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誰能打贏關羽?

群狼出沒


關羽之勇世所罕見,三國正史估計除了他結義兄弟張飛能和他一戰之外,唯一能管住關羽的人就是劉備了!

而這要如何證明?

其實看看正史評價就可以了,按照《三國志》記載中對關羽的描述,都是其武勇過人的文字!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其中第一段是具體描述關羽單槍匹馬斬殺顏良的記載,這是正史哦,這樣的記載中國上下五千年,就沒幾個!

其他的記載則是三國重要政治人物對於關羽的評價,有曹魏陣營的程昱,孫吳陣營的周瑜,呂蒙,沒有誰敢瞧不起關羽!

由此可見,關羽的武勇在當時是公認橫絕一時的!

不僅如此,關羽還有治軍治民的本事,這就更難能可貴了!

獨自坐鎮荊州十來年,萬無一失,如果不是後期為了策應劉備,被孫吳背後偷襲,中國歷史走向真不好說,而且那次失敗,也是實力差距太大的結果,正面硬抗曹魏,背後被孫吳偷襲,誰也受不了!

關羽能堅持那麼久已經很厲害了!

當時評價說完了,我們在說說後續評價,一般而言於歷史人物,三個評價和一才是完整形象。

這三個評價就是,當時評價,後世評價,還有文學評價!

在這三個方面而論關羽都是超絕驚人的而且名氣隨著時間還有文學渲染政治需要,那是步步高昇,直到成了關聖帝君,成神仙被供奉,就更了不得了!

首先我們看看《晉書》將關羽跟當時人物做的對比:

“驍勇多權略,攻必取,戰必勝,關、張之流,萬人之敵者,則前將軍、新興王飛,建切將軍鄧羌,立忠將軍彭越,安遠將軍範俱難,建武將軍徐盛。”

這段話出自前秦說客勸降西涼時對己方猛將的描述,將自己猛將當做對比的都是關羽張飛,說他們為萬人敵。也就是說,在南北朝時期,關羽萬人敵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後來還有無數這樣的類比出現:

“長孫肥結髮內侍,雄烈知名,軍鋒所指,罔不奔散,關張萬人之敵,未足多也。”“當世推其(楊大眼)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寶夤大悅,謂官屬曰:“崔公(崔延伯),古之關張也。今年何患不制賊!”

以上皆出自南北朝《魏書》:所有猛將的對比背景板都是和關羽張飛對比!

南北朝時期離三國時間不算太久遠不過200多年,那時候胡人政權在中國北方林立,可就算是胡人,也對關羽敬仰有加面對關羽讚不絕口,這體現胡人崇尚強者的本能,也表達對關羽的敬仰!

關羽的武勇形象在三國時期建立,在南北朝時期越發出名,到北宋時期。

則越來越盛,原因則有點不同,除了對武力的欽慕之外,在儒家思想佔據主導地位之後還多了一層政治需要在裡面,特別是在北宋末年,那個國家孱弱的時代!

一個武力無雙,能力非凡,又忠君愛國的形象,是多麼高大的宣傳標杆啊?

於是關羽在去世近千年後一路高升,宋徽宗時期曾連續四次加封關羽:從“忠惠公”“崇寧真君”“武安王”到最後的“義勇武安王”。

元代時期官方承襲宋代對關羽的封號並加以豐富:關羽官職滿滿,什麼“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齊天護國大將軍”“檢校尚書”“護國崇寧真君”反正除了皇帝都給了。

到了元末明初時期,隨著《三國演義》的深入人心,關羽成了一個集忠、義、仁、勇於一身的完人,之後在明神宗朱翊鈞時,關羽終於稱帝了!

稱號也非常霸氣“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最後總結一下,在三國時期,沒人打的贏關羽,在關羽死後沒人不佩服關羽,在關羽成神之後,沒人敢得罪關羽,在關羽封號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之後,鬼神都怕他!

那麼誰能打贏他?他是財神,你要跟錢過不去嗎?

