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文丨科學公園


接《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一)》

力士爪魷

分類: 管魷目Teuthida 爪魷科Onychoteuthidae 擬爪魷屬

最大全長:4米

最大胴長:2米

最大體重:50千克

力士爪魷(Onykia robusta)是爪魷科體型最大的物種,曾被歸為桑椹烏賊屬(Moroteuthis)。在上世紀末日本人首次在日本南部海域拍攝到力士爪魷的活體照片 ,一度被誤認為是大王魷。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力士爪魷少見的活體影像,拍攝角度使得它看起來比實際上更大,拍攝者為関 勝則

​力士爪魷分佈於北太平洋的高緯度海域,一般會比較接近海床,成體的棲息深度更是可能超過900米。力士爪魷在北太平洋的抹香鯨食譜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除此之外北象海豹以及海狗也都是其天敵。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美國NOAA在西海岸底棲魚調查過程中捕獲的力士爪魷,Larry Hufnagle躺在旁邊來比照大小↑

顧名思義,爪魷科以觸腕上的鉤爪而著名,而力士爪魷的觸腕穗較為纖細,沒有明顯膨大,其上長有15至18對鉤爪。力士爪魷的食性較廣包括浮游生活的帆水母(Velella velella)和底棲的心形海膽(Brisaster townsendi),巨大的鉤爪可以幫助它們有效地抓取獵物。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力士爪魷的觸腕穗上長有兩列巨大的鉤爪,腹列第9鉤最大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力士爪魷的觸腕實拍照片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力士爪魷觸腕穗上巨大的第9鉤

美洲大赤魷

分類: 管魷目Teuthida 柔魚科Ommastrephidae 莖柔魚屬

最大全長:3米

最大胴長:1.5米

最大體重:50千克

美洲大赤魷(Dosidicus gigas)又稱洪堡巨魷,因為洪棲息地與在東太平洋洪堡寒流海域相關而得名。它們廣泛分佈於東太平洋海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大型頭足類,也是最大的經濟種頭足類,在秘魯和智利沿岸及外海的資源非常豐富。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加州南部捕獲的大個體大赤魷,重24千克

大赤魷漁業開始於1974年,如今已經是非常重要的經濟種類。FAO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大赤魷的的捕撈量超過了為84萬噸,是頭足類中捕撈量最大的一種,捕撈量最大的國家是秘魯,2013年捕撈量超過45萬噸,佔全球捕撈量的53%。

​由於曾經有攻擊過人類的記錄,墨西哥漁民又把大赤魷稱作diablo rojo,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紅色惡魔”(大菠蘿)。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Joery Verweij繪製的美洲大赤魷

大赤魷最常被發現於300至700米深的中層海域,也會進行明顯的晝夜垂直遷徙,​夜晚時會上浮到接近海面的深度。

儘管在有些時候生性比較兇猛,但大赤魷主要捕食對象還是體型較小的獵物,包括其他頭足類、甲殼類、橈足類以及小型魚類,不過它們最大的獵物是體型比自己稍小的同類,同類相食在大赤魷中較為常見。

美洲大赤魷和大部分頭足類一樣,生長速度快壽命短,壽命僅1至2年,在東太平洋的食物鏈中屬於一個非常重要的基層位置,很多大型掠食者都會捕食大赤魷,包括抹香鯨、短肢領航鯨、里氏海豚、原海豚、海獅、灰鯖鯊、藍鯊、劍魚、藍槍魚、條紋槍魚和黃鰭金槍魚等。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加州海獅捕食大赤魷

廣鰭八腕魷

分類: 管魷目Teuthida 蛸魷科Onychoteuthidae 廣鰭魷屬

最大全長:2.3米

最大胴長:1.7米

最大體重:161.4千克

廣鰭八腕魷(Taningia danae)又稱唐寧烏賊,也是一種非常巨大的頭足類動物,雖然全長並不出眾,但粗壯的身體和比例很大的軀幹使它們穩坐第三重頭足類的寶座。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2002年8月29日,西班牙北部海岸捕獲的廣鰭八腕魷,重81千克,是有史以來的第二大個體↑

廣鰭八腕魷的幼體具有完整的觸腕,但在生長過程中逐步退化,亞成體的觸腕退化成微小的附肢,到成體時完全消失。成體無觸腕是蛸魷科的特徵,這使得成體的腕足與八腕總目的蛸(章魚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廣鰭八腕魷的觸腕在成體時會完全消失,第二腕足末端具有膨大的大型發光器↑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廣鰭八腕魷稚魚期的幼體,胴長6釐米

​寬大的鰭是廣鰭八腕魷的另一大特徵,寬度約為胴長的130%,肌肉強勁,是主要的游泳器官。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2015年9月19日,美國NOAA在夏威夷海域拍攝到的廣鰭八腕魷遊動的罕見影像↑

廣鰭八腕魷廣泛分佈於各大洋的熱帶和溫帶海域,在北大西洋的北部也有分佈。作為一種典型的大洋性中層頭足類,廣鰭八腕魷主要在240至940米深的中層帶活動。

廣鰭八腕魷第二腕足上的發光器最大可以達到檸檬的大小,是所有深海動物中最大的發光器官。閃光持續時間一般只有幾分之一秒,但在某些情況下手臂提示發光時間約為1至7秒鐘。其功能可能包括誘捕獵物、干擾恐嚇掠食者以及互相交流。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Chris Barela繪製的廣鰭八腕魷用第二腕足發光器發光的情景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joery verweij繪製的廣鰭八腕魷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2010年8月,亞速爾群島,一頭7至8米長的未成年雄抹香鯨捕食廣鰭八腕魷↑

