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在近代這裡爆發過什麼戰爭呢?

睥睨職場


近代濟南發生了兩場戰爭最為有影響力,一場是日寇阻止國民軍北伐的濟南慘案,另一場則是解放濟南的戰役。

今天就來看看濟南慘案。

1928年,國民黨完成內部整合,蔣介石、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組成四個集團軍開始了第二次北伐,主要目標是北洋軍閥殘餘——張作霖。

張作霖此時是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法理上說,張作霖現在是中華民國的元首、安國軍政府大元帥,可是張作霖的實力遠遠撐不起這一切——南面蔣介石軍隊步步緊逼、河北平津形勢危急,另一面日寇進犯想要乘火打劫,逼迫張作霖交出更多國家主權。

張作霖無奈,只好答應了滿蒙五路條約,中國東北實際上成為日軍的囊中物。日本人投桃報李,派出了第六師團從青島登陸,一路就攻佔了山東省省會濟南。這個第六師團,就是後來造成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

日軍入侵山東的對手是誰呢?很多人以為是狗肉將軍張宗昌,其實不是,真正的對手是蔣介石。

1928年5月1日,北伐軍第三師攻克濟南,5月2日上午,蔣介石入城。5月3日,濟南慘案爆發,3000多名中國人被殺。蔣介石派出的外交人員蔡公時、張麟書、張鴻漸、王炳潭等高級官員,被日寇割掉耳朵、割掉鼻子、打斷胳膊和腿腳,折磨一天後被殺。

令日本人沒想到的是,蔣介石答應侵略條件時,絲毫沒有張作霖那樣拖泥帶水,十分乾淨利落。5月7日,蔣介石答應了日軍所有條件,然後把山東拱手讓給日本人。日本人的條件是:

一、有關騷擾及暴行之高級武官,須嚴厲處罰。二、對抗我軍之軍隊,須在日軍陣前解除武裝。三、在南軍統轄區域之下,嚴禁一切反日宣傳。四、南軍須撤退濟南及膠濟路沿線兩側20華里之地帶,以資隔離。五、為監視右列事項之實施,須於12小時以內開放辛莊及張莊之營房。

蔣介石的軍隊前腳離開,日本第六師團就進城了。比五三慘案更嚴重的大屠殺開始上演。

據目擊者敘述,日軍進城後,見人就殺,不管軍人和平民都是如此;很多被日軍抓住的女子,被日軍割去雙乳、亂刀刺死。後來人統計,被日軍屠殺的總人數,在20000人以上。


毫無疑問,經過16年的軍閥混戰,中華民國的國防力量已經被削弱到了極點。而日軍經過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一戰等多次戰勝,已經初步奠定了遠東霸主的地位,想要更上一層樓,必須瓜分和侵略中國。1828年的濟南慘案,是後來14年抗日戰爭的先聲。

可是,令人氣憤的是,蔣介石始終喊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對內繼續軍閥混戰、鎮壓革命群眾,對外奴顏婢膝、百般討好侵略者。

濟南慘案後1個月,日本製造了皇姑屯事件,刺殺了中華民國元首張作霖;

濟南慘案後3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了整個東北;

濟南慘案後4年,日軍發動一二八事變,佔領了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

濟南慘案後9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佔領了平津地區乃至整個華北;

濟南慘案後9年後,1938年元旦前後,日本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五個星期時間,30萬人被殺!

濟南慘案後10年,八路軍115師挺近山東,陳光、徐向前、許世友建立了山東敵後抗日根據地,山東人民的抗日活動終於有了主心骨。

也正是這些被日本人欺侮多年的山東漢子、北上東北成為東北野戰軍主力、也正是這些山東漢子,南下華中成為華東野戰軍的主力。新中國成立,山東人民功不可沒!


歷史知事


王耀武之所以對黃埔學長李仙洲耿耿於懷,大罵該兵團(兩個軍臨時組成的集團)是50000頭豬,是因為“萊蕪戰役”中他的寶貝部隊第73軍被殲,致使在後來的濟南戰役中,國軍守城兵力嚴重不足,才不得不過多依賴雜牌軍吳化文的部隊。


第73軍亦即整編第73師,原軍長韓浚,抗戰初期表現不佳,但在抗日戰爭中期以後,始終在王耀武麾下作戰,戰力提升很快。從第24集團軍再到第四方面軍,也是首批換裝美械的部隊,號稱第74軍的“姊妹軍”。


解放戰爭打響後,王耀武原來指揮的三個軍(整編師)老部隊中,張靈甫的整74師和李天霞的整83師都被劃給了蘇北的湯恩伯作戰序列,只有整73師留在了濟南附近,是第二綏靖區的看家部隊,結果被黃埔一期李仙洲葬送了,王耀武如何不肉痛?