反正關二爺在那,我都是要拜一拜的!


阿斗不傻


不好意思,三國沒人能能打贏關羽,我分析過,關羽歷史上是三國第一。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並且公認的是呂布在三國裡是武力值第一的武將(先不說人品)。而馬超被人的評價也是馬超之勇不下於呂布,所以馬超排到了第二的位置。至於典韋,死的比較早,最出名的要數宛城之戰保護曹操撤退那次,也是最後一次。

呂布

備受爭議的估計要數三國演義裡三英戰呂布那次,我們來看演義原文: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裡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

張飛

也就是說張飛先和呂布打了五十回合,沒分出勝負,而後關羽上了,又打了三十回合沒有把呂布打倒,請注意是沒有打倒,關羽的武器是屬於重型武器,八十二斤,出招非常緩慢,呂布就算接不住還可以躲過去。然後劉備上了,呂布招架不住,虛晃一下就找機會走了,也就是說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一塊上呂布根本招架不住,是直接跑的。

也就是某些電視劇或者電影演的三打一打了很長時間,才讓大家有了誤解。至於馬超,和張飛打了幾百回合都沒打贏,頂多算是平手。典韋呢,幾乎沒什麼戰績,也就在滎陽救曹操的時候一打二,在宛城救曹操的時候一個人擋住了門,其餘並無戰績,例如逐虎過澗純屬誇張,桂陽趙範手下鮑龍還射殺過雙虎呢,不還是被趙雲打的不知東西。

關羽

而關羽,先不說武力如何,起碼殺過同等級別的將領,正史裡顏良就是被關羽殺的,縱觀呂布馬超,同級別的根本殺不掉,馬超打敗過於禁,並未殺掉,雖然別人也殺不掉他們。正史關羽被稱為武聖。中國古代有文聖和武聖,文聖是孔子,武聖就是關羽,可見關羽武力如何。

至於典韋

典韋出生在陳留,年少時便胸懷大志,而且有俠義心腸。當時同鄉人劉氏與睢(sui)陽人李永為仇敵,典韋得知後便要為劉氏報仇,而後就埋伏在李永的門前等李永出來,一下結果了李永的性命,並且將李永的妻子也殺掉了。

這件事雖然看起來是在寫典韋有俠義,但是卻也暴露了典韋的為人:不明真相,濫殺無辜。在沒有搞清誰對誰錯的情況下就將別人殺了。正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起碼也得聽聽李永怎麼說吧。可典韋只聽了一面之詞就殺掉了李永,並且還殺掉了人家妻子。人家妻子礙著典韋什麼事了,完全是個無辜吃瓜群眾,可是也被典韋殺了。可以看出典韋的人品還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歷史上對典韋的描寫主要是相貌魁梧,膂(lv)力過人,意思就是典韋長得高大,力氣也大。除此之外,沒了。當時典韋能一隻手舉起牙門旗,足以見得典韋力氣很大。而且典韋用的是雙戟,重達八十斤,和關羽武器是一個類型的,一旦揮舞起來沒人能正面擋住。

曹操

《三國演義》上寫過,典韋曾經逐虎過澗,相信不少人就會覺得能吊打老虎的就典韋一個了吧,這下應該能證明典韋武力過人了吧。但是《三國演義》上還寫過,桂陽郡趙範手下鮑隆,一人吊打雙虎。稀奇吧,雙虎,還一下來了個雙殺。也就是說殺老虎什麼的完全是小兒科,連一個小將都能殺雙虎,逐虎過澗有什麼稀奇。

正史中唯一記載典韋的功績是在戰呂布時,當時曹操和呂布對戰膠著,曹操便想組建先鋒軍突破呂布防線,典韋就在其中。典韋身穿重甲,手持小戟向前不要命的突進,一直跑到了離敵軍防線剩五步的時候才投出小戟,一下一個,當場破掉了呂布軍的防線。

