力的基礎上,還要懂得運用不同的方式,通過各種渠道去深化這種努力,獲取變現的資本;根據目標適當調整努力的方向,這樣“高品質的勤奮”,才會給自己帶來美好的生活。

所以,升級我們的認知,就是精進我們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來看的一本書《認知——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就可以給我們提供這種直接性的幫助了。

這篇文章,算是這本書的簡要總結。

這樣升級你的認知,才有可能拉開你與他人之間的距離

什麼是認知升級?

我們的認知能力,相當於一臺性能強勁的電腦。

在硬件配置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做什麼和做得好不好,要取決於電腦的操作系統和不同的應用程序。

但有些電腦,之所以運用某些大型軟件和遊戲而不感到吃力,那是因為他們的硬件能夠匹配到這些軟件和遊戲。

而對於我們人類而已,大腦就是我們的“硬件”,所以升級大腦,就能夠升級我們的認知能力。

當然,這並不是說,把我們整個大腦都換成了另外一個更好的,才能完成這種升級。通過後天的不斷練習,我們一樣能夠獲得類似的效果。

而其中一個核心要素,就是“反饋”。

無論你學習什麼,你都要懂得從中獲得反饋。反饋是學習的關鍵,沒有反饋的學習,我們就很難從事物當中吸取不同的經驗,獲得認知上的更新。

也就是說,每當我們學習一個新的思維方式,並且運用到實踐當中,根據反饋的結果來逐步完善,這就是認知升級的迭代過程。

根據吳老師的建議,想要升級自己的認知,需要從四方面著手:

1,建立認知模型;

2,找到認知升級的通路;

3,掌握認知迭代的思維工具;

4,實踐你的認知;

我們可以圍繞這四個方面去掌握這種自我升級迭代的方法,獲得認知能力的提升。

當我們的認知能力得到提升,那麼我們的世界觀、格局、思考問題方式,也會相應地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我們的人生走向。

這樣升級你的認知,才有可能拉開你與他人之間的距離


建立認知模型

模型,就是把複雜事物的抽象化,變得可視化,讓人更容易理解。

而建立個人的認知模型,根據吳老師所說的,就是理解道與術的概念,是認知升級的基礎。

其中,打破自身的認知天花板,是建立模型時的重中之重。

那什麼是認知的“天花板”呢?這就涉及到我們的認知層次了。

一般而言,認知的層次分為高低兩種:

低級認知能力:識記,理解,應用。

例如面對一條你熟悉的數學公式,你知道這條公式是代表什麼,同時也能夠理解這條公式是針對什麼情況去應用,而你確實能夠應用出來。

我們大部分人,都能夠掌握這種低級認知能力,幫助我們很好地生活。否則你連手機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那真的有問題了。

高級認知能力:分析,評判,創造。

例如我們面對某件事情,我們能夠把一些看似凌亂的知識點歸納總結起來,找出背後的核心原因。通過深度分析,運用批判性思維,對其進行審視。最後在這個基礎上,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東西,諸如理論、物品等等。

這種認知能力,就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了。只要讓自己從低級的認知能力,提升到高級的認知能力,我們才能夠打破這個天花板,獲得進步。

這樣升級你的認知,才有可能拉開你與他人之間的距離


那要怎麼做呢?

建立認知模型,首先必須掌握以下八個要素:

1,能夠客觀認知自我能力;

從“我知道自己是對的”的思維,升級為“我怎麼知道自己是對的”。

2,跳出侷限性思維;

知道自己思維的侷限性在哪裡,然後意識避免,不受制於它。

3,能夠進行批判性思考;

能夠獨立思考,不會人云亦云。

4,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知道事實和願望的差距,以及實現願望(目標)的路徑;

5,掌握方法論;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進行決策和行動;

6,具備發現事物本質的能力;

理解現實事物規律背後的因果關係,並應對現實。

7,用進化的角度看世界;

任何事情和行為是否有價值,要根據自己的目標去決定。

8,實現認知迭代;

不斷儲備知識與持續學習,提升思維方式。

當我們把這八個法則裝進我們的腦袋裡,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會變得更以往不同。這是我們的大腦就會獲得“進化”。

進化的結果,就是我們會獲得一種“認知現實的能力”。

所謂“認知現實的能力”,就是對客觀世界,有深刻認知的能力,這是外在技能內化成思維能力的體現。

而構成這種能力的條件,有一條公式可以說明:

認知現實能力=(見微知著+抽象思維+邏輯演繹)能力X有效的知識儲備量。

通過這種方式去建立我們的認知思維模型,其效果就會非常明顯。

但怎麼做呢?這就來到了第二步。

這樣升級你的認知,才有可能拉開你與他人之間的距離


找到認知升級的通路

正如上文講述的那樣,知識儲備,對於提升我們的認知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從瞭解知識分類開始進行知識儲備,直到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持續閱讀,並且不斷地運用寫作來整理思維,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認知模型。

換言之,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積累不同的知識,並讓這些知識深化、整合我們的思維,我們的認知能力才會得到提升。

那什麼樣的知識,才值得我們學習呢?

