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學在俄亥俄州蓬勃發展

生物醫學在俄亥俄州蓬勃發展

生命科學研究和創新正在

挽救工業上搖搖欲墜的俄亥俄州

早在2010年,俄亥俄州戴頓郊外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官員,就專程拜訪了電氣工程師傑森•海根菲德(Jason Heikenfeld)教授,當時他們正在努力尋找一位能夠設法持續監測飛行過程中飛行員健康狀況的科學人士。

海根菲德是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新型設備實驗室的負責人,他說:“最初我的反應是,‘我不知道怎麼做。’”但一番思考後,他很快開始努力研發測量人體汗液生物指標的可穿戴傳感器。這類似於血液檢測,但區別在於這是一種可持續而又非侵入性的方式。

2013年,海根菲德著手創建了一家名為Eccrine Systems的汗液傳感器研發公司。為了開創自己的事業,他從CincyTech公司籌集到150萬美元的早期風險投資。CincyTech是當地的一個種子基金,其資金來源於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當地各大公司及個人投資者。2016年8月,Eccrine公司同美國空軍簽訂了一份價值達40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汗液傳感器的研發。如今,它已擁有一支7人組成的管理團隊,並在2017年3月被彭博社認定為年度50家最佳新興企業之一,目前它已籌集了近900萬美元的資金。

海根菲德在2001年至2009年間就已經創建了兩家電子公司,但都沒有這次的好運氣。儘管他把技術賣給了其他企業,但他認為這兩家公司失敗的原因在於俄亥俄州缺乏對消費類電子企業的早期及中期資金支持。他同時透露,生命科學公司的狀況則完全不同,大量的研究者和投資者都非常關注這一領域。他說:“消費類電子產品沒有為辛辛那提帶來知名度,但是在生物技術方面俄亥俄州有許多真正了不起的人。”

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

生命科學研究和創新在俄亥俄州日益繁榮起來。俄亥俄州生物醫藥協會(BioOhio,服務於生物醫藥企業的非營利性官方組織)2015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俄亥俄州共有2 391家生物科學公司,共僱用員工68 500人,工資總額共計48億美元。

俄亥俄州主要有哥倫布市、克利夫蘭市和辛辛那提市三大城市,擁有150~225家醫院(因分類標準而變化),包括大學、社區學院、職業學校和專業的職業培訓中心等高等教育機構至少360所,且其中至少有108個可授予生物科學學位或證書。

2015年,俄亥俄州各機構和企業共吸引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約7.016億美元的研究經費——超過了全美的平均水平——每個州4.707億美元,同時還吸引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147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此外,當地風險投資機構、私人基金會和大學辦公室也向致力於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企業機構提供研究經費。

據BioOhio透露,2016年針對生命科學公司的私人投資總額約為3.74億美元,而這僅僅只是生命科學新興企業投資總額的一部分。例如,國際會計公司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顯示,僅在2016年第3季度,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地區的生物技術及醫療設備公司就收到了11億美元的投資,而同期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灣區則吸引到了6.63億美元的投資。

同時,俄亥俄州也對生命科學領域進行投資,“第三前線”的推動是促進該州生命科學研發與應用的一個主要因素,“第三前線”是俄亥俄州政府於2002年創立的機構,並經過選民投票通過,迄今共計發行了23億美元的債券。海根菲德說:“如果沒有該機構的投資,就不可能有今天的Eccrine Systems。”

“第三前線”與強大的投資者群體的結合,還有俄亥俄州各大學對該領域日益增長的興趣以及良好的製造業基礎,使那些從事生物技術研發與應用的科學家們得到大量的資金支持。而且還有其他好處:相較於紐約、波士頓和舊金山等沿海城市,俄亥俄州的生活成本要低得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也因此將它列為全美最實惠的州。(參見“復興中的俄亥俄州”。)

