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了乾隆才傳位與雍正嗎?

Irene_haha


雍正是清代歷史上非常具有神秘色彩的一位皇帝,尤其是其繼位的過程,充滿了各種傳說。其中有一種傳說,說是雍正能夠在奪嫡之爭中最終勝出,他的兒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起了很大作用。因為康熙帝非常喜歡弘曆這個孫子,內定弘曆為隔代的繼承人,所以才最終決定讓皇四子胤禛繼位。那麼,這是歷史事實嗎?以筆者看來,真正的事實可能正好相反——並不是雍正靠著兒子才當上皇帝,而是乾隆靠著父親才當上了皇帝。

(表現康熙帝和少年弘曆在一起的場景的油畫)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先要來談談弘曆和爺爺康熙帝的關係。弘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於康熙帝子孫眾多,作為爺爺的康熙帝並沒有見過弘曆這個孫子,甚至不知道這個孫子的存在。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春天,弘曆才通過胤禛的引薦見到了祖父康熙帝。康熙帝見少年弘曆聰明靈秀,身體健壯,受過很好的教育,滿心歡喜,遂命將這個孫子養育宮中。此後,祖孫二人經常在一起談經論史,練習弓馬,四處遊玩,結下了很深的感情。弘曆後來登上帝位以後,經常回憶起和祖父在一起的時光,流露出深深的眷戀之情。

(弘曆與康熙帝初次見面的地方——圓明園的牡丹臺,後改名鏤月開雲,康雍乾三代帝王曾在這裡共聚一堂)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弘曆在康熙六十一年春才入宮養育,而同年冬天康熙帝就去世了,祖孫二人在一起的時間總共只有半年多的時間,並不是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樣,弘曆從小受康熙帝撫育,時間很長。半年多的時間應該說並不是很長,像康熙帝這樣的英明統治者,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認定十二歲的弘曆的資質足以成為未來的皇帝,進而做出隔代定下繼承人的舉動。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康熙帝晚年養育在宮中的皇孫並不止弘曆一人。康熙帝晚年,由於被兒子們的奪嫡之爭弄得身心俱疲,轉而把注意力放在了孫子們的身上。所以有不少孫子曾陪伴在康熙帝身邊,陪侍時間甚至比弘曆更長。

這裡特別要提到的一位皇孫,就是太子胤礽的長子——弘皙。弘皙是康熙帝的嫡長孫,地位上要比弘曆高出很多。除此之外,弘皙的人品很好,才能出眾,可謂是賢名遠揚,因此深得康熙帝的喜愛。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康熙帝廢掉之後,朝鮮使臣就敏銳地觀察到:“皇長孫(弘皙)頗賢,難於廢立。”又說:“或雲太子之子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尚爾貶處雲矣。”這就說明,康熙帝雖然在震怒之下廢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卻又覺得弘皙非常賢德,如果讓其他兒子繼位,勢必要壓低弘皙的地位。正因為如此,康熙帝在掙扎了幾個月之後,重新立胤礽為太子。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其他皇子的奪嫡之爭讓康熙帝十分失望的因素,對弘皙的特別喜愛恐怕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試想假如胤礽能夠吸取教訓,從此安分守己,不再招惹是非,那麼日後繼承帝位的必是胤礽,而弘皙也必將順理成章成為下一代的皇帝。

(康熙帝最喜愛的孫子——嫡長孫弘皙)

然而,胤礽在恢復太子位之後,繼續作死,終於一手毀掉了自己和兒子的全部希望。三年之後,康熙帝終於下定決心,第二次廢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他所鍾愛的長孫弘皙自然也就成了犧牲品,從此失去了繼承帝位的機會。否則,又怎麼會輪到弘曆來繼承帝位呢?

說到這裡,筆者想說,與其說是雍正沾了兒子的光當上了皇帝,還不如說是弘曆沾了他爹的光才當上了皇帝。如果不是雍正在奪嫡之爭中最終勝出,弘曆日後最多也就當個閒散的親王,根本不會有機會當上皇帝。而如果不是雍正的長子弘時因頂撞雍正被削籍而死,弘曆失去了最強的競爭對手,那麼帝位誰屬恐怕也還在未定之天。所以說弘曆確實是有福之人:胤礽作死,坑掉了最受康熙喜歡的孫子弘皙;胤禛厲害,最終在奪嫡之爭中勝出;弘時莽撞,自己退出了帝位爭奪戰,最後就成就了弘曆,成就了享國六十年的乾隆王朝。

(《雍正觀花行樂圖》,圖中穿黑衣者為雍正帝,其右前方穿黃衣的少年疑即少年弘曆。此畫被認為是雍正帝為了紀念康熙帝初次見到弘曆而特地讓畫師在圓明園牡丹臺繪製的)

最後筆者還想多說一句,雖然歷史的事實本來如此,但弘曆之所以會成為後人口中雍正奪嫡勝出的最大資本,也不完全是因為後人不懂歷史瞎胡傳,這事兒的始作俑者其實正是雍正自己。因為就在雍正剛繼位的時候,他就對朝鮮使臣正兒八經地說過,說康熙帝病危時曾對閣老重臣馬齊說:“第四子雍親王胤禛最賢,我死後立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氣象,必封為太子。”說得好像康熙帝臨終之前就把後面兩代皇帝人選都定好了。其實這不過是雍正為了給自己繼位的合法性尋找的藉口而已,但是既然你自己都這麼說了,後人當然也就認為你是靠你兒子才當上皇帝的了。這事兒啊,還真怨不得別人,您說呢?參考文獻:《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乾隆帝及其時代》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有百分之五十左右吧 但是 康熙應該算是個比較有作為的君主 他也知道 自己的晚年 朝政腐敗 朝廷官員貪汙受賄已然成為習慣 所以 他必須要一個鐵腕君主整飭吏治 扼殺貪汙腐敗 所以 在康熙的這些皇子裡 只有老四胤禛 也就是後來的雍正 曾經向自己的父皇 康熙帝 陳述過官場現在貪汙成風 必須嚴刑扼殺 這點從雍正清查國庫空虛案就能看出來 當然 晚年的康熙確實喜愛自己的孫子 弘曆 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帝 也有讓自己的孫子繼承大統的想法 這從康熙帝親自交弘曆學業就能看出來 應該是 這兩者加起來 促使康熙帝把大位傳給雍正 既希望雍正帝能肅清吏治 扼殺官場腐敗 也希望 自己的孫子 弘曆 將來能繼承大統 弘曆繼承大統後 對自己的心腹大臣說過好幾次 皇祖御継六十年 朕 不能超矣 就是說爺爺康熙臨朝聽政六十年 我不能超過爺爺 所以 晚年 他到六十年 就傳位嘉慶 可見 爺爺對弘曆的影響很深呀 超過了父親雍正 所以 康熙傳位雍正 是有讓孫子弘曆繼位的想法 當然 雍正帝勤政 也是康熙帝看中的地方 畢竟 親人感情和江山社稷比起來 還是江山社稷重要呀


胖子小屁


有這個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康熙晚年臥病期間,雍正每天守護者,端茶倒水,喂藥餵飯,讓康熙看到了他的孝心,整頓吏治,催還國庫欠銀,賑濟災民,也讓康熙看到了雍正的工作能力,雍正也確實很厲害,只是康熙沒有料到,雍正對兄弟下手這麼狠,乾隆是純粹的富二代,老爹死了給乾隆留下6千萬的國庫銀兩,所以說沒有雍正,是不會有乾隆盛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