這次戰鬥並沒體現出典韋的武力如何,體現出的是典韋的勇。我們要注意勇和武力是兩個不同概念的詞。我們經常會聽到,誰之勇不在誰之下,意思是兩人的勇氣高低,而不是武力。典韋這次戰鬥體現的是盲目的勇,靠著不要命突破敵軍防線只是匹夫之勇。

典韋死後,許褚接替其職位

再看宛城之戰,典韋身為曹操的貼身侍衛,理應保護曹操的安全,這一點典韋做的完全沒毛病。這和趙雲保護劉備及其家人的安全是一樣的。我們不要以典韋戰死了來評價典韋的武力,之前也說過,典韋的武器八十多斤,一旦揮舞起來別人根本近不了身,正史上典韋的戟在手中,沒被偷走。這樣守住一個寨門,並且殺掉幾十個人一般的武將都能做到。

正史對典韋的評價也就很一般,畢竟典韋沒有戰功,沒有斬將記錄,只是匹夫之勇和力氣大,後世流傳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宣揚典韋的忠心,藉此來教育自己手下的將領。而排在典韋后面的關羽正史對其評價極高,後世稱其為“武聖”,關羽和張飛被稱為“萬人敵”,典韋沒有。

關羽

會有人覺得典韋死的早,十分不甘心,假如典韋多活幾年的話會怎樣怎樣。典韋和郭嘉有點相似,這兩人都是英年早逝,但是我們對其評價一定要客觀,這兩人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厲害,不要以自己的主觀思維來推測來假如以後並不存在的事情,用不存在的事情回過頭來襯托這兩人的厲害程度。死了就是死了,沒有如果,歷史是公正的,我們一定要尊重歷史,正確對待歷史。


備備喲說文講史


從正史記載上看,三國中誰都不是關羽的對手。關羽能被稱為武聖人,並不是後代吹捧出來的,而是關羽靠著自己的實力打出來的。正史上關羽被稱為萬人敵,有萬夫不當之勇。根據《三國志》記載,顏良作為袁紹前鋒部隊的統帥在白馬和曹操對陣,曹操派遣張遼和關羽去作戰。關羽看到了顏良的位置所在,策馬衝鋒上去,在敵軍中殺死了顏良,砍下他的頭回到曹操的陣營中。袁紹軍隊裡面,沒有一個人敢抵擋關羽。仔細翻閱《三國志》就會發現,整個三國中只有這一次臨陣斬將的戰績。

如果按照《三國演義》來評價的話,能夠打敗關羽的人也只有一個,這個人就是呂布。雖然有的人提出了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說法,但是這個說法經不起推敲。典韋和許褚打成平手,許褚戰徐晃的時候只能戰平,徐晃戰顏良二十回合敗北,關羽一刀斬殺顏良於馬下。在顏良叫陣的時候,曹操也認為只有關羽才能夠斬殺顏良,自己的武將們都不行,這其中就包括了許褚。許褚既然不能對付顏良,肯定也不是關羽的對手,典韋自然也不行。

趙雲曾經和文丑打成平手,文丑和關羽交手三個回合,就心怯想要逃走,隨後被關羽追上殺死。趙雲斬殺的都是無名小將居多,論真實戰鬥力最多和張飛差不多。張飛的武藝確實比較高,憑藉著勇猛可以勉強和呂布打平。在書中有很多地方直接寫明瞭張飛武功不如關羽,在葭萌關的時候,諸葛亮為了激起張飛的鬥志,曾經說:馬超無人能敵,只有找關羽來才行。這樣來看關羽的武藝肯定要高於張飛,不然諸葛亮也不會搬出來關羽來刺激張飛。

後來關羽想要找馬超的麻煩,諸葛亮寫了一封信,告訴關羽:馬超這個人武藝高強,只能和張飛打成平手,肯定不是你的對手。關羽看完之後很高興,從這封信來看,張飛肯定不是關羽的對手。不然諸葛亮寫這麼一封信,關羽肯定要生氣。

