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手機巨頭隕落:曾請劉德華代言 如今負債170億

原標題:一代手機巨頭隕落!曾請劉德華代言,如今負債170億

“金品質,立天下”,昔日的金立手機王國,如今卻轟然倒塌。

創始人劉立榮的賭場失意,無疑加劇了金立的隕落。而在依靠“超長待機、高性價比”穩居手機線下市場第一後,近幾年金立在市場定位、營銷策略方面似乎也下錯了“賭注”,讓這家曾躋身國產手機第一陣營的手機品牌,慢慢走到了破產重組的邊緣。

11月28日,金立召開經營性債權人會議,參與人主要是債務在8000萬元以上的供應商債權人。一位參會的供應商代表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會議就破產重組事宜徵求債權人意見,從現場談話來看,多數人同意金立破產重組,“因為破產清算的賠償低於破產重組。”

此外,記者在位於東莞大嶺山的金立工業園調查獲悉,該工業園於2018年年初就開始裁員,如今大部分宿舍樓都已空置,並且車間內大部分產線已經停產,部分運營的產線則是在為其他廠家做代工。

 巨頭隕落

金立由劉立榮創辦於2002年。當年,劉立榮離開DVD行業,憑藉著之前與他有合作的(金正)老渠道商轉投金立手機陣營,在手機行業取得不俗成績。

2005年,成立剛3年的金立邀來了劉德華代言,並由馮小剛親自制作廣告,“金品質,立天下”這句廣告詞經央視1套播出後火遍全國,成功為金立打開了知名度。

此後,金立開始迎來高光時刻。2006年,其憑藉400萬的銷量鎖定了國產手機第一陣營的位子,並在一年後正式佈局印度市場,開啟了國產手機的出海行動。在2014年之前,金立一直是印度手機市場的霸主,佔據了近七成的市場份額。

2008年,在中國手機市場的“千機大戰”中,如波導、夏新、科健、南方高科及天時達等手機品牌陸續被市場淘汰,而金立依靠“超長待機、高性價比”的特性突圍,並在2006年~2009年期間穩居手機線下市場第一。2010年金立手機銷量突破1000萬臺,成為最大的國產功能手機品牌,一時間風光無兩。

但是,盛極之下,金立又迅速隕落。

本報記者從金立多家供應商方面獲悉,金立從2016年後對供應商就一直存在欠款延遲付款,或者回款不全的情況。此後,有關金立資金鍊斷裂的傳聞就甚囂塵上。

此後,2018年1月10日,“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執保凍結劉立榮持有該公司41.4%的股份”的消息被媒體曝光,接著1月16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再次凍結劉立榮持有的41.4%金立集團股權”。

2月7日,歐菲科技發佈公告稱對金立應收賬款餘額超6億元,已逾期兩月以上。

此後,金立債務危機的傳聞相繼被印證,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賭局”失利

短短几年間,金立的跌宕命運讓人唏噓。但導致其資金鍊出現問題的根源,各方依然爭論不休。

劉立榮曾向媒體表示,金立資金承壓,主要是由於2016年、2017年營銷費用和投資費用投入超限。2016年~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元,近3年對外投資費用30多億元,兩項費用接近100億元,對金立資金鍊造成很大影響,導致貨款週轉困難,在拖欠貨款後被供貨商申請資產保全。

金立深圳總部一位離職員工向記者表示,最早金立的對外回應就是營銷費用超支,但實際上,營銷費用屬於正常開支,市場費用是根據企業的銷售額來算的,並不是造成現金流吃緊,上游付款壓力大的主要原因。

該人士認為,“最主要是老闆輸了錢,很多供應商知道他輸了錢,對金立的這種供貨就開始謹慎了,導致供應鏈流動資金出現問題,實際上從前面開始就像一個齒輪一樣,因為這件事的波動,有些齒輪已經慢下來了,等到無法付清歐菲科技款項一事曝光後,整個齒輪就突然斷掉了,其他供應商也停止供貨。”

在這諸多說辭當中,劉立榮的賭場失意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根據界面的報道,愛好圍棋的劉立榮曾因賭博輸了100億元。後來,劉立榮向媒體承認賭博一事,但其表示只是輸了“大概十幾個億”。