巨小頭魷

分類: 管魷目Teuthida 小頭魷科Cranchiidae 巨小頭魷屬

最大全長:2.74米

最大胴長:1.85米

最大體重:未知

巨小頭魷(Megalocranchia maxima)與中爪巨魷同屬小頭魷科,但相關資料非常缺乏。

有限的資料表明巨小頭魷的分佈範圍是從馬達加斯加到西南大西洋,棲息的深度非常廣泛,幼體傾向於接近海面的上層帶,越成熟的個體棲息深度越深,成體棲息的深度可能超過2000米。同樣巨小頭魷也有明顯的晝夜水平遷移,夜晚時會上浮至接近海面的深度。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夏威夷捕獲的雌性巨小頭魷,胴長1.65米,全長2.74米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2013年6月,研究者在開曼群島捕獲的某種巨小頭魷,全長約2米

​巨小頭魷的外套膜薄而透明,外部具有凝膠狀的粘液層。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巨小頭魷的近親費雪氏巨小頭魷(Megalocranchia fisheri)的幼體


​烏賊目

傘膜烏賊

分類: 烏賊目Sepiida 烏賊科Sepiidae 烏賊屬

最大全長:推測4米

最大胴長:0.5米

最大體重:10.5千克

傘膜烏賊(Sepia apama)又稱澳洲巨烏賊,是世界上最大的烏賊。棲息於澳大利亞南部沿岸,屬於淺海性底棲種,分佈深度一般不超過100米。

南澳的印太寬吻海豚是傘膜烏賊的主要天敵,斯潘賓灣的印太寬吻海豚甚至開發出了一套獨有的技巧:反覆拍打烏賊將墨汁擠幹,再撕開烏賊的身體分離烏賊的內殼。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八腕目

異夫蛸(七腕章魚)

分類: 八腕目Octopoda 異夫蛸科Kelaenidae 異夫蛸屬

最大全長:推測4米

最大體重:75千克

異夫蛸(Haliphron atlanticus)是異夫蛸科唯一的物種,又稱七腕章魚,是八腕目體型最大的物種,也就是最大的廣義上的章魚。

異夫蛸廣泛分佈於各大洋,主要棲息於中層帶和半深海帶,很多來自拖網的捕獲記錄表明它們可能是臨近著海床分佈。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雄性異夫蛸

雄性異夫蛸的莖化腕特化成囊狀結構,位於眼睛右下方,因此外表看上去只有7條腕,莖化腕交配後會斷裂。

有研究表明異夫蛸會捕食煎蛋水母(Phacellophora camtschatica),並會將水母有毒的刺細胞部分保留下來,裹在觸手之間。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2001年10月26日,新西蘭水下約920米深處採到的異夫蛸不完整殘骸↑

2001年10月26日一艘新西蘭漁船在新西蘭查塔姆海隆東部水下約920米處拖到了一具雌性異夫蛸的殘骸,是現今發現的最大的異夫蛸,殘骸長2.9米,重61千克。根據推測,該個體生前長4米,重75千克。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一條30釐米長的雌性異夫蛸

水蛸(北太平洋巨章魚)

分類: 八腕目Octopoda 蛸科Octopodidae 腸腕蛸屬

最大全長:推測6米

最大體重:71千克

水蛸​(Enteroctopus dofleini)是蛸科體型最大的物種,也就是狹義上最大的章魚。也有腕足展開超過9米,重一兩百公斤的不確切記錄。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水蛸主要分佈於北太平洋,屬於淺海底棲種,棲息深度不超過200米。↑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加拿大誇德拉島的一條巨大的北太平洋巨章魚

​水蛸的壽命一般不超過5年,和其他章魚一樣雌性水蛸產卵後會停止進食,卵孵化後身體會迅速衰竭,這也使得很多平時很難有機會掠食者也可以趁虛而入捕食半死的水蛸。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港海豹捕食一隻相當大的北太平洋巨章魚,經歷了艱苦的戰鬥後取得了勝利↑

大觸手怪的神話——大型頭足類(二)

北海獅吞食北太平洋巨章魚,北海獅是體型最大的海獅

​本來還想提一嘴幽靈蛸目的託斯特巨蛸來著,但是由於是化石種,連形態都無法確定,加上文章已經這麼長了,還是算了。

至於深海中是否還有更大的頭足類沒有被人類發現,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至少中爪巨魷完全有機會長得比我們已知的任何個體都要更大一些,但也僅僅只是有限的大一些。北海巨妖、極度深寒等吞噬船隻的怪物是基本上不可能存在的 (除非真的有拉萊耶) ,一個物種想要存續至少需要相當客觀的種群數量,而體型越大的動物越容易被發現。另外深海中的食物資源貧瘠,很多大型掠食者都需要進行頻繁的垂直遷移來到食物豐富的中層帶和上層帶,難免會留下蛛絲馬跡。

綜合來看,如果深海中還有其他還未被發現的大型頭足類,其大小也很難超過中爪巨魷。至於頭足類究竟能長到多大,我們只能把懸念交給深邃的大海了。

​寫在最後:新西蘭中爪巨魷標本的更多信息可見http://squid.tepapa.govt.nz/,現在仍在新西蘭蒂帕帕國家博物館展覽,開館時間上午10點至下午6點(星期三至晚上9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