1948年9月,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的大反攻已經全面得手,解放區連成一片,濟南成為汪洋大海中的“孤島”,膠濟線上的整32師、整45師等部紛紛被全殲,只剩南邊的徐州還有國軍三個兵團遙遙相望,王耀武情知不可守,但蔣介石一定要守,黃埔三期的王耀武只能儘量拼湊部隊硬著頭皮備戰。


關鍵時刻,還是老部隊用起來放心和順手,萊蕪戰役后王耀武在濟南重建整編第73師,以曹振鐸為師長,但重建部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於是王耀武要求南京空運援兵,第一個點名要的部隊,就是仍在蘇北保持機動的整編第83師,李天霞被撤職查辦後該師師長是74軍系統出身的周志道。








豈料僅空運了一個旅,“徐州剿總”劉峙就藉故拖延了,藉口倒是很多,原因只有一個,整83師是原王耀武集團軍唯一沒有被殲過的精銳,劉峙捨不得。


無奈之下,王耀武第二個請調的是重建的整編第74師邱維達所部,由於劉峙拖拖拉拉,當華野發起濟南戰役的外圍作戰時,整74師剛運到了七個連,機場就被解放軍炮火封鎖了,所以王耀武僅得到了一個旅外加一個團的增援部隊,如果整編83師和新的整編74師全部到達濟南,王耀武負隅頑抗的時間一定會拉長。



因此,濟南戰役打響時,雖然王耀武的城防守軍號稱11萬之眾,但正規軍數量有限,夾雜著大批從山東各地逃進城的保安團隊。作戰序列是整編第73師、整編第96軍(轄整編第2師、整編第84師)共三個整編師部九個整編旅,而吳化文是整編96軍軍長兼整編第84師師長,對濟南城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就是五個保安旅和炮兵、工兵等特種部隊了,裝甲力量只有15輛日造九七式坦克。

濟南應該算兵家必爭之地,是華北地區的交通樞紐之一,津浦鐵路和膠濟鐵路的交匯點,它是連接華北和華東的戰略要地,但從軍事地形上看易攻難守,再從北伐時期陳誠迅速入城和抗戰時期韓復榘不戰而逃來看,堅守濟南並非易事。城防工事由侵華日軍經營多年,王耀武接收後又大肆加築,認為外圍陣地可守半個月、城區至少能堅持一個月,足夠撐到徐州援兵抵達。



華東野戰軍主力32萬餘人,以14萬人負責攻城作戰,以18萬人擔負打援任務,其實攻擊濟南的兵力並不佔多少優勢。但徐州方向的邱清泉、李彌和孫元良兵團總計也不過17萬餘人,又擔心被華野“圍點打援”,所以動作消級,而當吳化文率領整編84師起義後,濟南西線防區洞開,王耀武大勢已去。

濟南戰役,從1948年9月16日打響,到9月24日結束歷時九天,人民解放軍共消滅敵人104290人,其中斃傷23420人、俘虜61879人、起義20000餘人,生俘王耀武以下將官32人,真正實現了“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度度狼gg


山東東臨黃海,也是渤海的門口,陸地上也是扼守京津的咽喉要道,但是要說兵家必爭之地,顯然是有點過了,不要說近代以來,就是自古以來,發生在山東的大規模戰役也並不多見。

全面抗戰爆發的標誌是盧溝橋事變,爆發的地點正是華北地區,當時山東軍閥韓復榘身處抗戰的最前線,也算擁有幾萬隊伍,蔣介石任命韓復榘為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主要負責山東境內的抗戰。

當時韓復榘大有和日本人決戰的態勢,在山東境內全面佈防,結果韓復榘與日軍激戰一次之後,便下令撤退黃河北岸防線,改設在黃河南岸,日本在南京保衛戰結束後開始進攻濟南,當時擁有十幾萬人的韓復榘放棄濟南,並且實施所謂的“焦土抗戰”策略,搶掠濟南的銀行、工廠、倉庫,給濟南人民帶來極大的傷害。

