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這支“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消防鐵軍如何煉成?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陝西延安寶塔山西南方向1公里的地方

駐紮著一支“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

消防中隊

由於場地所限

它沒有自己的訓練基地

但是

建隊46年來,卻先後30餘次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獎勵

2016年被表彰為“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

2017年被評選為“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

2018年被陝西省委宣傳部授予“三秦楷模”稱號

近5年來,中隊先後有2人榮立個人二等功

14人榮立個人三等功

10餘人受到延安市委、市政府表彰獎勵。

……

它就是延安消防救援支隊寶塔中隊!

是延安消防救援支隊攻堅克難的一把尖刀!

↓↓↓



紅色基因鍛造聖地消防鐵軍

——陝西“三秦楷模”延安消防救援支隊寶塔中隊的故事


3月的延安,春寒料峭。站在寶塔山上遠眺,“三山夾兩河”的延安老城區映入眼簾。在一片建築之中,寶塔中隊的駐地顯得格外小,格外普通。如果不是延安消防救援支隊宣教中心主任劉波濤幫忙指著,記者根本發現不了寶塔山西南方向1公里的地方,駐紮著一支“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隊伍,守護著聖地平安。

據瞭解,這支看起來毫不起眼的中隊是延安消防救援支隊攻堅克難的一把尖刀,

其歷史可追溯到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政府保衛處負責消防管理的安保隊伍,是黨領導的最早的消防力量。建隊46年來,寶塔消防人駐守聖地,屢立戰功,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給人民以力量,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而英勇奮鬥。他們是新時代的紅軍傳人,被老區人民親切地稱為“聖地消防鐵軍”。

近日,記者走近這支英雄的隊伍,尋找流淌在其血脈中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


揭秘!這支“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消防鐵軍如何煉成?


寶塔中隊在革命舊址執勤。


守護聖地的紅門衛士


延安城區沿著狹長河谷而建,人口密度大,是全國的能源化工基地,防火形勢嚴峻。寶塔中隊以預防為主,詳細分析革命舊址分佈、建築結構和主要消防安全隱患類型,積極對接轄區危化品企業,守護聖地平安。


時間回到2014年4月26日零時30分,急促的警鈴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延安煉油廠輕質油儲罐區發生閃爆事故,2個5000立方米的油罐起火燃燒,情況危急,急需馳援!


揭秘!這支“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消防鐵軍如何煉成?


2014年4月26日,延安煉油廠輕質油儲罐區發生閃爆事故,寶塔中隊作為主力部隊迅速開展滅火救援。

1分鐘後,17名指戰員迅速出動,一個半小時後,抵達140公里外的事故現場。火光沖天,現場的景象讓經驗豐富的消防員盧超吃了一驚,與其毗鄰的油罐拱頂掀落,大量油品洩漏,情況十分危急。指揮部現場判斷,如不及時控制,短時間內極有可能造成整個廠區連環爆炸。寶塔中隊作為主力部隊迅速開展滅火救援。

由於罐頂較高,泡沫液無法完全覆蓋著火面。因罐內油溫過高,大火撲滅了3次,又復燃了3次。這時,第二次爆炸發生了。危急時刻,時任指導員趙江潮帶著2名黨員骨幹組成敢死隊,準備登上罐頂發起猛攻。在泡沫槍掩護下,他們進入防火堤內,逼近罐頂。面對罐體突然復燃的生死考驗,他們毫不退縮,直接將泡沫打在著火面,連續組織了3次攻堅。經過長達14個小時緊張激烈的戰鬥,最終將火撲滅。

這樣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還有很多。2017年1月4日18時47分,

一陣急促的警鈴聲打斷了寶塔中隊的訓練。接指揮中心命令:延安延濮石化有限公司石腦油生產裝置爆炸起火,嚴重威脅鄰近罐區的26個輕質油品儲罐安全,情況萬分危急。


揭秘!這支“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消防鐵軍如何煉成?


