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和DC再不要傻傻分不清楚

漫威和DC再不要傻傻分不清楚


漫威和DC再不要傻傻分不清楚

申鶴 國士無雙影視工場 創始人&CEO

很懷念小時候,那時報紙、雜誌、電視和廣播是我們的燈塔,圖書館是我們的星辰大海。那時我們的記憶力好於體力,沒有云存儲,只有腦回路。


今天剛剛刷完DC的新片《雷霆沙贊》,又勾起了強迫症患者對DC和漫威兩大美漫公司到底都有什麼區別的好奇心。

面對總是傻傻分不清楚的DC和漫威,今天就誓死要搞清楚這兩家到底有什麼不同。否則都對不起周先生辦公室裡滿屋子的超級英雄手辦。

周先生是漫威和DC的超級粉......

其實,漫威和DC旗下都有漫畫、動畫、電影、遊戲、電視劇產業,而且各有千秋,比如:

在漫畫方面,DC和漫威相差不大,但是DC這邊的蝙蝠俠經常佔據銷量第一,以2018年1月漫畫銷量來說,漫威零售市場份額要高於DC,但是DC的整體市場份額卻比漫威高;

動畫方面,DC在動畫電影上要遠遠甩出漫威幾條街;

電視劇方面,兩家都有好口碑的作品,比如漫威家的《超膽俠》《懲罰者》,DC家的《超人前傳》《綠箭俠》;

遊戲方面,作為美漫的兩大IP,漫威和DC都有授權遊戲。但DC的漫改遊戲甩漫威不是一條街那麼簡單。

總體而言,漫威和DC各有優勢,也有短板。漫畫方面兩家基本持平,動畫電影方面DC更厲害,電視劇方面兩家旗鼓相當,而在遊戲方面DC和漫威根本不在一個次元。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要是電影方面,二者的區別都有哪些。


1.超級英雄和超級英雄團隊不同

二者最大的不同,肯定就是超級英雄的不同,這也是讓我們最傻傻分不清楚的地方。


01.漫威

按照超級英雄創作的先後順序,分別是二戰之後的美國隊長、在漫威瀕臨崩潰邊緣徘徊,斯坦·李創作的神奇四俠、綠巨人浩克、蜘蛛俠,隨後,許多新的人物也不斷被創造出來,其中大部分都是斯坦·李的傑作:雷神托爾、蟻人、黃蜂俠、超膽俠、驚奇隊長、死侍、奇異博士、鋼鐵俠等等。

1964年,斯坦·李和傑克·科比樹立起了漫威歷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他們創造了漫威的全明星陣容:復仇者聯盟。

復仇者聯盟的隊伍不斷壯大,銀河護衛隊也加入了復仇者聯盟的隊伍。目前,除了復仇者聯盟以外,漫威的超級英雄團隊還有X戰警和神奇四俠,他們還沒有進入復仇者聯盟的隊伍裡面。

漫威和DC再不要傻傻分不清楚

申鶴 國士無雙影視工場 創始人&CEO



02.DC

我們熟知的超級英雄包括: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海王、沙贊(正在上映《雷霆沙贊》)。

其中,DC的兩位當家英雄當屬:超人、蝙蝠俠。

《超人》四部曲統治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1978、 1980、 1983、 1987《超人》四部曲

2006《超人歸來》

2013《超人:鋼鐵之軀》

2016《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

蝙蝠俠系列包括正傳四部曲和《蝙蝠俠 黑暗騎士》三部曲:

正傳四部曲:

1966《蝙蝠俠》

1992《蝙蝠俠歸來》

1995《永遠的蝙蝠俠》

1997《蝙蝠俠與羅賓》(史上最爛超級英雄電影)

諾蘭的《蝙蝠俠 黑暗騎士》三部曲:

2005《蝙蝠俠:開戰時刻》

2008《蝙蝠俠:暗夜騎士》

2012《蝙蝠俠:暗夜騎士崛起》

從超級英雄團隊的角度來說,DC組成的叫正義聯盟,電影版本的正義聯盟(目前六個人)包括: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閃電俠、鋼骨、海王。