刺激工業增長

俄亥俄州是美國人口第7大州,是“鐵鏽地帶”(大約從紐約州西部一直延伸到威斯康星州)的重要構成區域。20世紀80年代以來,儘管俄亥俄州工業基礎大幅衰退,但汽車和航空航天製造業仍有一定發展。BioOhio總裁約翰•劉易斯(John Lewis)認為,正是俄亥俄州的工業背景支持了該州最成功的領域——生命科學的發展,尤其是醫療器械和診斷業務的發展。

對於韋恩•波爾(Wayne Poll)來說,該州的製造業基礎已被證明是有用的。波爾是一位泌尿科兼外科醫師,2007年他在哥倫布市創建了微創設備公司(MID),該公司生產的FloShield,可利用一個二氧化碳噴霧器使得內窺鏡(用來觀察人體內部狀況的儀器)的鏡頭在手術過程中保持清潔,MID在戴頓市也有一家制造工廠。波爾說:“俄亥俄州西南部有很多醫療器械研發製造者,那是一個真正的人才高地。”

波爾曾經是哥倫布市河濱衛理公會醫院的一名外科醫師兼辦公室主任。他還在該地區的非營利性醫療體系OhioHealth擔任過3年的臨床創新醫療總監,但是後來他決定結束長達22年的醫師職業生涯,開始一份全新的事業。他發現哥倫布市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及指導,非常適宜創業。波爾指出,在加州硅谷這樣的地方創業,公司的規模太小就很難得到關注,但在俄亥俄州情況會大不相同。他說:“我的小公司MID在哥倫布市獲得了很多關注。在這裡,即使作為一個步履維艱的科技創業公司,你也會有一種融入感,覺得自己是大群體的一員。”

大學衍生企業及醫學研究可獲得的支持資金來源呈不斷上漲的趨勢。辛辛那提大學的企業事務及技術商業化主管多蘿西•艾爾(Dorothy Air)說:“與8或10年前相比,現在的情況已大不相同,無論是投資環境,還是創業公司的數量,中西部地區都已得到不斷的壯大發展。”

艾爾在21世紀初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那時的創業公司幾乎沒有支持資金。然而大約在5年前,她所在的大學決定要更多地關注提高創業精神,並著眼於新技術及發明的商業化,並將其技術轉讓、商業化及知識產權辦公室重組為加速技術商業化的部門。現在,該部門不會再主動為某位研究者的研發成果尋求專利,而是首先對其商業潛力進行評估,然後為研究者提供種子基金,並向他們引薦可幫助其創業的專家。

同樣追隨技術商業化潮流的是位於哥倫布市的俄亥俄州立大學(OSU)。在以往的很多年裡,它只為少數幾家創業公司提供支持,但在2012~2015年間,它共支持創建了38家公司。“核心量子技術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它是OSU的兩名教授和一名校友共同創建的,主要研發熒光納米粒子在醫學成像和診斷中的應用。該公司通過NSF小企業創新研究基金和“第三前線”來籌集資金。

創立於2015年的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及企業關係辦公室副主任馬特•麥克奈爾(Matt McNair)說:“各方面都已到位,我校設立了1億美元的投資基金用以支持創業公司。再加上‘第三前線’,針對創業的支持資金數量可觀。”

生物醫學研發基金的保障

在過去10年間,“第三前線”被廣泛認為是俄亥俄州大量創業成功的催化劑。其“技術驗證和創業基金”項目幫助支持新興公司通過概念驗證來開發新技術,並開始吸引風險投資者。劉易斯指出,“第三前線”的優勢之一是通過出售該項目的投資債券來融資,而不是通過一般稅收收入。這樣一來,即使經濟衰退使得州政府無法繼續將稅收用於支持新型技術,“第三前線”的基金也不會被州政府用於它途。目前,“技術驗證和創業基金”項目還剩下大約2.14億美元的基金,劉易斯和其他同仁都希望將來基金竭盡時州政府能夠及時進行補充。