1937年12月27日軍開進濟南,到1938年1月8日佔領濟寧,基本完成山東東部的佔領,韓復榘退到山東西部,結果韓復榘在1月11日河南召開的高級軍事會議上被捕,1月24日,韓復榘被蔣介石以不抵抗的原因槍殺,成為抗戰初期第一個被槍殺的大軍閥。

我們今天在譴責韓復榘的時候,其實也應該想一想,當時日軍攻打山東的人數不過幾千人,韓復榘竟然放棄濟南,也是由於濟南地理位置的尷尬,並不足以使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要說發生在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小規模戰役,其實還是蔣介石在1928年第二次北伐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當時國民革命軍氣勢洶洶團結一致攻打北洋軍閥,在蔣介石的率領下,北伐軍一路高歌北上於1928年5月1日進駐濟南。

膠東半島在一戰結束後劃分為日本勢力範圍,早在第二次北伐之前,蔣介石下野期間到日本去追求宋美齡,當時的日本政要就警告蔣介石維持國內政治局勢,不要北伐,蔣介石不為所動。

在北伐軍行進過程中,日本便要求北伐軍繞過濟南,蔣介石依然沒有當回事。

北伐軍接管濟南後,明確要求日本從濟南撤軍,5月2日蔣介石率眾視察濟南軍情,發現日本正在構築防禦工事,蔣介石因此要求日本駐濟南領事"貴國士兵在濟南市區高築防禦工事,實是引起我國人民之惡感,易招糾紛。為防止意外衝突,請貴軍先行撤除一切防禦工事。"

當日下午,日軍在濟南修築的防禦工事已經撤退,結果第二天,日軍發動濟南慘案事件,當時駐紮在濟南的兩個營被日軍攻擊,損失慘重。

北伐軍九十二師,九十三師奮起反抗,日本指揮官表示北伐軍"如不停火,中日將全面開戰",蔣介石為顧全大局,嚴令北伐軍不許還擊,結果日本後來再次挑釁,7000餘人被迫繳械。

面對日寇的殘暴罪行,蔣介石向日本表示:"似此暴行,不特蹂躪中國主權殆盡,且為人道所不容。今特再向貴政府提出嚴重抗議,請立即電令在濟日兵,先行停止槍炮射擊之暴行,立即撤退蹂躪公法、破壞條約之駐兵,一切問題當由正當手續解決。"

再事態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蔣介石最終服軟:"自本月3日之不幸事件發生,本總司令以和平為重,嚴令所屬撤離貴軍所佔區域。現在我各軍已一律離濟,繼續北伐,僅於城內留相當部隊,借維秩序······俾得維持兩國固有之睦誼,不勝企盼之至。”

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如有一毫人心,其能忘此恥辱乎?忘乎何以雪之,在自強而已。”

可見,就連當時的蔣介石在北伐時期對日本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在日記在罵天罵地。

除了濟南慘案外,再有的相對大一點規模的戰役就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濟南戰役了。

1948年7月16日華東野戰軍決定解放濟南,駐守濟南的國軍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是抗戰名將王耀武,其一手打造的七十四軍是抗日戰爭上表現最好的軍隊,然而此前,這支軍隊已經在孟良崮戰役中被全殲。

王耀武能夠指揮的也就是一些雜牌軍了,在濟南戰役中,僅僅八天,華東野戰軍以2.6萬人的傷亡,殲滅國民黨10.4萬人,俘虜了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


史論縱橫


濟南什麼時候也成兵家必爭之地了?

兵家必爭之地指擁有天險,打仗時地形適合防禦或進攻。所謂兵家必爭之地,可分為兩類,其一是邊境防禦,多用於抵抗外族入侵,如山海關、錦州等,其二是中原內地,大多是攻佔首都或大片疆域的必經之所,如荊州、襄陽、徐州等。

濟南充其量只是一個省城而已,就山東而論地理位置也還不如膠東半島衝要,在現代戰爭中佔據膠東半島北可控渤海口威脅天津、遼寧,南可威脅江浙,1888年,中國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在膠東半島的威海。

也正因為濟南地理位置一般,所以濟南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戰爭,只是國共內戰時發生過攻打濟南的濟南戰役。


萊駒為右


說道這裡,就不得不說在解放戰爭中期的濟南戰役了,當時我軍開始了大面積反攻作戰,除了消滅國民黨反動派的有生力量之外,解放大城市更是必不可少。而在這個時候,我華野隨即制定瞭解放濟南的戰略計劃,在粟裕將軍的籌劃之下,我軍由許世友將軍率領華野七縱、九縱、十三縱以及地方武裝共十四萬解放軍戰士擔負起了解放濟南的重任。



