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修路還要農民出錢嗎?

用戶8507156216638


現在農村修路還要農民出錢嗎?

公路是農村的形象也是經濟命脈,要想富先修路。現在農村經濟發展起來了,修路還要不要農民出錢成為很多人的疑問。

答案和事實肯定是還要農民出錢,但是國家會撥放一部分的補貼。

1、農民是農村修路的主體,國家給予支持的是獎勵措施。為了鼓勵農民自行修路,國家出臺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村村通公路的修建,國家可以給予修建成本的50%補貼到村集體。


2、國家對通村公路的投入是補助性質。只有當地自籌資金到位,村支兩委形成統一意見,與交通部門和縣市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彙報。具備了修路條件的,才能申報年度實施計劃。


3、具體實際情況可以具體區別對待。比如鄉鎮、縣城的修路一般是不用農民出錢的,可以全額補貼;而有的農村僻壤的路段,原本沒有路,住的人多了就成了路,這樣的情況是需要農民全額自行籌備的;也有的農村路段實行農民自行修建路基,政府負責瀝青或水泥的路面硬化。

農村修路是大事也是好事,只要溝通解釋工作到位,農民還是會大力支持的。需要注意的是農村修路還是要保質保量的,只有經過縣、市和省級交通主管部門的驗收以後,辦理好相關手續,國省計劃資金才能到位。


想要了解更多三農知識,請記得關注“微農村”。


微農村


現在農村修路還要農民出錢嗎?

曾幾何時,農村各種提留和統籌,義務工、集資等嚴重困擾著剛能吃飽飯的農村,所以才會出現農民想盡辦法把戶口轉向城鎮的事情。而修路集資,曾經是多的一項集資行為,當時不光農村修路要集資,甚至國道、省道、縣道修建都要集資,說是自願,實際強行。我手裡現在還持有幾百元當初修建某地方鐵路的認捐手續,而其他沒有手續的捐款,早就不記得有多少了。

那麼,現在,農村修路還要農民出錢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國家一直在強調減輕農民負擔,從免除三提五統,到免除特產稅農業稅,再到農民糧有補助,農民免除了各種稅費和義務工。而對於農村修路,國家交通部有《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明確指出了農村修路的資金來源。

該辦法所說的農村公路,包括縣道、鄉道和村道,明確規定農村公路建設應當由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其中涉及到村道,辦法中說“村道由村民委員會按照村民自願、民主決策、一事一議的方式組織建設"。這裡的村道,大概就是題主所指的農村修路吧?不過,這只是說的修路的組織者,而對於修路的資金來源,該辦法也有明確規定:

農村公路建設逐步實行政府投資為主、農村社區為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渠道籌資機制。鼓勵農村公路沿線受益單位捐助農村公路建設;鼓勵利用冠名權、路邊資源開發權、綠化權等方式籌集社會資金投資農村公路建設,鼓勵企業和個人捐款用於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公路建設不得增加農民負擔,不得損害農民利益,不得采用強制手段向單位和個人集資,不得強行讓農民出工、備料。確需農民出資、投入勞動力的,應當由村民委員會徵得農民同意。

從該辦法的具體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農村修路,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你是可以捐款的,如果你是有錢的農民,你甚至可以出資對某條農村道路進行冠名,這個在我們這裡並不少建,筆者所在的縣市農村,有不少村路就是農民企業家捐資建設。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明確規定了不得采用強制手段 向單位和個人集資,也不能強行讓農民出義務工。這就是說,農村修路,雖然對農民有利,但農民愛出錢不出錢,愛出力不出力,完全憑個人自願。如果你是有錢的農民,當然可以捐資修建農村道路,因為自古修路築橋都是善行中的主要一條。但是你不想出錢,任何組織和單位,不得強制命令農民出錢修路。

在筆者所在的縣市,這幾年所有的連村路全部硬化,實現了村村通工程,而農村的街道,也有很多進行了硬化,這一切都沒用農民拿一分錢,都是地方財政撥款進行的。所以,農民朋友應該感激黨的政策和地方政府為農民做的這些好事,在農村修路中,如果涉及到佔用農民或房屋、樹木等,儘量配合政府的工作,而政府也會依法對農村做出補償。


齊東晏子


現在農村修路還要農民出錢嗎?