2017年1月4日,延安延濮石化有限公司石腦油生產裝置爆炸起火,寶塔中隊火速趕往現場進行撲救。

寶塔中隊26名官兵駕駛5臺消防車火速趕往現場。到達現場後,參戰指戰員直插火場核心部位,進行壓制,全力阻止火勢蔓延,同時對現場進行毒害氣體偵檢、對火場3名被困人員實施搜救。經過6小時的奮力撲救,大火被成功撲滅,寶塔中隊又一次以零傷亡、零失誤贏得了滅火戰鬥的勝利。

這些只是寶塔中隊處置的眾多火災案例中的幾個典型案例。據陝西省應急管理廳廳長鬍保存介紹,延安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石油生產、煉化及油氣集輸企業數量眾多,滅火救援壓力異常之重,加之城區人口密度大,部分設施老化,防火形勢嚴峻。

對此,寶塔中隊以預防為主,詳細分析革命舊址分佈、建築結構和主要消防安全隱患類型,與棗園、楊家嶺、寶塔山等舊址管理處結成共建單位,定期為工作人員進行消防安全知識技能培訓。同時,中隊積極對接轄區的危化品企業,每年到危化品企業重大危險源實地走訪2次。

延長石油南泥灣採油廠劉渠聯合站是延安一處重要的原油中轉站,建站時間長,消防壓力較大。

去年11月,寶塔中隊秉持“幫教一體”的原則,在這裡開展消防應急演練,模擬發生油罐起火險情。演練結束後,聯合站負責人激動地說:“謝謝你們,不但幫我們指出問題,還通過這次大型實戰演練推動了安全工作。”

延安消防救援支隊政委王為遠感慨道:“在寶塔中隊的守護下,寶塔區31年無較大以上火災事故,當地百姓親切地稱他們為聖地‘紅門衛士’。”

建隊46年來,寶塔中隊先後30餘次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獎勵,2016年被表彰為“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2017年被評選為“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2018年被陝西省委宣傳部授予“三秦楷模”稱號。近5年來,中隊先後有2人榮立個人二等功,14人榮立個人三等功,10餘人受到延安市委、市政府表彰獎勵。

艱苦奮鬥的紅軍傳人


寶塔中隊是全國僅有的幾個營區內沒有訓練場的消防隊,平常只能借別的中隊的地方訓練,別人練3個小時,他們只能練2個小時,因為1小時花在來回路途上,但訓練成績始終位於全省前列。


赫赫戰功吸引了精兵強將,每年下隊的新隊員都是新兵連中的佼佼者。用趙江潮的話說,這個中隊“自帶貴族氣質”。中隊現任指導員張瑞超當初知道要來任職時,既興奮又忐忑,他說這個中隊有“偶像包袱”。但剛來的新隊員不這麼想。“我以為自己到的是個縣城,中隊連一小片像樣的訓練場地都沒有。”來中隊已9年的張青坡回憶道。“當時一下車覺得這裡怎麼這麼小?”1998年出生的薛冰從小在沿海城市長大,這裡與想象中落差不小。

寶塔中隊是全國僅有的幾個營區內沒有訓練場的消防隊之一。記者看到,中隊僅由一座辦公樓和一座兩層高的副樓組成,兩座樓佈局呈45度夾角,最近處僅有幾釐米的距離,兩樓之間的一小片空地供指戰員們日常活動。

張瑞超告訴記者,寶塔中隊成立於1973年,從兩孔窯洞、兩臺水罐車一步步發展壯大。如今,寶塔中隊有官兵31人,執勤消防車6輛。雖然面積小,卻擔負著延安市主城區3356平方公里的滅火、搶險救援及社會救助任務。近5年,共接警出動

2291次,撲救火災1173次,搶險救援773次,是延安市任務最重、出警最多、工作最繁忙的消防中隊。

任務這麼艱鉅,指戰員們平時如何訓練呢?借!沒有訓練場,就借別的中隊訓練場練,別人練3個小時,他們只能練2個小時,因為1小時花在來回路途上,但訓練成績始終位於全省前列。沒有訓練塔,他們就從辦公樓頂接一條繩子下來,練習繩索攀爬。沒有場地,就在偏僻的馬路上練體能、練技能。白天出警繁忙,他們就在晚上練,在週末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碎片時間加強訓練。


揭秘!這支“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消防鐵軍如何煉成?