2.發展路徑不同


01.DC

我們先來說DC,因為DC的發展路徑非常簡單,早在1989年,DC就被華納收購,正式成為華納子公司。也就是說,出品DC英雄的營業公司只有華納一家。

但漫威則完全不同。


02.漫威

早年間,瀕臨破產的漫威不得不把超級英雄的版權賣給了不同的公司,例如蜘蛛俠故事主線及周邊人物賣給了索尼,X戰警及神奇四俠的版權賣給了20世紀福克斯。

1997年福克斯買下漫威X戰警版權,先後推出:

2000《X戰警》

2003《X戰警2》

2006《X戰警3:最後之戰》

2009 《X戰警前傳:金剛狼》

2011《X戰警:第一戰》

2013《金剛狼2》

2014《X戰警:逆轉未來》

2016《X戰警:天啟》

X戰警系列也由此推出了金剛狼。

索尼買下蜘蛛俠版權後,先後推出蜘蛛俠系列電影:

2002《蜘蛛俠》

2004《蜘蛛俠2》

2007《蜘蛛俠3》

2012《超凡蜘蛛俠》

2014《超凡蜘蛛俠2》

可以說,在2008年之前,出品漫威英雄的影業公司五花八門,作品眾多。漫威除了賺版權轉讓費,票房收益都被影業公司拿走。於是漫威2008年成立了漫威影業,2009年被迪士尼收購,漫威的電影宇宙逐漸興起。第一部就是後來大獲成功的《鋼鐵俠》。

2008《鋼鐵俠》

2010《鋼鐵俠2》

2013《鋼鐵俠3》

《鋼鐵俠》成功之後,漫威影業開始勾勒《復仇者聯盟》體系:

《鋼鐵俠2》中神盾局正式登場,片尾出現雷神大錘;

《綠巨人》也植入了鋼鐵俠的身影;

《雷神》中“鷹眼”傑客串出場;

《美國隊長》片尾中復仇者臉萌成員: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綠巨人、黑寡婦、鷹眼六大主力集體亮相。

也就是就著《復仇者聯盟》,漫威就會把他的二線英雄推到前線,然後就能出新英雄的獨立影片,依靠這個模式,漫威依靠打造的電影宇宙,生生幹倒了DC。


3.政策不同

迪士尼對漫威實行放養政策,漫威影業和盧卡斯工作室、皮克斯一樣,擁有充分的創作自由和主導權力,迪士尼只在嚴重影響公司利益時,才會插手干預。所以,漫威加入迪士尼之後,漫威影業更加風生水起。

華納這邊則是圈養政策,DC英雄的電影內容完全由高層拍板。


4.重視程度不同

華納作為一個老牌片廠,除了DC之外還有諸多IP和搖錢樹,DC黃了他們並不心疼,拍魔戒或是哈利·波特也能賺錢。這就是為什麼97年的《蝙蝠俠與羅賓》憑實力搞臭整個行業後,時隔7年才有新作《貓女》問世的原因。

但漫威手中只有漫威英雄這一張底牌,自然會將其當做掌上明珠負責到底,在電影宇宙的規劃上也比華納更加合理。


5.電影風格不同

漫威電影在斯坦·李的打造下,風格非常統一,你可以說它是爆米花電影的風格,逗比、新奇、無厘頭,世俗化、遊戲化、接地氣、全家歡。雖然缺少神作但佳作頻出。

DC這邊則是陰晴不定,華納經常會將旗下IP交給信任的導演負責,也就是所謂的“導演中心制”,所以我們就看到了打上了濃濃導演標籤的諾蘭的暗黑風格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系列,施耐德的視覺系風格《正義聯盟》三部曲。

這種看天吃飯的做法有好處也有弊端--運氣好時,能夠遇上蒂姆·伯頓(最早拍《蝙蝠俠》的)、諾蘭大神。走背運時,攤上的就只有喬·舒馬赫《蝙蝠俠與羅賓》。這就造成了DC這邊神作不少但口碑兩極化,也造成了華納開始過度干預。

這就是今日份分享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