關羽戰平過三個人。第一個是紀靈,紀靈是袁術的大將,在袁術戰敗的時候被張飛斬殺。因為紀靈是敗軍逃跑,這次擊殺不能算是憑藉真本事。第二個是黃忠,黃忠的體力不如關羽,如果打的時間長了,黃忠恐怕要被消耗死。黃忠如果不馬失前蹄,恐怕也會中了關羽的拖刀計而死。第三個是龐德,那時候的關羽年齡大了,已經傷病纏身,戰鬥力不如年輕的時候很正常。後來關羽還被徐晃擊敗了,這時期關羽傷病纏身,戰鬥力不能有效地發揮,不能說徐晃就比關羽強。<strong>

雖然關羽沒有和呂布單挑過,但是從很多細節都能發現呂布要強於關羽。呂布在面對關羽和張飛的夾擊的時候,依然遊刃有餘,武功肯定要在關羽和張飛之上。呂布在對付紀靈的時候,一把就抓過來,《三國演義》描述他像抓小孩一樣把紀靈拎過來。從這兩點看,《三國演義》中關羽應該不是呂布的對手。

關羽被稱為武聖人,看來也是名副其實,正史上無人能敵,小說中也能排名第二,是三國時期當之無愧的萬人敵。


鄧海春


單以三國演義而論,所有的超一流猛將,一部分一流武將都能打贏關羽。

三國演義對關二爺不管是性格還是戰力,都是明褒暗貶的,我們先來分析三國演義中關二爺打架的特點。

細讀演義可以發現關二爺打架主要有三板斧:

1:尤如天神下凡形像嚇人,據考證,漢代一尺為現代23cm,普通7尺男兒差不多160左右,趙雲張飛八尺差不多是184左右,而關二爺身長9尺就是207cm左右,不止高,而且胖,胖到軍用戰馬馱著他都費動,曹操贈馬時關二爺自己也說“我實在太重了,馬讓我騎幾天都會變成瘦馬”,縱觀整個三國,二爺之胖無人能出其右。再有就是丹鳳眼、臥蠶眉、三尺長髯、臉如重棗,臉如重棗是個什麼色大家自行腦補一下,二爺活脫脫一個天神形象啊,普通武將看到一個2米多高,400多斤,長得有如天神下凡的人,揮舞著82斤的青龍刀直衝過來,嚇都嚇傻了,哪裡還有反抗的念頭,此為關二爺第一大殺器。


2:巨力猛砍,關二爺的第二大斧就是巨力,關二爺本身就是巨漢一枚,自然力量非凡,青龍大刀又重達82斤,重力加速度,一刀劈下去…嘖嘖,能硬擋下來的真沒幾個,而且二爺是賣棗出身,二爺的武藝估計就是打棗時練就的,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看過打棗的,拿根四五米的長棍,衝著棗樹啪啪啪啪一頓猛抽,打上幾年棗,雙臂力量驚人。

3:赤兔馬快,中華五千年第一名馬,對關二爺的戰力提升太太太太大了,極大彌補了二爺速度上的缺陷,可以說沒有赤兔馬就沒有後面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的關二爺,二爺也深知赤兔馬對自己的重要性,雖然封金掛印,但厚著一張老臉也捨不得把赤兔馬還給曹操。

分析完關羽打鬥的特點,再來說說題目的誰能打贏關羽,戰場決勝以命相拼,肯定是綜合能力的考驗,力量、武藝、耐力、騎射、閃避能力缺一不可。


關二爺的耐力和避箭能力無疑是其最大的弱點,我們先來看看關二爺的戰績:

1:溫酒斬華雄,華雄武藝不俗,吃了沒見過關羽的虧,二爺第一斧,如天神下凡的形象震住華雄,緊接著一招力劈華山,巨力當頭一刀劈下,華雄舉刀一擋,連刀柄帶腦袋一刀砍斷。

2:奮力殺退許儲張遼,其時關羽已是魚在網中,曹操又喜愛關羽得緊,下令只許活捉不許殺害關羽,注意是奮力,已經在拼命了,一個2米多,長得象奧胖的巨漢,揮舞著82斤的大刀發瘋似的跟你拼命,關鍵是你還不能傷害他,完全沒法打啊,五子良將到齊了也沒用,反正魚在網中也跑不了,於是許儲張遼先撒了再說。