俄亥俄州的私人風險投資也躍躍欲試,其中包括位於哥倫布市的俄亥俄州技術天使基金、克利夫蘭附近梅菲爾德山莊的北海岸天使基金和辛辛那提的皇后城天使基金等。私人慈善基金會正努力幫助企業搭建科學發現和潛在藥物之間的橋樑,而投資者感興趣的正是潛在藥物。然而,從科技的新發現到潛在藥物推向市場,要經歷一個被稱作是“死亡之谷”的階段,因為在此期間支持該項目的學術論文已經發表,但潛在藥物的研發程度還不足以證明其可銷售性。

位於克利夫蘭的哈靈頓發現研究所就是這樣一家支持新療法研究的非營利性基金會。這個機構的商業部門BioMotiv為研究新療法科技的公司提供資金支持,它希望在這一地區建立起一種支持贊助體系,其規模或許無法同波士頓或硅谷相比,但至少能像北卡羅來納州的“研究三角園”一樣積極活躍。BioMotiv的負責人百朱•沙(Baiju Shah)說:“如果某一地區的公司數量大量增加,那麼該地區成功的機會也將大大增加。”他將BioMotiv稱為“生物科學加速器”。

同時,克利夫蘭華萊士•庫爾特基金會已和州內在創造專利方面首屈一指的凱斯西儲大學聯手,確立了凱斯—庫爾特轉化研究合作項目,每年投資100萬美元幫助企業將其發明轉化為應用。項目主管史蒂夫•芬恩(Steve Fening)說:“我們只想把大學研究出的技術儘快服務於患者群體。”

為實現這一目標,該項目與一些實體單位合作,如BioEnterprise——2002年成立於克利夫蘭的一個集團。迄今為止,該集團已經以提供資金和指導的方式為350多家生物科技公司籌集到超過20億美元的資金。

在過去的幾年裡,克利夫蘭見證了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芬恩說:“如今這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甚至使得這個城市不得不建造更多的公寓。可就在10年前,沒有人願意在這裡居住。”一個新的“遷入者”是西門子醫療保健,2015年12月西門子醫療保健將其區域基地從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遷到了克利夫蘭的“全球健康創新中心”。

對於肖恩•楊(Shaun Young)來說,俄亥俄州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地方。2015年他在哥倫布市創立了一家名為Ardina的公司,主要是提供醫療轉診及保險缺口覆蓋等服務,並支付私人保險未涵蓋的費用,如患者向一位醫師尋診時的共付費用。肖恩•楊是一位來自夏威夷的藥劑師,曾在加州、阿肯色州和馬薩諸塞州居住過,他選擇哥倫布市就是因為這裡的可負擔性和文化。他說:“哥倫布市非常有利於家庭生活,在我開創Ardina時,這裡的融資機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種子基金Rev1。”

對於海根菲德來說,在俄亥俄州很快樂——這是一個能夠將研究轉化為商業公司的好地方。他說:“這裡有很多大學,有風險投資群體,有實現城市復興的區域戰略——這裡有你所需要的一切。我們正在轉變觀念,成功就是證據。”

復興中的俄亥俄州

俄亥俄州州長約翰•凱西克(John Kasich)希望該州能擺脫“鐵鏽地帶”的綽號。在2017年2月一個由美聯社主辦的論壇上,凱西克指出俄亥俄州應該接受新技術。

俄亥俄州“鐵鏽地帶”的綽號得名於20世紀70年代,經濟形勢的惡化使得成千上萬的製造業工人失業,工廠廢棄。俄亥俄州至今仍未完全復原。2017年2月,該州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5.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7%)。《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最近基於衛生保健、犯罪率及經濟狀況評出的“最棒的州”,俄亥俄州在全美50個州中名列第35名。然而,俄亥俄州房價卻是全美最便宜的,生活成本之低位列全美第9名,因而被評為最實惠的州。

在其他方面,俄亥俄州則普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如橋樑和道路質量排在全國第40名;通勤時間位列第18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排名第45名;網絡下載速度位列第46名;醫療質量排名第17名,但醫療保健普及率則位列第26名,主要原因在於兒科牙醫的缺乏以及健康體檢的低參與率。

陳軼翔/編譯 世界科學(World-Scien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