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企業搬遷批小建大、明減暗增不在少數!

鋼鐵業重大事項:產能置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被地方政府放大,企業批小建大、明減暗增不在少數!

本文部分摘選自澎拜新聞、富寶廢鋼、中國鋼鐵新聞網等多家媒體近期公開報道的信息。

中國1-3月粗鋼產量2.31億噸,同比增長9.9%,同時創下一季度產量新高。雖然一季度日均粗鋼產量256.7萬噸,而2018年全年的日均粗鋼產量為254萬噸。但是一季度往往是全年的低點。因此一季度的鋼鐵業高產量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諸多媒體就鋼鐵產量、產能近期進行了集中報道。

據澎拜新聞4月19日報道,鋼之家董事長吳文章近期表示,“中國鋼鐵行業新一輪的產能過剩正在到來。”吳文章說道,隨著之前這一輪包括“地條鋼”在內的產能去掉之後,新的一批產能正在進來。具體來說,產能增加的分為幾塊,“調整產業局部造成的產能增加,比如內部產能向沿海調整等;第二個是搬遷重建,如果按照國家規定嚴控新增產能的話,這部分是不應該新增產能的,但往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被地方政府、企業放大;第三個就是‘地條鋼’,這些企業之前可能已經申報了電爐鍊鋼的產能,那時候是生產‘,現在地條鋼’被清理了,但有一部分已經轉化為合規的電爐鍊鋼了。”

基於上述因素,吳文章認為,“這樣就導致鋼鐵產能等於進行了一輪新建,按照我們現在的統計,在未來2-3年內,新增的鍊鋼產能要達到2億噸以上,這樣就造成了新一輪的產能過剩。”

這樣的觀點並不是一家之言。分析師徐向春表示,“壓縮過剩產能目標任務完成後,從今年開始,一些產能置換的項目開始投產。同時,前幾年經營困難的企業通過重組恢復生產。因此,產能開始出現一定的擴張。更值得關注的是,一些違規的產能以各種名義(包括拆小建大、以產能置換名義新上項目、‘地條鋼’死灰復燃、已經退出的產能重新恢復生產等)建成投產。”徐向春認為,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的風險重新開始加大。

據富寶廢鋼報道,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總設計師李闖4月19日在廢鋼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主要觀點是:目前鋼鐵行業發展處於數量時期的減量階段、高質量時期的重組階段和中間過渡的環保階段的三期疊加,正是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減量、環保都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重組成為關鍵所在,將決定能否實現由數量時期向高質量時期的平穩過渡。未來幾年,鋼鐵產業將迎來一輪產能置換項目的實施建成,高爐、轉爐、電爐等進一步大型化;置換,增加還是減少?

目前來看,批小建大不在少數,明減暗增也不在少數。並提出近期將正式啟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並從專業技術角度方面給鋼鐵從業者提供了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冶金傳媒記者何惠平報道,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巡視員呂桂新表示,部分地區和企業投資鋼鐵行業的意願增強,產能擴張衝動明顯。違法違規建設問題時有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