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圖:孔雀向南飛

1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圖:孔雀向南飛

高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不只是學校關注的重點,也是城市關注的重點。

近日,國內高校陸續發佈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大學生就業報告本身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有專家指出,大學生就業行業和地圖的變化,體現了社會產業和城市競爭力的變化。

“得人才者得天下”,究竟過去這一年,哪些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更大?

不少畢業生認為,杭州的“性價比”更高。這也是越來越多北京高校畢業生的想法,留京早已不是畢業生們的第一選擇。

北京吸引力下降

1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圖:孔雀向南飛

△ 2018年北京大學畢業生流向省份

作為中國最主流的兩所高等院校,北大和清華的畢業生流向,能基本反映北京高校的情況。從《2018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來看,在北京大學所有簽訂三方協議就業的畢業生中,選擇留京工作的畢業生比例為39.47%,達1038人,仍然是就業學生的主流。

但放到時間軸上來看,北京大學三年來的留京畢業生的比例卻在逐年下降,2016年,留在北京的北大畢業生佔比達46.2%,將近總畢業人數的一半;2017年,這一比例為41.68%,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而今年,這一比例更是下降到四成以下。

清華大學的情況也相似,三年來其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留京率也從2016年的20.3%、47.7%、50.4%分別下滑為17.3%、39.9%、49.7%。

此外,就其他幾所高校的情況來看,畢業生去北京就業的比例也並不亮眼,北京不再是大多數畢業生們的首選之地。

1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圖:孔雀向南飛

△ 2018年畢業生流向北京佔比

在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李強看來,一方面,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環境、交通擁堵問題等因素,逐漸影響著大學生的求職選擇,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在其他城市有了更多的就業選擇。

正如一些畢業生所說的“性價比論”,“現在的年輕人更加關注生活質量,相對而言,北京生活成本太高了,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現在我們的觀念是工作好的同時,也要生活好。”

一線城市:“孔雀向南飛”

北京吸引力下降的另一面,是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魅力指數”的上升

先看上海,從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就業質量報告來看,上海對於本地大學畢業生的吸附力就強了不少,基本超過半數的畢業生都會選擇留在上海工作,其中復旦大學上海就業人數佔比更是達到了73.86%。

1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圖:孔雀向南飛

△ 復旦大學2018屆碩士畢業生就業行情

圖片來源:2018屆復旦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在復旦大學留滬工作的畢業生中,選擇金融業的佔比較大。以2018屆碩士畢業生為例,選擇金融業的佔比達到23.44%,排名第一。這也與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相匹配,城市需要人才、畢業生需要工作,兩者一拍即合,上海對本地大學畢業生的吸附力自然顯現。

而再往南,以深圳為代表的一線城市,除了對本地大學生具有強吸引力外,C9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向廣東的比例也在增加。以北大為例,畢業生到廣東就業的比例從2016年的18.58%上升到了2018年的21.94%。其中,深圳表現非常亮眼,僅2018年去深圳就業的畢業生便達472人,僅次於北京。

此外,作為創新高地,深圳坐擁眾多高新技術企業,以華為、騰訊、大疆等為代表的知名企業對畢業生吸引力巨大。

日前,廣州再次推出人才新政,簡化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入戶辦理流程。正如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分析,在強二線城市紛紛發起人才爭奪戰的情況下,廣州再不抓緊放鬆落戶條件,吸引人才落戶的話,城市的競爭力也會受到影響。

新政的實施,對於高校畢業生來說,未來“向南飛”的理由又多了一個。

新一線城市:引才“新磁場”

1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圖:孔雀向南飛

不說“北上廣深”,新一線城市,尤其是杭州,對人才的吸附力也日益增強。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杭州全市常住人口為980.6萬人,比2017年末增加33.8萬人,增幅3.57%,人口持續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

與之對應的是,杭州人才淨流入率和海歸人才淨流入率均居全國第一,連續8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特別在互聯網方面,杭州的互聯網人才緊缺程度位居全國第一,超過北上廣深;而同時,互聯網工程師這個群體,在杭州的幸福感是最強的,幸福指數遠超國內其他城市。

根據獵聘和BOSS統計,2018年,杭州對技術人才的吸引力指出位居全國第一,科技人才淨流入率變化遠超上海、北京。

在數字經濟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人才成為行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杭州正在成為“技術新貴”之城。2018年1-10月,杭州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比例佔到總人才需求的19.4%,高出新一線城市均值9個百分點,較2017年同期增加了3.6個百分點。

此外,杭州強化人才引育留用,加強平臺建設支撐,加大創新政策支持,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強化人才住房保障。僅在人才引進方面,杭州就出臺“人才新政27條”、人才“若干意見22條”。針對國際人才的“引育用留”和本土人才的國際化培養,杭州制定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杭州人才國際化的實施意見》,創新提出“全球聚才十條”、“開放育才六條”政策措施,打造杭州人才新政的“接續升級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