2:斬顏良,關二爺天神形象震住一大票160cm的小兵,直衝顏良,顏良正待發問:“來者亻……”,話說一半,二爺赤兔馬快,一刀將顏良刺落馬下,注意是用刺的,用砍的難以發揮赤兔馬快的特點,偷襲難以成功。

3:誅文丑,其時文丑敗軍之際,又剛打跑張遼徐晃聯手,又餓又累,突然蹦出一個兩米多的大胖子,揮著82斤的大刀對著就是一頓猛砍,拼力氣不合算啊!文丑心想“你妹的,老子先去吃飽了再回來揍你,撥馬便走,誰想關羽赤兔馬快,後面追上就是一刀,文丑卒。

4:過五關斬六將,天神下凡的形象,加上巨力猛砍,基本上秒過,但被韓福射中一箭。

但是這三板斧在見過關羽的一流武將面前明顯失效。

比如紀靈,紀靈明顯不是一流武將,不到十回合就被張飛乾死了,但紀靈是有點力氣的,紀靈見過關羽,不會被臉如重棗,身高兩米多的大胖子形象嚇到,僅憑著有把子力氣跟關羽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大叫“稍等,你仗著身胖刀沉一頓亂砍算什麼本事,我不跟你玩了”。

再有徐晃,徐晃雖算一流武將,但被顏良20回合打敗,與張遼聯手幹不過文丑,與張合聯手看到趙雲連打都不敢打直接開溜,但與同樣是大胖子的許褚戰了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說明徐晃也是有把子力氣的,他認識關羽,自然也不會被他形象嚇到,與關羽大戰80回合不分勝負,當時關羽刮骨療毒休息了幾個月,基本恢復,行動如常,但巨力可能有點下降,所以三板斧使完,拿徐晃沒辦法,只得鳴金收兵。


關羽最拿得出手的戰績應該是100合戰平黃忠了,這也充分暴露了關羽不耐久戰的缺點,第一天二人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一個大胖子,一個60歲老頭,再打下去估計全累趴了,所以各自回去吃飯睡覺了,第二天又打五六十合,關羽昨天100回合還腰痠腿疼著,先受不住了,“再打下去非累死老子不可,面子不要了,使詐”,於是關羽拔馬便逃,準備使出拖刀計,結果黃忠的垃圾馬自己跘倒了。一向自負的關羽兩天打了兩次,一次一百回合,一次幾十回合就被逼使詐,明顯體力不行不耐久戰,而且關羽有赤兔馬的優勢,黃忠只是騎著破馬的60歲老頭,如果黃忠開場直接放上兩箭,二爺早就掛了。

綜上所述:關二爺耐力太差,與其他超一流武將一言不合幹上兩三百回合明顯不在一個層次,二爺極限應該在120回合左右,超過120回合二爺自己就累趴下了。還有二爺體型龐大,就是一大塊移動的五花肉,避箭能力極差,只要是善射的武將,在戰場上遇見,都能射殺關羽。三國演義對馬超趙雲等名將的避箭能力有很多描寫,唯獨二爺平生屢屢中箭。


所以所有的超一流武將,和一部分善射的一流三武將,都能打贏關羽。


再飲一罈


在建安24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將曹仁圍住。當時情況十分危急,曹操知道很多人都不是關羽的對手,只有三個人有可能是關羽的對手。

第一個人是于禁,這也是曹操首選大將。當時,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將中的老大,官職很高,能力也不錯。在於禁去樊城救援時,遇到了一場秋雨,導致于禁的軍隊被淹沒。而關羽乘船從水路進攻,將於禁抓住,殺死了龐德。有人說,這是關羽故意放的水,就是想淹沒于禁的軍隊。但是正史上並不是這樣記載的,這只是天災,也算于禁倒黴。

