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國邦老人記憶中的大慶精神大慶人

薛國邦老人記憶中的大慶精神大慶人

薛國邦老人

作為大慶會戰的見證者,大慶會戰初期“五面紅旗”之一的薛國邦老人今年已經是92歲高齡了,雖然他身體還算硬朗,但還是不可避免地有耳背、記憶力減退等老人常見狀況,談及對大慶精神大慶人的回憶,他仍然很開心——

薛國邦老人記憶中的大慶精神大慶人

“那篇《大慶精神 大慶人》的報道,我當年也曾有幸閱讀過,雖然時至今日,報道的具體內容已經記不清了,但當時的那份自豪感我卻至今難忘。”

在薛國邦老人看來,這篇報道是黨和人民對當時參加大會戰的大慶石油人工作成績的充分肯定!

大慶石油人,有不計個人得失的革命精神

對於大會戰時期的大慶石油人來說,奮鬥與奉獻這兩個詞已經深深融入到了他們的骨血裡,他們所有汗與淚的付出都不求回報,他們惟一的願望就是為祖國獻上石油。

1960年5月,時任採油一大隊大隊長的薛國邦接到了一個向祖國獻油的任務。

原來,大會戰序幕揭開後,為了使生產出的原油早日支援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大會戰領導小組發出響亮號召:“六一”外運第一列原油,而這項光榮卻艱鉅的任務落在了薛國邦身上。

說它光榮,是因為這是代表大慶油田為祖國獻禮!說它艱鉅,是因為其工期太短、任務太重!

但是泰山壓不倒硬漢子。為了完成任務,薛國邦立即深入薩37井,連續奮戰七天七夜,無論晝夜,他都和他的採油隊員工一起苦戰,不管多疲倦都不離開井場半步。哪怕後來大隊書記以召開總支委員會的名義把他請回來,可前腳書記剛走,他後腳又回到了井場。

勝利往往都伴隨著磨難——

5月27日夜晚,氣溫突然急劇下降,土油池裡的原油變得愈來愈稠,蒸汽盤管又到不了油池中間。水泥車的泵機打不動稠油,發出了哼哼的叫聲,壓力逐漸上升,油打不上來了。

“其實,我那時也是特別緊張,因為時間越來越緊,離‘六一’只剩幾天了,油打不上來無法裝車,任務如何完成?”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薛國邦感慨地說,哪怕快60年過去了,那種焦慮感仍清晰可記。

可光是站在油池邊上著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設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看了看池邊的蒸汽盤管,薛國邦立即赤手拉起,跳進油池,一邊在油池中來回移動,一邊對隊員喊道,“今晚任務緊,天氣冷,油池大,蒸汽壓力小,熔化的油滿足不了泵的進口,要完成任務必須下油池!”

隨著薛國邦的一聲大吼,隊裡的其他人也跳了進來,他們就在沒腰的油池裡不斷努力著,哪怕是腿凍僵了、手燙壞了,仍堅持著、堅持著……最終原油的溫度終於升高了,水泥車的泵機又和諧而有節奏地響了起來。最終在連續激戰4天4夜後,他們將滿載著原油的列車準時送離大慶。

“老王可以勇跳泥漿池、老朱可以赤手捂焊口、老馬可以連續奮戰幾天幾夜不休息……”在薛國邦老人看來,他們當年這些會戰人並沒想那麼多,他們僅僅只是想完成好自己的崗位工作,為祖國獻油而已。而也正是這種樸素的思想,才能讓他們將這種不計個人得失的革命精神貫徹得如此徹底。

大慶石油人,有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

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諸多奇蹟,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其中不僅少不了會戰石油人不畏艱苦、力爭上游的幹勁兒,更少不了他們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可以說,會戰石油人做到了每打一口井,都要取全取準20項資料、72個數據,一個也不能少,一點也不能錯。

首個取得了20項“四全四準”資料,並準確地掌握了油層情況,為此後石油大會戰的全面展開創造了條件的,就是薩爾圖油田第一口生產井——薩-66井,而這口井的第一任主人就是薛國邦和他的採油隊。

“可以說,這口井管理的好壞,對今後油田大批油井的投產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我們每一步的工作都必須細緻嚴謹,每一個數據都必須科學準確。”

