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鯊有哪些特別厲害之處?

cnBeta


提起大白鯊,大家一定會想到著名的恐怖電影《大白鯊》,這部電影讓多少人得了深海恐懼症。真實的大白鯊並不是殺人成性的怪物,不過它們的確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掠食性魚類,有“白爺”的外號。

圖注:電影《大白鯊》的海報,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大白鯊其實並不是見人就咬的殺手,圖片來自網絡


大白鯊的學名為噬人鯊(Carcharodon carcharias),在分類上屬於軟骨魚綱——板鰓亞綱——鯖鯊目——鯖鯊科——噬人鯊屬。大白鯊的平均體長在3.4至4.9米之間,體重在500至1100公斤之間。目前最大的測量記錄是一條長6.1米,重2500公斤的雌性大白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深藍”,年齡超過50歲。

圖注:大白鯊與熱淚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著名的大白鯊“深藍”,最大的大白鯊之一,圖片來自網絡


大白鯊“白爺”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它可是地球上最高效精密的超級殺戮機器,大白鯊厲害在哪裡呢?

大白鯊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它那張血盆大口啦,在它的嘴中長有4至5排牙齒,最大的牙齒測長超過6釐米,邊緣有密集的鋸齒,能夠輕易咬穿獵物的皮膚和肌肉,如果你看到被大白鯊攻擊的動物就知道它的大嘴有多可怕。大白鯊的咬合力非常大,200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體重達3噸的大白鯊,其咬合力可達18216牛頓,相當於1858公斤,也就是1.8噸,差不多是一輛小轎車的重量。

圖注:感受一下大白鯊的恐怖大嘴巴,圖片來自網絡

大白鯊擁有敏銳的嗅覺,它大腦中14%的部分被嗅球神經佔據,據說它能夠聞到1公里之外一丁點血液的味道。

圖注:血液的味道會讓鯊魚興奮,圖片來自網絡

大白鯊擁有神奇的“羅倫磁壺”,這是分佈在大白鯊口鼻部的密集小毛孔,毛孔中富含角質,能夠捕捉水中電磁場、溫度和壓力的變化。“羅倫磁壺”的重要作用是能夠感受周圍電磁場的變化,特別是獵物的電磁場。另外,“羅倫磁壺”還具有導航功能,大白鯊能夠根據電磁場確定自己的位置,這樣就可以進行超遠距離的遷徙而不會迷路啦。

圖注:跳起來攻擊獵物的大白鯊,圖片來自網絡


與我們所認知的魚類屬於冷血動物不同,大白鯊通過平行分佈於身體內的動脈和靜脈,能夠將肌肉產生好的熱量保存在體內,所以它們的體溫在25℃左右,比周圍海水的溫度還要高。恆溫能夠讓大白鯊在水溫較低的海域活動,流向大腦的溫血讓它們更聰明。

除了各種奇特的結構,大白鯊還是一種游泳迅速的動物,它的爆發力極強,在海中能夠游出每小時56公里的高速!



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特別厲害的結構和能力,大白鯊才能夠統治大海,它們在距今16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那個時候人類的祖先還沒有誕生呢。

圖注:遊弋于海洋之中的大白鯊,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大白鯊在自然界中是真正的狠角色,但是受到了人類的嚴重威脅,過渡的捕獵讓其種群數量不斷下降。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評估中,大白鯊屬於漸危種(vulnerable species),急需保護!


古生物探索


一項最新公佈的研究表明,在南非海岸附近水域發現的大白鯊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這些重金屬對其他形式的海洋生物具有危險的毒性。結果表明,大白鯊這種頂端掠食者具有內在的能力,能夠承受重金屬的負面影響,並且血液分析可以作為它們所在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的指標。

研究中使用的血液來自於2012年在南非海岸捕獲的43條大白鯊。每隻捕食者都被小心地放在一個特殊的平臺上,這樣科學家就可以在給鯊魚貼上標籤並把它們安全地送回它們的海洋棲息地之前,對它們進行血樣和其他測量。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篩選了血液樣本中12種微量元素和14種重金屬的濃度。結果顯示,高濃度的金屬,包括汞和砷,與鯊魚的性別、體型或狀況無關。

海洋動物血液中高濃度的重金屬會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包括神經功能下降或免疫系統減弱。然而,雖然鯊魚血液樣本中的高重金屬含量會對許多其他海洋脊椎動物產生毒性,但研究人員沒有發現對大白鯊有任何負面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鯊魚可能有一種內在的生理保護機制,可以減輕重金屬暴露的有害影響

對鯊魚血液的分析也有可能作為食肉動物棲息的海洋生態系統健康指標。大白鯊以食物鏈較低的魚類為食,新研究發現的毒素很可能是從它們的食物中吸收的。研究小組認為,這項研究為大白鯊血液中重金屬含量設定了一個基線,為進一步研究海洋巨獸打開了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