對於于禁的失敗,曹操都很意外。不管如何,他都是失敗了。就這樣,曹操想到了第二個人,就是徐晃。曹操之所以選擇派徐晃出戰,是因為他相信徐晃的能力,應該可以擋住關羽。而徐晃也沒有讓曹操失望,真的在外圍擊敗關羽,與曹仁和滿寵匯合,殺了出來,解了樊城之圍。

其實曹操還派了第三個人,就是張遼。他覺得只派徐晃去解樊城之圍,還是不太放心。於是,又將東線的張遼派過去支援,雙重保障,應該會擊敗關羽。不過徐晃能力不錯,在張遼去的路上,已經擊敗了關羽。

其實,在曹操的心目中,還是比較信任張遼的。如果張遼在身邊,估計就不會派徐晃過去了。對於徐晃不是特別放心,不然也不能在派出徐晃之後,再一次派張遼過去。

于禁、徐晃與張遼,都是五子良將,能力不錯,武功不錯,個個都是驍勇善戰之人。三人之中,于禁還是最有能力的。不管是治軍能力還是統兵能力,都是非常不錯的。這一次,于禁失敗了,有天氣的原因也有他自身的原因。當時,于禁只顧著準備物資,沒有注重前線的戰事。打仗的時候遠離一線戰場,只能以失敗告終。

不得不承認,關羽還是非常厲害的。作戰能力強,進攻十分猛烈,真正的萬人敵。可是,就是這麼強悍的大將,因為孤軍深入,導致後方空虛使得孫權得手,最終敗走麥城,失去了性命。

關羽有多厲害,看看曹操派去解樊城之圍的人就知道了。曹操認為,只有三人,甚至只有兩人才有能力對抗關羽,其他人真的不是"萬人敵"的對手。


老張頭愛三農


關羽雖然是五虎上將之首,又因他的忠義而被後世尊為“武聖”,但這並不是全靠他的武功掙來的,裡邊有不少的水分。

“魏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

雖然關羽受到的評價很高,但是在三國時期,能夠打贏關羽的大有人在。

趙雲

我們說關羽在五虎上將的排名中有水分,那麼趙雲在蜀漢中武將的排名也是被一些因素左右的。



趙雲原本侍奉的是公孫瓚,劉備遇到他後,就曾極力勸說他跟隨自己,但是趙雲也是一個有忠義情節的漢子,斷然拒絕了。等到二人再次遇見,原本的白袍將軍已是落魄不堪,沒有太多的籌碼與劉備談條件,只能委曲求全。

這也是趙雲為什麼排名這麼低,而且軍事才能得不到發揮的原因。

那為什麼說他能打贏關羽。

赤壁之戰後,曹操帶殘餘部隊逃跑,不慎落入蜀軍的埋伏中。這時曹操命令張頜、徐晃阻擊,而其對手就是趙雲。結果呢,趙雲獨戰兩員大將還處於上風。

張頜、徐晃可是五子良將中的兩個,被趙雲打的無還手之力。而關羽曾在徐晃手下吃過大虧,所以相比較而言趙雲是可以打贏關羽的。

龐德

龐德原是馬騰手下的一員大將,後來追隨了曹操。



龐德與關羽曾對弈過一次。樊襄之戰時,龐德親自與關羽對壘,並一箭射中了他。

後親與羽戰,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

關羽被他打敗後,稱讚他為“白馬將軍”。

還有壯年時期的黃忠。

黃忠生年不詳,但是他在建安二十四年斬殺了夏侯淵,估算的話當時黃忠已經六十多歲了。



當年夏侯淵與關羽打了幾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戰長沙中,關羽也與黃忠打了個平手。但這都是在關、夏侯二人壯年而黃忠年邁的情況下。如果在同一個年齡段,黃忠處於巔峰時期,也是可以打敗關羽的。