要致富,先修路。這在農村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在過去,人們對農村的公路要求比較低,只要車能同行就行,而且修路都是政府組織群眾,自發修通的,群眾也都是積極參與。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出行道路也有了新的要求,而國家也在大力支持實施村村通工程,群眾基本告別了過去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路的土路,走上了乾淨整潔的硬化路。


現在農村,主要有三種類型的路需要修,一是通行政村的主路,二是村莊累的小巷道,三是走田地裡的產業路。這三種路具體是如何修的,群眾出不出錢,我們分開來說。


一、通村主道路。這一條道路是最重要的,是全村人出行的要道,所以這條路修起來要求也更加嚴格。這條路如果讓群眾出資修的話,肯定是修不通的,因為不光要修好,修的距離還很長。所以,通村主道路是由政府出資來修,由專門的施工隊伍來施工,群眾是不出一分錢的,對修路要佔用群眾耕地的,由當地政府補償群眾。在我們當地,通村主道路都是寬4.5米的硬化路。



二、村莊內小巷道硬化。這個也有項目支持,叫做一事一議項目,就是政府出大部分資金,農戶要籌資籌勞。在修路之前,群眾必須要把籌集的一部分資金上解,才會批准項目實施,而且在實施過程中,需要群眾投勞幹活,如果沒有勞力的,還要按照工價交費。


三、產業路。這個路其實也非常重要,是農戶機械化種植的關鍵,如果通往田地的路走不了車,群眾種植莊稼就會越發困難。所以,我們山區對田間道路非常重視,主要措施就是修梯田,在修梯田的過程中連帶修通產業路,這個也是不需要群眾出資的。只不過產業路不會硬化,最好就是鋪一層砂石,平時維護時要群眾要義務勞動。


新農人散耕


我們村裡鋪水泥路是不需要村民個人出錢的,統一由市裡撥款,工程投標的方式來為我們村裡免費修路。

以前我們上街趕集村裡都還是土路,每逢下雨天,路上坑坑窪窪的,搞得鞋子褲子上全是泥巴,真是寸步難行。

前幾年村裡搞村村通水泥路工程,一下子就修到了我家門口,雖然只有三米寬,但我們都很滿足了,從此告別了泥巴土路。

有的村民一家人住在一個山頭上,水泥路不方便修到他家門口,村裡也會免費為他家拉石子煤渣鋪一條路,現在的惠民政策真的是越來越好了,以前都不敢想的,現在都實現了。

別的地方是什麼修路政策我不知道,我只是實話實說我們這裡的情況,希望採納。


陽哥拍三農


農村的路是個大問題,以前我們最怕就是下雨,下雨就不能出門了,到處是泥和水,出去一趟回來就得換鞋換衣服。這也是很多人認為農村髒的一個主要原因。

現在比以前好了太多,村村通實施之後,全部都修成了公路,我們這邊去地裡的生產路也修了,幾乎是不見泥了。

那題主的問題是現在農村修路還要農民出錢嗎?這個問題不能直接回答不用,也不能直接回答用,因為這裡面分著情況呢。

基本上是分為兩種情況,當然了,也只是我們這邊這樣分,其它地方不知道是什麼政策,所以只代表我們這邊。

一、統一規劃的路是不用拿錢的

這些統一規劃的路在我們這邊包括:村裡主街道,也就是村裡的主路,修這個是不用村民拿一分錢的,上面撥款,而且承包修路的也不能是村裡人,必須是外面的人競標來修,為的是防止自己村的人修會出現麻煩,中飽私囊啥的。

然後就是主要地塊的生產路。我們在農村的人都知道,每個村子,都有塊重要的地,每家也數這一塊地多,這樣的生產路,村裡是統一修,也是不用村民拿一分錢,統一規劃,競標後外地人來修,而且還讓村民監督,打地面時村民可以在一邊看,不滿意可以提出來。

這些路修好後,他們是不會馬上拿到錢的,通常要過一段時間,半年或者更久,為的是檢驗修的路合格不合格。比如修時,會有人下來拿著東西鑽起路面檢查。修好後,過大車了,農民拉東西過小車,這些情況下路面還不壞,那麼才可以給他們拿錢。假如這個期間有車過把路給壓壞了則是不合格,他們是需要再修的。