隊員們加緊訓練,不斷提高業務能力。

“說實話,有時覺得挺累的。延安的冬天冷,大家手上都長了凍瘡。”薛冰年齡小,來中隊時間不長,他說自己還沒有完全理解延安精神,但隱約感覺那是種不怕吃苦的精神。他跟著班長一邊學一邊幹,現在已是副班長了,他感慨 “越是累的時候越要堅持”。

走進寶塔中隊的車庫,記者看到6輛執勤車中仍有1輛3.5噸的“老東風”水罐滅火車,副中隊長張嘉豪說:“我們這兒地方小,高精尖的車停不進來,我們要了最實用的6輛車。有的山大車上不去,還要靠這輛‘老東風’。”

據延安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薛輝介紹,以前中隊的消防車都是“老東風”,大家怕水用得太快補充不上導致火勢失控。久而久之,他們練就了節水滅火這項精湛技藝,將單位用水滅火效率提高到極致。如今,1輛大噸位水罐消防車能裝25噸水,滅火供水得到保障,但他們還有另一個難處。

延安地區水資源十分匱乏,“守著黃河沒水喝”是長期以來的真實寫照。“他們應該是延安市用水量最大的單位,但也是最珍惜用水的單位。”薛輝說,寶塔中隊在一般滅火戰鬥中繼續使用節水滅火的技能,珍惜寶貴的水資源。曾經的中隊長嶽玖祥還專門編寫了一本《火場供水原則》,供全國消防系統學習使用。“這是缺水逼出來的經驗。”薛輝說。

搶險救援的鐵軍尖兵

24小時持續不間斷戰鬥了24天,不是在現場就是在去現場的路上。大家身上的戰鬥服被雨水淋溼從來沒有幹過。

來延安兩天了,還沒有見到中隊長辛全武,看記者有些著急,張瑞超笑著說:“總隊要舉行尖兵對抗賽,中隊長帶大家在外面訓練,這一週都不回來。”

為了見到這位“神秘”的中隊長,記者乘車來到20公里外的姚店消防中隊。在這裡,記者看到辛全武正在領大家練習繩索攀爬項目。辛全武告訴記者,這個項目是這次對抗賽新加的內容,要求30秒內必須藉助繩索爬到10米高的樓上,更加貼近實戰。

同在這裡訓練的安塞縣消防中隊中隊長曹若奇說,早上寶塔中隊剛剛為他們作了該項目的動作指導,他們對動作摳得很細,因為實戰多、訓練多,同樣的項目,寶塔的隊員就能很快掌握,成績也是最好的。“22秒是優秀,寶塔中隊的最好成績是16秒。”

儘管在訓練上很有一套,但辛全武也有頭疼的事。中隊裡“90後”“00後”思想活躍,他就把思想工作做到訓練場上,以訓代管。他告訴隊員們,要想衝鋒陷陣必須把技能練到位,否則憑什麼保護別人、保護自己?