以上僅為個人拙見,如有偏頗,還望指教。


摯潷畫畫紅塵


關羽身高一丈,就呂布也不是其對手,三國志史書記裁,關羽文武雙全手持青龍長刀重八十二斤,跨下的赤兔馬日行千里,快如閃電,有萬夫不當之勇也。其實呂布史記記裁此人英俊帥氣有飛將軍之稱,蹺勇善戰,身高八尺使一方天畫鐡,並未記裁其坐騎是赤兔馬,其實赤兔馬在當時是無人能駕駛得了的,因為是上天一看門神將觸犯天條而被玉皇大帝打下凡間,投胎一野馬胎中,變成一頭赤兔野馬,在田間偷吃老百姓的莊稼,被當時年少的關羽活捉,開口說話,它說是天帝叫它在此等候主不到來,一等就是五年,它說它當時並未想偷吃莊稼只是急著找主人而做出了出格事,好驚動主人出來,看他有沒有本事捉住它,結果年少的關羽天生神力在睌上捉住其後腿,不能動,故才開口教主人,自此關公騎此馬在戰場上無人能敵,聞聽關羽之名無不聞風喪膽。因為赤兔馬高大威猛,加上關羽的個子高達3米。有的敵將見到關公就聞風而逃,後來曹仁和曹操商量遇關羽正面較戰要避其鋒亡,就研發出一種巨毒簡來對付關公,結果關公中鏢了,後來的關羽右手肩膀中毒簡,致失其後來兵敗死如麥城。


洪福康來


類似問題答過。

1.只說正史;

2.下定義:打=單挑能力;

3.上結論:我以為典韋(可能許褚也是)恐怕比關羽能打。

4.理由:

關羽個人武力,都是老生常談,不提。但他武力的細節記錄,很少。只能說說斬顏良這事。

《三國志關羽傳》┃(羽)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這裡只說一句:正史裡,軍前陣斬,且直接結束掉戰鬥的,只他這一例。

其餘,蜀國張飛馬超黃忠啦,魏國曹仁張遼啦,吳國太史慈啦,等等吧,都很猛,但因為這事,就拉開了距離。

能這樣衝進萬軍之中,幹出這等事的,一定得很能打了。但這事在突然性上,也不是沒有加成的。

至於為啥典韋單挑比關羽強,主要因為典韋這方面記載很細:

第一件事,濮陽戰呂布。

《三國志典韋傳》┃太祖討呂布於濮陽。布有別屯在濮陽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襲,比明破之。未及還,會布救兵至,三面掉戰。時布身自搏戰,自旦至日昳數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陳,韋先佔,將應募者數十人,皆重衣兩鎧,棄楯,但持長矛撩戟。時西面又急,韋進當之,賊弓弩亂髮,矢至如雨,韋不視,謂等人曰:“虜來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懼,疾言“虜至矣”!韋手持十餘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會日暮,太祖乃得引去。

●呂布把曹操重重包圍。典韋帶著幾十個人,穿兩層鎧甲,不拿盾,只拿矛和戟,衝進敵軍連劈帶殺。典韋一個人拿著十幾個戟。

第二件事:戰張繡。

《三國志典韋傳》┃韋戰於門中,賊不得入。兵遂散從他門併入。時韋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賊前後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餘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

●典韋一戟就能砍斷十幾根長矛,身披十幾處戰傷,還能左右胳膊分別夾著一個敵人,用這倆人再把別的敵人殺掉(我真不知他如何做到),最後暴睜虎眼,大罵而死。

諸位看後以為呢?

——————————————————————

還是那句話,您可以說,如果關將軍也有這樣詳細的記載,恐怕比典韋更厲害。

但歷史只能看事實和表現,否則比來比去,沒有根據,就是空口無憑,就是浪費時間,意義自然不大了。比如拿三國演義比這些就無甚意義: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趙子龍和ABCDE都大戰過百十回合,所以,ABCED都能七進七出了。演義是虛構,主觀成分太多,比了沒法服人心。

當然啦,典韋和關將軍區別很大,他倆在“打”這上面,能重合的,也就單打獨鬥了。要說統軍打仗,不是一個級別。典韋帶兵時,最高在夏侯淵手下做到官司馬,管夏侯淵騎兵分隊的。關羽北伐時的影響力已經是曹操劉備這一級別的了。




