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淥口區”概況

株洲縣,隸屬於湖南省株洲市。位於株洲市南部,湘江中游,東臨醴陵市、攸縣,南連衡東縣,西接湘潭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2015年,全縣轄8個鎮,總面積1053平方公里,總人口35.2萬(2016年戶籍總人口)。

[1]

東漢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吳、蜀劃湘江而治。吳在湘江以東設建寧縣,治株洲。257年,建寧縣城遷到今天的株洲縣中部淦田鎮,在淦田鎮以南1.5公里處的湘江東岸,至今仍存有建寧古城。1956年,株洲市升為省轄市同時新設市郊區。1965年4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株洲縣,從株洲市析置。2016年7月,撤縣設區正在穩步進行,暫定名為淥口區[2]

株洲縣擁有漢代馬援屯兵處、朱熹講學處朱亭、新石器早期龍山、大溪文化遺址以及毛澤東考察農民運動舊址伏波嶺等名勝古蹟和紀念勝地。

2018年6月19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撤銷株洲縣,設立株洲市淥口區。

湖南省株洲市“淥口區”概況

株洲縣位於株洲市南部,湘江中游,東臨醴陵市、攸縣,南連衡東縣,西接湘潭縣。縣城淥口鎮北距株洲市區15公里,北距省會長沙55公里。

水文

湘江又稱湘水,為長江主要支流之一,是湖南省境內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9.46萬平方公里,全長856公里,歷年平均徑流量722億立方米。湘江水系通航支流31條,湘江主幹流通航里程660公里。湘江及其支流多漫灘,枯水時期,河灘高出水面,洪水期均被淹沒;湘江水位的特徵為,洪水一來,河水暴漲成災。

氣候

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年平均降水1389毫米,降水量21億立方米。域內氣候宜人,光熱充足,適宜於多種動植物的生長。降雨多集中於春夏兩季,4至6月為多雨季節;雨季湘江水位上漲,主要年份最高水位出現於4至7月。[7]

自然資源

株洲縣地處湖南發展重心〔五區一廊〕經濟帶中樞,居長沙、株洲、湘潭〔金三角〕城市群南緣,且水陸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緊連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株洲市,相距大型黃花國際機場僅50公里。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省道1815線、湘江航運縱貫南北,湘贛鐵路、三二0國道連通東西。全縣公里通車裡程581公里,實現村村通公路,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44.7公里,居全國先進行列。湘江水運可朔江而上至衡陽、零陵,順江而下直達長沙、岳陽入長江;境內株洲航電樞紐工程和開工在即,淥江大橋也正處於積極籌備建設之中。

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自古為湘東重要門戶,扼中原通往廣東沿海之咽喉。縣城距江南工業重鎮、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株洲僅 15 分鐘路程,社會、經濟、技術均與長、株、潭城市群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廣泛接受其市場、技術、資金、信息、人才的輻射和影響,是典型的城郊縣。隨著特區造勢空間的內移和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全面實施,株洲縣已成為湖南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被確定為全省招商引資重點縣之一。

縱貫縣域南北的湘江是湖南“四水”中最大的河流,加上橫穿東西的淥江,全縣年水流量達553億立方米,人均11.7萬立方米,水能資源十分充沛。

湘江發源廣西臨桂縣海洋圩的海洋河,從湖南永州市東安縣的瀑埠頭向北流入湖南省境內,永州境內先後納入紫水、石期河、瀟水、應水、白水等支流,在衡陽匯蒸水和耒水,衡山納洣水,淥口匯入淥水,湘潭匯入漣水,長沙市區匯入瀏陽河和撈刀河,於望城的新康納溈水,至湘陰的濠河口分左右兩支匯入洞庭湖。

湘江水系地處長江之南,南嶺以北,東以羅霄山脈與贛江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脈與資水毗鄰。湘江主要支流瀟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淥水和瀏陽河由東岸匯入幹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漣水、溈水從西岸匯入。湘江流域大都為起伏不平的丘陵與河谷平原和盆地,下游地區長沙以下的沖積平原範圍較大,與資、沅、澧的河口平原連成一片,成為全省最大的濱湖平原。