艱苦地訓練是為了贏得實戰,寶塔中隊一直戰鬥在搶險救援的第一線。被問及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救援經歷,大家都提到了2013年的夏天。

2013年7月,一場百年不遇的持續強降雨席捲延安,導致這裡多處山體發生滑坡。那一個月,中隊接警電話鈴聲幾乎沒停過,最多的一天曾出警36次。“寶塔中隊,這裡是指揮中心。黃蒿灣鑫鑫家園小區後山發生山體垮塌,山上民居被毀,被困人數不詳,命你們立即出動……”大雨未停,坍塌後的山體搖搖欲墜,隨時都會發生二次塌方,指戰員們義無反顧地奔赴搶險一線。救援現場,張青坡跟著中隊長上山救人,聽群眾說有一家人全部被困。由於人員位置不確定,不能用挖掘機等大型器械破拆,只能用雙手在廢墟里飛速刨土,碰到石板就用頂杆一點一點撬起挪走。記不清挖了多少下,張青坡終於聽到小女孩微弱的呼救聲。“找到了!”小女孩終於得救了。此時,他雙手的指甲早已脫落,顧不上疼痛,他把小女孩送上救護車,便立刻趕去下一個救援現場。


盧超回憶,這次搶險救援是他入隊16年來經歷的最艱苦的一場惡戰。“指戰員們兩班倒,24小時持續不間斷戰鬥了24天,我們不是在現場就是在去現場的路上,大家身上的戰鬥服被雨水淋溼從來沒有幹過,累了就在車上眯一下。”

因意識到警情危急,寶塔中隊立即向延安市政府彙報災情並建議立刻疏散山上群眾。


揭秘!這支“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消防鐵軍如何煉成?


山體滑坡救援。


整個7月,寶塔中隊陸續接警116次,展開搶險救援戰鬥102次,從絕地中搶救出人員90人,疏散被困群眾454人。大家的雙手、雙腿和雙腳因為高強度救援而浮腫。救援結束後,有的指戰員的雙腿甚至無法彎曲。

記者問他們為什麼這麼拼命?辛全武說:“我們選擇了消防事業,就知道前方有未知的戰鬥在等待我們,守護百姓平安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為民服務的平凡英雄


2009年,寶塔中隊成立了一支以中隊黨員骨幹為核心的張思德消防服務隊,以張思德同志為榜樣,戰時當攻堅組,平時當宣傳隊,核心工作就是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每年新隊員入隊的第一堂課是延安精神教育,參觀的第一個地方是楊家嶺革命舊址,參加的第一項活動是在張思德紀念廣場宣誓,學唱的第一首歌是《南泥灣》……

9年前,在入隊教育結束當晚,張青坡回到宿舍翻開筆記本,回想著入隊第一天的經歷,認認真真寫下一個標題:寶塔山下紅門衛士。但內容讓他犯了愁:“當時對延安精神理解不深,感覺腦子裡滿滿的,但落筆卻不知道該寫什麼。”

入隊後的生活,除了訓練、出警,張青坡還經常跟著班長走街串巷為群眾做暖心小事。當時,他對這些事情並不理解,在日記中寫道:“任務重、出警多、工作忙,每日做這些就很累了,哪還有心力做這些?”

據瞭解,2009年,寶塔中隊成立了一支以中隊黨員骨幹為核心的張思德消防服務隊,以張思德同志為榜樣,戰時當攻堅組,平時當宣傳隊,核心工作就是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當初那個苦於無處下筆的張青坡,如今是張思德消防服務隊的隊長。每逢假日,他帶著隊員放棄休息,深入街道鄉鎮,開展扶貧幫困、消防宣傳,為受傷群眾獻血,給困難群眾募款,清掃街道、剷雪除冰、送水修電……張思德消防服務隊已經深深走入老區人民的心中。

張思德消防服務隊每屆新隊員入隊後,中隊都會組織他們走進八一敬老院,幫老人們打掃衛生、洗衣服、理髮,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同時,邀請老紅軍、老八路給隊員們講述革命故事。1998年出生的李明輝入隊不久,這位湖南小夥一開始根本聽不懂老紅軍的陝北口音,班長就在一旁翻譯。時間長了,李明輝不但聽懂了老人講的故事,還被老人的革命精神鼓舞。

延安的夏天時常停水,停水給老人吃飯、如廁帶來影響,這可急壞了護理科科長孫蘭平,忙給中隊打電話求水。孫蘭平說:“知道我們著急,他們馬上派消防車來送水,有時一天送三四趟,平時訓練那麼忙,還記掛著這裡的老人們。”其實,寶塔中隊拉這一車水並不容易。全市停水期間實施低壓供水,接一車水有時要花4個小時,但他們不辭辛勞,頂著烈日到處找水,只為保證老人們日常生活不受影響。今年93歲的劉澤明老人被寶塔中隊送來的“及時雨”深深感動,這位曾參加過解放戰爭的老戰士,寫下“久旱逢甘雨,滴滴傳真情”的真情感言。


揭秘!這支“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消防鐵軍如何煉成?