田君良


關羽忠義的化身,武功高強,身手不凡,從開始的十八路諸侯懼怕的華雄,被輕而易舉的斬殺。再到誅文丑,殺顏良,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把關二爺捧上了天。關羽真的天下無敵嗎?不是的,能打敗關羽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是有一個能打敗他的典型人物——那就是關羽,他為人驕傲,目中無人,普天之下估計只有把劉備放在眼裡。這樣一個驕傲自大的人能永立不敗之地嗎?肯定不能,所以普天之下人皆能打敗他,只要時機到,關羽就會被打的一敗塗地。




福之富也


在三國誰能打得贏關羽?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裡所指的是作為軍事將領的關羽而不是武林高手關羽。

武林高手過招,屬於江湖傳說,史書裡找不到依據,會陷入誰說都有理、誰說又都沒理的狀態。

有了清晰的界定,答案也就清晰了。根據筆者對包括《三國志》在內的所有關於關羽的第一手史料的全面梳理,關羽親自參加的戰役和戰鬥大約有15場,戰績是4勝、1平、10敗。

誰能打贏關羽,歸納一下這些敗仗就行了,這10場敗仗分別如下:

一、徵袁術之戰:196年劉備受陶謙之託接管徐州,袁術不服,馬上發兵來打,劉備率關羽前往迎戰,由於呂布偷襲劉備後方,劉備、關羽大敗。

二、回擊下沛之戰:196年呂布偷襲徐州得手,劉備、關羽倉促回軍,與呂布戰於下邳,不敵,劉備、關羽只得向呂布投降。

三、小沛之戰:196年袁術派紀靈率數萬人馬進攻小沛,劉備、關羽、張飛不敵,向呂布求援,呂布轅門射戟為劉備解圍。

四、第二次小沛之戰:198年呂布率兵進攻小沛,劉備、關羽、張飛不敵,劉備等人後投奔前來支援的曹操。

五、徐州之戰:200年劉備、關羽等設法脫離曹操,到徐州後起兵反對曹操,曹操冒險親自率隊出擊,劉備、張飛敗走,關羽來不及逃走,投降曹操。

六、汝南之戰:200年官渡之戰期間,劉備、關羽等奉袁紹之命聯絡汝南郡黃巾軍餘部,在曹操後方起事,曹操派曹仁率虎豹騎征討,劉備、關羽等敗走。

七、益陽之戰:215年坐鎮荊州的關羽與呂蒙、魯肅等爭奪荊州,呂蒙連奪數城,雙方於益陽城外舉行單刀會,關羽讓步,割湘水以東的3個郡給孫吳。

八、樊城攻防戰:219年關羽率兵北伐,初期一路順風,俘于禁、龐德,曹操派徐晃前來支援,徐晃指揮各路曹軍與關羽周旋,連奪關羽2處重要營壘,化解了樊城之圍。

九、麥城之戰:219年關羽自樊城前線撤退,試圖奪回被呂蒙偷襲佔領的南郡,但未能取勝,最終被困於麥城,關羽假意投降,之後設法突圍。

十、臨沮決石之戰:219年關羽向荊州西北方向突圍,在決石被吳將潘璋的部下俘虜,之後被殺於附近的臨沮。

上面僅是史料有明確記載的戰例,想必關羽參加過的戰鬥還有不少,打過的敗仗也更多一些,不過這裡只說有依據的這10場。

以上10場敗仗,劉備指揮的有6場,關羽親自指揮的有4場,打敗過劉備、關羽的人分別是袁術、呂布、紀靈、曹操、曹仁、呂蒙、徐晃、潘璋等。

如果只從與關羽對等的一線軍事將領這個定位去考慮,呂布、紀靈、曹仁、呂蒙、徐晃這5位大概是關羽的死敵,他們都有能力打敗關羽,並且都得到過實踐的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