薛國邦老人說,雖然他當時已經有了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但新的油田、新的油井還是帶來了新的困難,他一切都要從頭摸索。有時,他也為判斷不了油井情況而苦惱過。然而,發展壯大祖國石油工業的雄心,支持著他頑強刻苦地摸索和總結管井經驗,虛心向技術人員學習,嚴肅認真工作。

為了紮紮實實地管好這口油井,他們做到了取得錄井資料全、測井資料全、岩心資料全、分析化驗資料全;各種儀表校正準,壓力準,油、氣量準,各種資料準的“四全四準”。為了掌握油層情況,為石油大會戰的全面展開創造條件,無論是白天夜晚,薛國邦總是在採油樹跟前轉來轉去,摸摸這兒,聽聽那兒,看看壓力,分析記錄下來的數據。若是遇到風天雨天,他更是放心不下,一時蹲在“採油樹”旁凝神靜聽著可疑的聲音,一時又聚精會神地觀察井口壓力的變化。

可以說,正是薛國邦老人當年靠著堅韌不拔的革命毅力、依據尊重實際的科學精神,才有了薩-66井最終的準確詳實的資料,為此後石油大會戰的全面展開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而這也正是當年大慶老一輩石油人對於工作的態度。

大慶石油人,有為油田建設負責一輩子的責任擔當

對於老一輩的大慶石油人來說,愛崗就是愛國。他們對於崗位工作總是那麼嚴細認真、一絲不苟,所有的出發點都是:“我們要為油田建設負責一輩子!”

1960年7月初,高速度高水平地開發大油田的第二個戰役開始了。而要開發好大油田,必須進一步弄清油層情況,充分認識和掌握油田生產規律。就在這個時候,會戰領導小組提出了“大辦地宮”的號召。

“雖然我最終是大慶第一個區隊油田‘地宮’的創辦者,但說實話,開始的時候,我真有點不知從何下手。”薛國邦老人笑著說,沒法子,他就按照部首長的指示:“辦地宮要發動群眾,要工人自己動手來搞!”當即就召開全區隊大會,傳達上級關於“大辦地宮”的指示。

沒隔幾天,還真讓他們在一口油井上搞出了第一個“地宮”試驗田。

8月7日,油田夏末秋初的早晨,區隊各個油井的採油工人們懷著新奇、興奮的心情,前來參觀油田上的第一個小型“地宮”。

在小型“地宮”裡,有井史資料、井身結構圖、綜合記錄和採油曲線等資料。有地面情況也有地層情況。有的工人在參觀之後說:“過去找資料東跑西顛還湊不齊,現在一進‘地宮’就能找到,可方便多了。”

不過,薛國邦覺得這個地宮還很簡單,不夠全面。“我們要建的‘地宮’並不應該是一個臨時的資料庫,它應該內容更為多樣、充實,它應該是為油田服務一輩子的工程。”

為此,他到處奔跑蒐集資料,召開了井隊技術員和攻關隊員會議。怎樣辦好第一個區隊油田“地宮”?成了薛國邦無時無刻都在思考的問題,每日裡,他都是絞盡腦汁地想點子。直到一天,他望著牆上的獎狀,心裡一動,“用木板做一個扁匣,兩邊鑲上玻璃,中間板隔起來,裝上幾根玻璃管表示油井,用帶有顏色的木屑表示油層厚度……”於是,一個立體的油井模型產生了。

勝利永遠屬於敢想敢幹、嚴細認真的人,第一個區隊油田“地宮”就這樣辦起來了。

這個“地宮”,用實物、模型、圖表及文字,形象介紹松遼盆地的局部狀態,整個區隊的油田地質情況,直到每一口井從完鑽到試採的全部歷史和當前情況,都一目瞭然。讓石油工人瞭解了石油勘探開發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技術手段。

可以說,薛國邦老人這種嚴細認真、一絲不苟,要為油田建設負責一輩子的責任擔當,不僅為油田開發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也為區隊採油工人建起了“技術學校”。

時光雖已遠去,但歲月會留下痕跡,當年大慶的那些人無論平凡還是傑出,都早已鬢髮斑白,可能在歷史的長卷裡並沒有留下過他們的名字,但他們的功績永遠銘刻進了大慶發展的豐碑上,他們的精神也將一代代傳承下來,堅定不移地踐諾著為祖國獻油的神聖使命。

來源/大慶油田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