而濟南當時的守城主將是國民黨黃埔系名將王耀武,此人畢業於黃埔三期,是蔣介石極其信任的一員大將,他早在紅軍時期便多次和我軍作戰,尤其在第四次反圍剿時,其所在三十二旅被我紅軍戰士圍困於宜黃,此人率部抵抗我軍長達二十四天,最終守住宜黃,因此被蔣介石看重,從而一路升官。

當然了,王耀武以黃埔三期的身份,最終成為山東省政府主席,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也不是平白得來的。在抗戰時期,赫赫有名的七十四軍就是由他一手打造出來的抗戰鐵軍,而著名將領張靈甫更是王耀武手下的愛將,其參加過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等等重大戰役,幾乎打遍了整個抗日戰場,尤其在萬家嶺大捷中,他更是表現出色,贏得全國人民的讚譽。



時間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這王耀武因為是山東泰安人,所以被蔣介石派往山東,成為山東的封疆大吏,而他也是國民黨黃埔學生中第一個封疆大吏,由此可見蔣介石對他的重視。但在解放濟南的戰役打響之後,國民黨已經大勢已去,但王耀武卻在垂死掙扎,率領十萬餘眾堅守濟南,妄圖依靠濟南堅不可摧的工事阻擋我人民解放軍。而在這個時候,我華野發動十四萬人攻城,外加十八萬人打援,想要一舉解放濟南。

但是濟南城防確實堅固,我攻城部隊在數次強攻之後傷亡重大,但是我解放軍戰士人人士氣高漲,無畏死亡,甚至提出了“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號。最終在關鍵時刻,負責城西防守的國民黨將領吳化文率部兩萬餘人起義,我軍迅速攻入城內,此時國民黨守軍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面,最終我軍順利的拿下了濟南城。



而這吳化文出身西北軍,本來就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人馬,他早年追隨過馮玉祥,之後又投靠蔣介石,算是國民黨軍裡面的雜牌部隊,其在濟南戰役中能知曉大義,堪稱解放濟南的一大功臣。而王耀武最終化妝潛逃,後被我軍將士俘獲,關押於功德林內,但其態度端正,積極接受改造,後被特赦。

濟南戰役最終以我軍的勝利落幕,但儘管有著吳化文的起義,但在濟南八天八夜的血戰之中,我軍依然傷亡高達二萬六千多人,可謂是一場空前慘烈的城市攻堅戰。如今距離那場偉大的戰役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我們應該永遠緬懷那些為解放濟南獻身的英雄,他們值得我們尊敬。


絕筆歷史


我記得也就兩次吧:

第一次。1928年5月,國民黨第二次北伐,北伐軍進軍濟南,軍閥張宗昌為阻擋北伐軍的進擊,邀請了日本人進駐濟南,5.2日蔣介石進入濟南,5.3日派遣蔡公時和日軍交涉,慘被殺害,遂爆發激戰,日軍傷亡230餘人,北伐軍連同百姓3000餘人被殺,大部分是普通老百姓,史稱“五三慘案”。隨後北伐軍繞城北上。

第二次,就是1948年的濟南戰役。(1948年9月16日至24日)

國民黨軍隊編制:96軍、整編73師等,人數約11萬。

指揮官:國民黨軍第2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等(下圖,王耀武和蔣介石)

華東野戰軍:14萬人攻城集團(3.9.10.渤海縱隊、魯中南縱隊、兩廣縱隊等),阻援兵團18萬人。

解放軍指揮官:代司令粟裕。攻城東集團總指揮許世友,攻城西集團總指揮宋時輪。

解放軍口號:“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解放軍的連續進攻和96軍吳化文部起義是戰役的轉折,經過8天激戰,解放濟南。

王耀武在逃跑途中在現在濰坊的壽光市被活捉。


穿越再現彼岸


濟南交通便利,你確定?我每次經過濟南都很頭疼,要麼有車時間趕不上,要麼沒有車,濟南只能往南往北往東,就是不能往西,我真的很無語。。。。。


還nnnnnn好


濟南一丟,東北吃緊。華東華北被分割,老蔣大勢已去了!


Jjpzyx


濟南不是兵家必爭之地,徐州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