湘淥兩江年客水流量553億立方米,人均11.7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大,可開發利用15.46萬千瓦。域內山青水秀,氣候宜人,光熱充足,適宜於多種動植物的生長。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廣博豐富。湘淥兩江年水流量553億立方米,人均11.7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可開發利用15.46萬千瓦。境內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的有十餘種,特別是石灰石、耐火泥、高嶺土、花崗岩等非金屬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建材、陶瓷工業的獨特優勢。已初步建成商品糧、黃花梨、生豬、蔬菜、用材林、油茶、黑山羊、網箱養魚等種養基地,成為湖南省商品糧、油茶、楠竹、黑山羊、網箱養魚重點生產基地縣。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的有煤、鐵、鉛、鋅、鎢、金、鈾等十餘種,特別是石灰石、耐火泥、高嶺土、花崗岩等非金屬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建材、陶瓷工業的獨特優勢。

石灰石

石灰石是沉積源形成的一種岩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鈣鎂碳酸鹽或者碳酸鈣和碳酸鎂的混合物。重結晶石灰石、結實的微晶石灰石以及能拋光的石灰華都被作為石灰石或大理石進行宣傳和銷售,尤其是在美國。根據不同的密度範圍,成型的石灰石分為三個子類:

低密度石灰石——密度範圍110~135磅/立方英尺(1,760~2,160千克/立方米)。

中密度石灰石——密度範圍135~160磅/立方英尺(2,160~2,560千克/立方米)。

高密度石灰石——密度大於160磅/立方英尺(2,560千克/立方米)。

石灰石具有許多特點鮮明的自然特徵,譬如:方解石的紋路或斑點、化石或者貝殼結構、坑洞、細長的組織、開放紋理、蜂巢結構、鐵斑、類似石灰華的結構以及結晶差異。上述一種或多種特徵的組合將對石灰石的質地產生影響。

耐火泥

refractory mortar 又稱火泥或接縫料。用作耐火製品砌體的砌縫材料。 按材質可分為黏土質、高鋁質、硅質和鎂質耐火泥等。 由耐火粉料、結合劑和外加劑組成。幾乎所有的耐火原料都可以製成用來配製耐火泥所用的粉料。以耐火熟料粉加適量可塑黏土作結合劑和可塑劑而製成的稱普通耐火泥,其常溫強度較低,高溫下形成陶瓷結合才具有較高強度。以水硬性、氣硬性或熱硬性結合材料作為結合劑的稱化學結合耐火泥,在低於形成陶瓷結合溫度之前即產生一定的化學反應而硬化。

高嶺土

高嶺土是一種主要由高嶺石組成的粘土。長石經過完全風化之後,生成高嶺土、石英、和可溶性鹽類;在隨雨水、河川漂流轉於它處並再次沉積,這時石英和可溶性鹽類已分離,即可得高嶺土。高嶺土在瓷坯中所佔的份量最大,是生產瓷器的良好原料。高嶺土名稱的由來時很有趣的,據說十八世紀初,法國神父雷·得徒萊柯雷在他的《中國瓷器的製造》一書中,首先用景德鎮附近的一個名叫“高嶺”的村莊的名稱命名中國瓷土,並轉譯為“kaolin”,後來逐漸被人們廣泛引用,傳播開來,就成了一個國際的名詞。

我國高嶺土的儲量極大,分佈極廣,品種繁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江西星子高嶺、江蘇蘇州高嶺、湖南大德嶺高嶺。

花崗岩

屬火成岩,由地下岩漿噴出和侵入冷卻結晶,以及花崗質的變質岩等形成。具有可見的晶體結構和紋理。它由長石(通常是鉀長石和奧長石)和石英組成,攙雜少量的雲母(黑雲母或白雲母)和微量礦物質,譬如:鋯石、磷灰石、磁鐵礦、鈦鐵礦和榍石等等。花崗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含量約為65%—85%。花崗石的化學性質呈弱酸性。通常情況下,花崗岩略帶白色或灰色,由於混有深色的水晶,外觀帶有斑點,鉀長石的加入使得其呈紅色或肉色。花崗岩由岩漿慢慢冷卻結晶形成,深埋於地表以下,當冷卻速度異常緩慢時,它就形成一種紋理非常粗糙的花崗岩,人們稱之為結晶花崗岩。花崗岩以及其它的結晶岩構成了大陸板塊的基礎,它也是暴露在地球表面最為常見的侵入岩。

儘管花崗岩被認為是由融化的物質或者岩漿形成的火成岩,但是有大量證據表明某些花崗岩的形成是局部變形或者先前岩石的產物,它們未經過液態或者融化過程而重新排列和重結晶。