近年來,寶塔中隊始終活躍在便民利民、為民服務的第一線,累計結對幫扶貧困學生17人,捐助款物價值10餘萬元,開展便民利民服務3200餘次,義務獻血100餘次,義務送水

13000餘噸、開展消防宣傳600餘次,轄區大街小巷、學校、企業,處處留下了他們為人民服務的足跡。

不忘初心的忠誠衛士

王亮亮留戀著這裡,他眼中的“團結”是在火場救援飲用水缺乏時,在兄弟們之間傳遞的一碗熱湯。雖然脫下軍裝,但放眼未來,寶塔中隊指戰員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記者來到中隊榮譽室,歷代指戰員曾用過的舊式水袋、滅火戰鬥服靜靜地躺在陳列櫃中,無聲地述說著寶塔中隊46年的光輝歷史。

李明輝還記得入隊第一天,被榮譽室中一面牆的表彰獎牌震撼到了:“感覺這個地方特別神聖。”當時,他覺得自己仍是身外人,如今,他早已與寶塔中隊融為一體。今年,他準備報考消防救援學院,“如果考上了,還想回到這裡”。

去年10月,得知消防部隊改制的消息,很多年輕的消防員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十分迷茫。那段時間,辛全武和張瑞超商量決定,一個抓訓練,一個抓思想,要把寶塔中隊這麼多年對黨忠誠、能吃苦、能戰鬥的優良傳統繼續傳承下去,做到隊伍不亂,人心不散。

“脫下軍裝我很捨不得,但指導員告訴我,雖然脫下了軍裝,但我們一樣要衝進火場,衝進救援一線,保衛人民的職責使命沒有變。”25歲的王亮亮回想入隊8年來的點點滴滴,捨不得離開寶塔中隊。他眼中的“團結”是在火場救援間歇,兄弟把泡麵裡的熱湯倒到自己碗裡,他再把這湯倒給其他兄弟,“因為缺少飲用水,吃碗泡麵都很難”。

中隊針對每位指戰員的情況一人一例,進行對話談心,告訴大家要把個人發展和隊伍改制聯繫在一起。

隊伍改制,人心浮躁,22歲的高寶寶也陷入迷茫,他多次主動找張瑞超說出自己的顧慮。張瑞超認真給他分析改革形勢,幫他規劃未來職業發展道路:“未來的消防救援越來越趨於專業化、職業化,以後更是要拼業務、拼體能,憑本事說話。”從那以後,高寶寶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訓練更刻苦了。平時5公里跑,他要加量跑七八公里,訓練成績在全支隊都名列前茅。今年2月,他還去北京參加了全國消防員招錄視頻拍攝。“之前是‘豆芽菜’,現在壯得跟牛一樣。”張瑞超笑著說。

在訓練方面,辛全武告訴記者,改制後的訓練項目更加貼近實戰,夏訓9個操法增添了許多新內容,如槍炮協同操、縱身滅火救援操等,對消防員的體能和協同配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每年清明前後,辛全武都會帶著大家到延安附近的萬花山、鳳凰山開展衝山訓練,5公里越野,半小時登山。“這是我最喜歡的項目,訓練、賞景一舉兩得。”李明輝笑著說。大家把從山上挖的野牡丹帶回中隊,種在僅有七八平方米的綠地上,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寶塔中隊的一草一木,就像他們46年來日夜守護著聖地延安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