可以說是監督很到位了。由此也可以看見對於路的重視。

二、戶戶通的情況下,是需要拿少量費用的

什麼是戶戶通呢?就是每家每戶門前都修成水泥路。我們都知道,在農村不是所有人都臨街住著,有不少人是在衚衕裡住,有的衚衕時十來戶人家,有的則是一戶人家。那這個衚衕修的時候,就需要戶家拿錢了。

拿多少呢?我們這邊修時,是村裡拿三分之二,戶家拿三分之一。

比如黑嫂家的衚衕修時,當時一共好像是花了兩千八百塊,衚衕裡就我們一家。當時掏了八九百,剩下的是村裡給拿的。

我們村的衚衕都是這樣修的。當然了,別的地方就不知道了。

最近,村裡又準備把主街道的路面加一層,這個仍然是不用村民拿錢的,還是有統一撥款。

總結:這個修路政策各地應該不一樣,看各地的發展情況。不瞭解的情況下,不能評論別的地方,說的都是我們這裡,自己的親身經歷。

由我們這裡可以看出來,這些年的生活是真的變好了,國家對村裡的路也相當的重視,並且在修的同時,有效的規避了一些容易出現的麻煩事,比如本村路外地人修,比如修好後還要檢驗一段時間。

這些都是向好的地方發展,而且個人相信會越來越好。

我是鄉村黑嫂,一個有態度的農村觀察堵 。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右上方紅色“關注”點一點,帶您瞭解更多農村農事、幫您解讀更多涉農政策。

現在農村修路還要農民出錢嗎?

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這是多年來的口號。那麼,農村修路農民用不用出錢呢?下面,筆者就來說道說道:



政府負責實施,不能收取。

2018年6月1日起新實施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納入農村公路規劃的村道及其所屬設施建設費用由國家和地方政府承擔。

這裡的村道指除鄉道及鄉道以上等級公路以外的連接建制村與建制村、建制村與自然村、建制村與外部的公路,但不包括村內街巷和農田間的機耕道。



也就是說,國家和地方政府承擔村與村之間、村與外部連接的道路及附屬設施修建費用,這部分道路修建費用是不能向農戶攤派和收取的。

村民自發組織,區別對待。

從規定可以看出,國家和地方財政主要負責的是村莊以外的道路建設費用,是不包括村內和田地間的道路的。

所以,如果一個村子裡的人準備維修村內道路,國家和地方政府沒有多餘的資金投入,就屬於村民自發組織實施的行為了,因為涉及村裡每家每戶,所以,發起人是可以向農戶收取道路建設費用的。



一般情況下,修建道路的牽頭人都是村幹部或者當地有威望的人,所以,就會將村幹部的個人行為與其擔負的政府職能混淆,誤認為是政府修建道路收取費用。換句話來說,就是這個時候的村幹部,其身份是村民,而非幹部。

您覺得村裡修路該不該農民出錢呢?

歡迎“關注”農策分析,瞭解更多三農資訊!


農策分析


以前有集資款項。我們這邊在取消農業稅,農民種地不用交錢之後,各種義務工,攤派也隨之取消了。村村通工程實施之後,各村之間逐漸實現了水泥硬化路面的連通。資金基本上是縣鄉兩級政府的撥款。各村負責自己村子的路段。

同時,村子裡的主要街道也逐步硬化。也有本村走出去的老闆捐資修街道,安裝路燈的。

各村修路的時間各異,而運輸沙子,石子的運輸車時有超載,道路損壞也比較嚴重。為了杜絕偷工減料現象的發生,現在對承包方的要求也嚴格了,除了修路,還要負責期限內的使用質量。


張力山2018


有些路當地農民還是要出錢的。政府沒有錢,但事還要辦,怎麼辦。從農民手裡募捐。我們今年就修了一條路,當地村民都捐了錢。


白夜的雨


我說下我這裡東北吉林農村修路,不需要群眾出錢,政府出錢招標找施工,我所去過的農村都是,村村通公路,水泥地路面。


長白山春喜


我是保定的,我們這裡修路,不需要農民出錢。現在國家有村村通的政策,會給農村撥款修路。

可能有的地方還沒有修上路,但是,這只是一早一晚的問題。

有些山上的隱蔽的小路,可能暫時還沒有照顧到,如果村民著急用的話,也可以湊錢修一下,畢竟方便大家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