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體裡的原子都是來自外太空嗎?

五月_殤


俯仰君陪你解答科學問題

世間萬物皆來自太空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身體有眾多的元素組成。在我們生長期間,這些元素來自食物的攝入。也就是說,組成我們身體的原子的直接來源是地球,那組成地球的原子又來自哪兒呢?

地球來自恆星

恆星是宇宙中的元素工廠,萬物之源,宇宙中的一切元素都在恆星中產生、積累最後釋放到太空中。

我們的太陽系,就很有可能來自一顆大質量恆星。

在廣袤的太空中,在太陽系誕生之前,有一顆大質量恆星飄蕩在銀河系的外圍,這顆老態龍鍾的恆星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中不斷進行元素的聚變,從氫到鐵,在超過地獄般的高溫高壓中,新的元素不斷產生。終於它太老了,難以壓抑體內的能量。

於是就在太陽系這個位置,一顆超新星爆發了,它將自己在偉大一生中創造的巨量的元素以這樣一種壯烈的方式拋射進廣闊的宇宙空間,同時還產生了許多金、銀等元素。一片年輕的星雲誕生了,又過了好多年,在這片超新星爆發產生的氣體和塵埃中,各種物質由於引力重新聚在一起,形成了許多新的天體,這就是我們的太陽系。

地球就是這樣誕生於上一顆恆星,又圍繞這現在這一顆恆星,沐浴著它的光輝。

恆星,創造了宇宙中的一切物質,創造了地球豐富多彩的生命。在壯麗的宇宙史詩中,恆星將是唯一永恆不變的主題。


仰望星空俯瞰世界


其實你仔細想想,地球其實也處於所謂的外太空之中。

地球上的一切物質,不論是隨著太陽的誕生而誕生於一個古老的星雲中,還是後來通過隕石、彗星、小星星撞擊的補充,地球上的一切都來自於宇宙空間。

只不過原始地球上有機物質很少。

地球塑造生命並撫育生命,生命反過來也改造了地球。

人類個體開始於兩個特定細胞:卵子和精子。

在母體中經過一定時間的成長,發育到一定程度後開始獨立運轉,整個生命週期的生長、代謝和衰老過程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都來自地球。

這是一個循環,人類生命的循環只是整個地球上物質大循環中的一部分。

如果從天文學尺度的時間來看,地球,甚至太陽系也處於一種物質的循環過程之中。

我們地球上的重元素就來自於太陽系誕生前的另一顆或者多顆大質量恆星。

構成我們身體中各類細胞中的微量元素,就來自於上一代的恆星。

我們身體的大部分是水分,構成水的元素是氫和氧,氫元素來自宇宙創始階段,氧元素來自上一代恆星。

除了老化或脫離生命的骨骼中的鈣是無機質,我們是有機質構成的,有機質就是碳氫化合物,其中的碳還是來自上代恆星。

……

所以,認為我們身體裡的原子都是來自外太空沒錯,就是這樣的。


心繫宇宙天地寬


我們還是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外太空”吧。

我們現在說的“外太空”,應該是指地球以外的空間。再精確一點,應該是指大氣層以外的空間,更精確一點,是外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大概離地面400公里)。所以“外太空”應該是指高於400公里之上的空間。


如果在地球形成之前,這個問題就不存在。那時候還不存在“外太空”這個相對的區域。所以,這個問題的隱藏前題是地球形成之後。因此,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問“我們身體裡的原子是否都是從400公里之上的空間來的”。


好吧,現在科學家估計地球形成差不多有45.5億年。這中間應該也有不少從400公里之上掉下來的石頭(隕石)。不過這個量和地球本身的量相比,應該太小了。所以,就算有人身體裡的某個原子曾經是隕石的一部分,這個佔比應該還是很小。也就是說我們身體中的原子,更多應該來自地球本身原子的那部分,而不是從外太空來的那一小部分。


還有另外一種場景。這麼多年下來,地球表面應該佈滿了掉下來的“隕石灰”,我們既然是在地球表面形成的,那身體中應該都是來自這堆“隕石灰”吧。可我們別忘了,地球曾經有很長時間的火山運動,這些活動會把地面上的“損石灰”給掃掉。


總之,在地球存在之前,不會有這個問題,在地球存在之後,身體中的原子來自地球本身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新熵道


宇宙中所有物質(包括地球和地球上的人類)都源自於宇宙大爆炸,我們身體裡的所以原子也都來源於此


每日化學


對啊,想想是不是很浪漫,你曾經也是星光的一部分。


城東養豬廠


可以這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