在眾多已經反目的供應商眼中,劉立榮和金立以前一直都是值得信任的。一位電池供應商告訴本報記者,很多供應商跟金立合作已經十幾年了,包括劉立榮、金立財務總監何大兵,研發採購關係都處得非常好,跟朋友一樣。然而,這樣一家令人信賴的企業如今卻陷入了供應商的“逼宮”之中。

該電池供應商對記者表示,以前金立的信譽很好,回款也很及時,2016年年初,金立開始出現回款推遲的現象。“不是說不回,有些時候會晚兩到三天,但從2016年年底到了還款日期,金立欠款就拖個十天半個月,或者只付一半或部分,然後剩下的再滾動到下個月。”

在業內人士看來,不僅僅是劉立榮,其一手創辦的金立手機在近幾年的市場定位、營銷策略也押錯了“賭注”,最終出現了“雙輸”的局面。

2016年轉型期間,金立借鑑OV(OPPO、vivo)手機的成功思路,啟用明星代言吸引年輕消費群體。在2017年間,金立推出M和S兩個系列產品,M系列注重的商務手機,而S系列則是瞄準年輕時尚市場,但最終金立雙系列並行的策略並未取得成功。

IDC數據顯示,金立2017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排名第六,到了2018年前三季度,金立的排名已經降至10名開外。

另一方面,金立發佈售價6999元起的“金立M2017”,鱷魚皮私人訂製版的價格更是高達16999元。金立的產品也被外界認為不接地氣,金立的一位後殼供應商認為,鱷魚皮手機市場空間太狹小,總共就賣十幾萬部,對金立年銷量4000多萬臺來講沒有意義。

另外,年末本來是手機市場的淡季,金立卻在2017年11月推出8款全面屏手機,但重點產品並未獲得認可。

“2017年第二季度時金立銷量還好,下半年銷量下滑比較嚴重,金立一直都沒有翻身的機會。”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手機行業競爭壓力大,大環境也加劇了金立的資金壓力,回款比較困難,但最難的實際上還是金立的產品創新問題,如果當時真有一款產品能賣得非常好,代理商也願意回款,這樣實際上就有更多的錢給供應鏈了。該人士認為金立後來的商務定位是正確的,但產品卻存在不足,沒有得到很好的市場反饋效果。

 何去何從?

資金鍊斷裂後,金立投資10億元建設的東莞大嶺山金立工業園也失去了往日的榮光。此前,金立方面表示要將其“打造亞洲最大單體智能終端生產基地”。

不過,11月29日,本報記者來到該工業園調查發現,該工業園佔地258畝,員工最多時可以容納1.2萬人,但2017年年底就陸續裁員。目前金立工業園區人員大幅減少,生產線已經好幾個月沒有生產金立的產品。

一位今年5月份剛從金立旗下金尚公司離職的員工楊斌(化名)形容金立工廠現在的狀態是“要死不活”。他告訴本報記者,目前金立工廠園區內有金銘、金卓、金眾、環宇4家工廠,其中金銘、金卓為金立控股子公司,金眾部分股份也是金立的,但是員工卻不是金立的。以前為金立手機做手機盒、說明書的金尚已經解散了,園區內入駐了這個月(11月份)剛搬進來的環宇。目前整個園區不到五六百人,金立的員工只有不到300人。

據楊斌介紹,他在園區經常可以看到有人過來要債。目前宿舍樓大部分都是閒置的,廠房車間內大部分生產線停止運作了,只有部分生產線在運作。一位金立工廠員工稱,部分生產線還給東莞元昌電子代工。

如今,困境面前,金立正意圖通過重組進行自救。

此前,有消息稱,“一家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擬全面收購重組金立”。但目前重組未有實質性進展。

11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深圳時代科技大廈的金立總部,在金立召開經營性債權人閉門會議後,有參會的供應商代表向記者表示,暫時沒有聽到有投資人介入的消息。另一位供應商透露,金立的債權人有400多家。

此前,網絡流傳一份金立主要資產及抵押情況的圖表顯示,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金立的總資產和總負債約201.2億元和281.7億元,淨負債已高達80.5億元。

據上述參會的供應商表示,他在會上看到有機構展示的PPT內容顯示,金立當前總負債數據與上述圖表數據相吻合。不過該人士表示,該項財務數據未經審核,其看到的年報數據不齊全,他認為,金立的總負債甚至更多。

而對於金立的債務情況,11月24日,劉立榮向媒體回應稱,大概有170億元左右。其中包括銀行債權人債務約100億元,上游供應商約50億元,廣告供應商約2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