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頻來“陌生客”,這裡到底有多好?

中國西藏網訊 近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曲麻萊縣記錄到大麻鳽(jiān),經專家證實該物種在青海省首次發現,系遷徙途中迷路。

三江源频来“陌生客”,这里到底有多好?

圖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記錄到的大麻鳽。來源:中國新聞網 攝影:白瑪久美

據瞭解,大麻鳽於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主要以魚、蝦、蛙、蟹、螺、水生昆蟲、雛鳥等動物為食。2017年出版發行的《中國鳥類分類與分佈名錄(第三版)》提到,該物種在西藏和青海沒有分佈記錄。此次發現填補了青海省該物種分佈記錄的空白。

三江源频来“陌生客”,这里到底有多好?

2018年11月14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開展的水鳥調查中,拍攝到一隻非常稀有的雌性黑狼影像。這是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這一物種。

三江源频来“陌生客”,这里到底有多好?

圖為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拍攝到的黑狼畫面。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前,在三江源地區東段的瑪可河林區,紅外相機首次記錄到黃喉貂這一典型森林物種,系三江源首次記錄到黃喉貂活動影像,黃喉貂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此次影像,填補了三江源區域黃喉貂影像資料記錄的空白。

三江源頻繁遇“陌生來客”,表明該區域動物區系物種越發豐富,標誌著青海省生態環境日趨向好。

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源源不斷來自地處青藏高原腹地青海三江源,因此這一地區素有“中華水塔”的美譽,維繫著中國乃至亞洲水生態安全命脈,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世界第三極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地區。為了呵護這座“中華水塔”,2016年8月1日,首個國家公園條例《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正式施行。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正式啟動。2017年7月7日,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申遺成功。

據瞭解,青海省於2017年啟動實施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每年造林400萬畝,以提升三江源頭綠色顏值。兩年來,全省完成國土綠化80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26%,藍綠空間佔比突破70%,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1.1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18平方米,新創建森林城鎮3個、森林鄉村5個、全國生態文化村5個。全省國土綠化規模持續擴大,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顯著改善,人居環境明顯提升。

三江源频来“陌生客”,这里到底有多好?

圖為三江源自然風光。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7年以來,青海省有效提高綠化造林標準及質量,累計完成工程人工造林134萬畝、封山育林297萬畝、防沙治沙311.7萬畝。大力開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全面落實森林草原防火與林業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責任制,實現連續32年未發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災,防治林業有害生物332萬畝、草原鼠蟲害3940萬畝。

如今的青海省,社會各界植綠護綠愛綠蔚然成風。在省委省政府領導帶領下,各地開展“綠化家園”“保護母親河行動”等主題活動,推進“互聯網+植樹”等義務植樹活動。2017年以來,各地累計634萬人次義務植樹3000萬株。

不僅如此,如今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也正穩步推進,用科技手段保護生態環境打造“智慧公園”。相信不久的將來,這裡的生態環境會更好,會有更多的動物及禽類到這裡安家、繁衍生息。(中國西藏網 綜合/常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