花崗岩的比重在2.63到2.75之間,其抗壓強度為1,050~14,000 千克/平方釐米(15,000~20, 000磅/平方英寸)。因為花崗岩的強度比沙岩、石灰石和大理石大,因此比較難於開採。由於花崗石形成的特殊條件和堅定的結構特點,使其具有如下獨特性能:

(1) 具有良好的裝飾性能,可適用公共場所及室外的裝飾。

(2) 具有優良的加工性能:鋸、切、磨光、鑽孔、雕刻等。其加工精度可達0.5μm以下,光度達1600以上。

(3) 耐磨性能好,比鑄鐵高5-10倍。

(4) 熱膨脹係數小,不易變形,與銦鋼相仿,受溫度影響極微。

(5) 彈性模量大,高於鑄鐵。

(6) 剛性好,內阻尼係數大,比鋼鐵大15倍。能防震,減震。

(7) 花崗石具有脆性,受損後只是局部脫落,不影響整體的平直性。

(8) 花崗石的化學性質穩定,不易風化,能耐酸、鹼及腐蝕氣體的侵蝕,其化學性與二氧化硅的含量成正比,使用壽命可達200年左右。

(9) 花崗石具有不導電、不導磁,場位穩定。

通常,花崗岩分成三個不同的類別:

細粒花崗岩:長石晶體的平均直徑為1/16~1/8英寸。

中粒花崗岩:長石晶體的平均直徑約為1/4英寸。

粗粒花崗岩:長石晶體的平均直徑約為1/2英寸和直徑更大的晶體,有的甚至達到幾個釐米。粗粒花崗岩的密度相對較低。

近年來,紀念碑建築所採用的石材中,花崗岩佔83%,大理石佔17%。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的有煤、鐵、鉛、鋅、鎢、金、鈾等十餘種,特別是石灰石、耐火泥、高嶺土、花崗岩等非金屬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建材、陶瓷工業的獨特優勢。

湘淥兩江年水流量553億立方米,人均11.7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可開發利用15.46萬千瓦。已初步建成商品糧、黃花梨、生豬、蔬菜、用材林、油茶、黑山羊、網箱養魚等種養基地,成為湖南省商品糧、油茶、楠竹、黑山羊、網箱養魚重點生產基地縣。

區內奇異景觀聞名遐邇。懸於湘江西岸的空靈寺,古樸典雅,風光幽勝,與南嶽廟、岳陽樓並稱湘江三聖地,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於一身,分外端莊、綺麗。縣城南端有朱亭森林公園,人工林海,飲譽海內外。此外還有伏坡嶺、百聖寺、昭陵、建寧古城、挽洲等名勝古蹟。

伏波嶺

伏波廟位於株洲縣淥口鎮南端伏波嶺上,瀕淥水北岸,前有石崖壁立,下臨深潭。1926年,淥口附近的農民運動蓬勃興起,伏波廟成為淥口農民協會、女子聯合會和國民黨醴陵縣22區黨部的辦公場所,在伏波廟內召開了淥口地區農民運動骨幹會議。

湘江

湘江流域的海拔高度上下游相差不大,但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水的集流。各支流的上游多曲行於山地之中,表現著山溪河流的特徵。湘江在永州以上稱為上游,水流湍急,河水有時穿切岩層而過,形成峽谷,流域內石灰岩分佈很廣,巖洞較多,地下水對河水的補給量較大。湘江在懷化至衡陽之間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錯落其間,亦有峽谷。湘江在衡山以下為下游,地勢平坦,河水平穩,沿河沙洲斷續可見。湘江河口散佈著大小不等的湖泊,大都是昔日洞庭湖的遺蹟。

湘江在懷化至衡陽之間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錯落其間,亦有峽谷。湘江在衡山以下為下游,地勢平坦,河水平穩,沿河沙洲斷續可見。湘江河口散佈著大小不等的湖泊,大都是昔日洞庭湖的遺蹟。[8]

鳳凰山

南嶽72峰之一,其主峰海拔雖只有600多米,但群巒起伏,山高林密,泉水潺潺,怪石林立。《潛確類書》載:“南嶽有鳳凰峰。昔祝融君祭南嶽,感碧雞鳳凰集其頂,故名。”

株洲縣鳳凰古寺座落在龍鳳鄉天台寺村的鳳凰山頂的千金坪,地處株洲縣、衡東縣、攸縣、醴陵市的交界地,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大約修建於唐代佛教興盛的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