根據聯合國經合組織(OECD)在1996年的年度報告《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中,將知識分為四大類:

第一,事實知識(know-what);

這種知識,可以通過觀察、感知或數據呈現的知識。如中國有13億人口;電腦是由CPU、內存、硬盤等硬件所組成;

第二,原理知識(know-why);

這種知識,主要是自然遠離和法則方面的科學知識。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心理學的羅森塔爾效應等等。

第三,技能知識(know-how);

這種知識,主要指的是我們通過不斷鍛鍊而掌握有關技術的知識,或者做事的技術訣竅。如演講口才,寫作能力,美術設計等。

第四,人際知識(know-who);

就是懂得向何人,獲得某種知識幫助的能力。例如你不會做飯,那麼你就要懂得求助於廚師給你做飯吃;你不會銷售,你就要懂得找到這方面的人,給你提供幫助。

這四種知識,都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思維模型,提升我們的認知能力。

但如果對這四種知識進行細分,裡面依然有很多不同的知識範疇,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漫無目的去學習,什麼都想學,就很容易患上“知識焦慮症”。既然如此,我們就需要根據自己的目的,針對性地儲備知識。

正如“社會達爾文主義之父”赫伯特·斯賓塞對於知識價值說過這麼一句話:

“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問題,並不在於這個或那個知識,有沒有價值,而在於它的比較價值。”

也就是說,只要這個知識,對於我們來說,比起其他人更有價值的,那麼這個知識就具備“比較價值”,我們就可以去學習。

好像有些人覺得寫作這種技能知識,學不學也沒關係,反正又不去當作家。但對我來說,即便我也不想去當作者,但寫作是其中一種體現出我個體價值的技能,那麼我就願意去學習和提高。

寫作技能這些知識,對我而言就具備“比較價值”了。

但怎麼學習呢?吳老師給出了六點建議:

1,以興趣為導向,以學以致用為學習的目的;

2,帶著問題去學習,注意辨別好知識和壞知識;

3,懂得對知識進行分類整合,建立知識體系;

4,理清知識的核心脈絡,去掉繁瑣,精簡知識;

5,把吸收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轉述給他人;

6,實踐,嘗試通過各種方式,輸出學到的知識。

有了這些去學習之後,我們就能夠儲備到足夠的知識,獲得認知能力的提升了。

這樣升級你的認知,才有可能拉開你與他人之間的距離

掌握認知迭代的思維工具

想要快速提升我們的認知能力,除了常規性的知識積累,還需要掌握跟認知能力相關的各種思維工具。

所謂“思維工具”,指的就是我們儲存在我們大腦當中,用來解決某些問題的思考框架和法則。

例如一些做決策和判斷的思維工具,就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某些難題時,可以更快速地運用大腦中的框架,去解決它們。

而影響到我們進行認知判斷的因素,大概有兩個:

1,直覺性思維;

2,經驗性思維;

想要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我們必須懂得“反直覺”和“反經驗”,因為這兩個因素,都會導致我們產生判斷下偏差。

好比你覺得窮人一般都穿不起好衣服,而突然有一個穿著名牌西裝的人跟你說是某某企業的老闆,想想要跟你談合作,你會不會就很容易相信呢?

認知能力強的人,就會刻意減少自己被直接和經驗影響自己判斷的機會。而其中一個幫助我們思考的思維工具,就是“交叉思維”。

所謂“交叉思維”,就是指個圖突破思維的聯想壁壘,用新的視角去看問題主動將各種各樣的概念進行隨機組合,創新發現新的領域和問題解決方法的思維方式。

想要提高這種思維,必須要從三方面入手:

第一,接觸不同文化和學科。

拓展視野的好處,就是自己的“思維觀”不會集中在一個地方,從而看問題,會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去思考。不同的文化和學科知識,就能夠給我們帶來這種影響。

第二,採用不同視角和多重觀點。

對於相同的事情,不同專業和領域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和理解。在同一件事上,產生不同的觀點角度,這既是多重觀點。

多種觀點,有利於我們發現自己思維的盲區,同時會給予我們更多的啟發。

第三,反轉假設。

對習以為常的事情,用相反的角度進行探索分析,我們說不定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例如你聽到一個故事,男生拋棄女朋友,從而認識另一個女生。我們正常的理解,就是這個男生是渣男。但有沒有想過,或許是女朋友先做了一些對不起男生的事情呢?

可以看得出,這三種練習方式,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聯繫性”。

無論是面對不同的事物,還是分析相同的事物,把已知的要素串聯起來進行思考,就是“交叉思維”的運用。

例如把輪子和箱子,經過交叉思維的思考,把這兩者聯繫起來,我們就會得出一個手推行李箱;而在箱子上安裝一個助推器,這個行李箱就會變成電動行李箱。

所以,交叉思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聯想能力”。聯想能力,自然就是認知能力的必備素質之一。

只要通過這三方面的練習,我們的“交叉思維”,就會慢慢變成自身的思考方式;在面對不同難題時,也能夠把他們串聯起來,進行相關的思考了。

當然,除了“交叉思維”,書中還分享了其他思維工具。諸如VRIO模型,逆向思維模型,隱喻思維、故事思維等。

讀者可以通過對這些思維模式的學習,慢慢提升到自己的認知能力。

這樣升級你的認知,才有可能拉開你與他人之間的距離

實踐你的認知

想要獲得強大的認知能力,當然還是需要你去實踐。

當你掌握到上述的法則,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從現實生活當中,不斷尋找機會實踐。

知行合一,永遠是我們抵達終點的重要舉措,提升我們的認知能力也是如此。

把學習和實踐變成一個閉環,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更新自身的思維方式,從而實現自我認知能力的迭代。

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應用到工作和生活當中,那我們的做事方式,才會產生巨大的改變,最終帶動到我們人生進程的改變。

所謂“認知升級”,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好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